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全血血小板(Plt)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脑系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三个项目的检测分析。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b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血浆D-D,Fbg升高,Plt下降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44-104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CS组286例(包括UAP组176例和AMI组11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SAP)组102例,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相比,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冠脉支数的增多,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逐渐升高。结论:血清脂联素、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三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ACS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法,川芎嗪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川芎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治疗后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血液流变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粘度,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78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梗死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一旦复发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因此,探讨老年人复发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78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于治疗前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丹红组的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丹参组(72.8%)(P0.05);丹红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丹参组治疗后仅全血黏度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丹红组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丹参组(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产STA-R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定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对血液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常规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及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结果:降纤酶能显著降低血浆F g 含量及PAmax,同时PT、KPTT延长,D-二聚体、11-DH-TXB2浓度升高(P<0.001),结论:降纤酶有显著降纤,抗凝及抗血小集作用,但用药用可引起体内血小板活化,血浆Fg测定是实验室监控防止出血意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7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第1天给予10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第2,3天各用5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5%葡萄糖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比较2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全血黏度,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金纳多组给予金纳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1次/d,共14d;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1次/d,共14d。于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金纳多组与银杏达莫组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金纳多注射液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均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并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使纤维蛋白原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DD)与肌钙蛋白T(TnT)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6例AMI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DD及心肌TnT(cTnT),计算DD及cTnT阳性率,并与44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发病后,血液中cTnT、DD阳性率分别为87.88%、77.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MI组cTnT单独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91%、90.96%。DD单独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86.27%。而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30%、98.75%,临床诊断正确性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与cTnT对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经忠 《西部医学》2004,16(4):309-310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并对该药在治疗脑组织缺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择 6 8例脑梗死病人 ,用盐酸丁咯地尔 (针剂 ) 10 0 m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 2 5 0 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观察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脑血流量、脑电功率谱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 ,且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及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 ;仅 4例病人有轻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江雁  穆红  唐志琴  黄繁嫱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72-167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和TRAP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76.8±14.1)×103/血小板、(73.9±10.5)×103/血小板]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6±5.8)×103/血小板、(50.5±4.1)×103/血小板,P<0.05],TRAP活化后患者血小板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102.6±16.4)×103/血小板、(108.5±16.7)×103/血小板]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7±18.3)×103/血小板、(61.2±5.7)×103/血小板,P<0.01];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MP-14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激活后患者血小板GMP-140表达[(1.21±0.41)×103/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0.87±0.26)×103/血小板,P<0.05];患者血小板静息和活化状态GPⅠb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呈较为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对病情的分析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MRA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CT、MRI诊断明确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行颅内动脉MRA检查,并对影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其中有51例显示脑血管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走行僵硬、管腔狭窄或粗细不均、病变血管分支减少或突然中断等。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重视检测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的颅内动脉狭窄,常规MRA可以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病变的筛查,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术,部分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分别采用NIHSS及CSS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0.5h、6h、24h及48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患者临床病情变化。结果:28例(87.5%)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术后0.5h明显改善,NIHSS及CS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1.13±7.11分及23.12±4.36分降为5.32±4.31分及10.12±3.22分;18例(56.25%)单纯进行脑血管造影者术前及术后6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一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2例患者术后0.5h、6h两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24h评分明显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脑血管造影术能明显改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高压注射血流冲击有可能成为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原时间(PT)、D -二聚体 (D -D)等指标的影响。并注意有无出血合并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存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分组 ,共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 90例 ,其中治疗组 4 9例 ,对照组 4 1例。治疗组于发病第 1、 3、 5天分别给予降纤酶 10U、 5U、 5U静滴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血浆FIB、PT、D -D等指标检查。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 ( 14天及 3个月 )均有明显下降(P <0 0 0 1)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血浆FIB :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P <0 0 0 1) ,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 (P >0 0 5 )。PT :治疗组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延长 ( 13 3 3 %~ 15 5 6% )及不凝现象( 2 2 2 2 %~ 2 4 4 4 % ) ,而对照组只有延长现象 ( 2 5 6%~ 5 13 % ) ,未出现不凝现象 (P <0 0 0 1)。血浆D -D :治疗组增高明显 ( P <0 0 0 1)。两组均未发现皮肤粘膜出血 ,消化道出血各 1例及死亡各 2例。结论 在目前研究方案下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但它能有效地降低血浆FIB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例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之间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 2 0 3例AMI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 :男性组 1 43例 ,女性组 60例 ,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白细胞计数 ( WBC)、心肌酶谱和血脂的差别。结果 :1男性组较女性组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 AST)和肌酸激酶 ( CK)高 ,分别为 1 5 8.9± 1 45 .9U/L和 95 5 .5± 863.7U/L;83.9± 68.9U/L和 441 .8± 482 .2 U/L。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2女性组较男性组发病平均年龄晚 1 0年 ( 73.4± 8.3vs62 .8± 1 2 .5岁 ) ,心功能差 ( 2 .2± 0 .8vs1 .8± 0 .8级 )、WBC增加 ( 1 0 .8± 4.5 vs8.9± 3.7× 1 0 9/L)、血脂紊乱明显。结论 :与男性相比 ,女性AMI患者一般年龄大 ,心功能差 ,WBC增加和血脂紊乱明显 ;而男性组较女性组心肌酶谱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第1天给予10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第2、3天各用5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60.0%;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明显改善。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全血黏度,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