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BA技术检测Th1/Th2类细胞因子,详细介绍试验原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的获取及分析,提供1例SARS患者不同病期的血浆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发病初期均异常增高,以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高突出;随着病情的进展,Th1类细胞因子迅速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下降不明显;在发病极期则表现为Th2类细胞因子为主导。结论:使用流式细胞仪CB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网络,使用标本少、精确性高、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为SARS。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提出了三种SARS后遗症: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骨坏死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最为严重。SARS患者使用激素后停药1个月左右可在MRI(核磁共振)发现明显的股骨头坏死征象,而且发病人数逐渐增加,3~6个月为发病高峰。SARS并发的股骨头坏死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快,MRI和血脂指标变化明显等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AR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l例感染SARS。结论 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2003年3-5月,北京市部分居民小区发生了SARS的集中发病。发病期间北京市(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集中发病居民小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处理,使居民区的集中发病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居民区集中发病情况,我们对北京市SARS发病较集中的2个居民小区的SARS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含量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ARS患者血清白介素(IL-8)含量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潮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L-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 患者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血清IL-8含量变化多样。结论 SARS患者存在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L-8含量变化可能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体内SARS相关抗体出现时间、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2例SARS患者(临床诊断)不同发病期及3例SARS密切接触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中的SARS相关抗体,并对使用激素治疗的l7例SARS患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多数SARS患者在发病后l-3d肺部未出现炎性病变征象前即可检测到SARS相关抗体;3例密切接触者SARS相关抗体也为阳性。l7例患者使用激素后SARS相关抗体滴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1例患者激素减至小剂量或停用后。有l0例患者SARS相关抗体滴度较前上升,l例继续下降。结论:SARS相关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具有相关性,该抗体与SARS患者病情及临床治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热门急诊工作中发热病因素,为在实际工作中能尽早的对发热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帮助,同时探讨SARS患者的发病过程,为实际工作中SARS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2003年4-6月间瑞金医院发热门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就诊人员中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别。发病年龄以21-60岁之间为最多。发热患者首次发病伴有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148例占65.8%。肺炎患者97例,占43.1%。SARS患者2例。结论 年轻患者多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社会交往多有关。要加强做好对呼吸道疾病的防范工作。对有明显SARS接触史的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不要轻易放过。在SARS诊断中,病情的动态观察十分重要,特别是对病情在短时间内变化进展快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SARS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发病年龄、职业、性别及接触史资料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提示,SARS的发病年龄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年龄段,服从正态分布(K-S检验,Z=O.784,p=O.631),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密切接触者均可追踪到与确诊患者的接触史。医护人员接触感染易患病,小车司机接送患者在密闭的狭小的空间与患者接触也容易感染。结论:中青年人群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医护人员的医护接触是SARS的重要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WHO称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为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毒性肺炎,目前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出现,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由于SARS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我们尚没有早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因此对发热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在SARS的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现在普遍认为SARS患者发病1周后肺内病变多十分明显,且常为双侧,而对SARS患者早期肺内病变的研究却不多见,因此我们对SARS患者发病后5d内到医院初诊时的胸部X线异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了解SARS疾病的早期特征和最早出现的胸部X线异常,以便为鉴别诊断及病情发展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白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对不同病程SARS患者的血涂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分析。结果:SARS患者发病期间,其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而且出现核仁及多核仁现象,随病程进展,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核仁的淋巴细胞也随之减少至消失,均为正常成熟的淋巴细胞。结论:SARS患者发病期间,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减少,随病程进展出现的核仁淋巴细胞减少,血细胞比例、形态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在SAR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SARS重症及一般患者外周血DC1和DC2的百分比和绝对数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分析SARS患者DC细胞亚群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研究发现,SARS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DC细胞亚群数量就明显下降,并在随后4~5周维持低水平、甚至消失;重症患者病程较长,约持续9周以上,而一般患者病程约持续6周;前者在发病6周后DC亚群数量才恢复至正常值,而后者在发病4周后DC亚群数量就开始回升。结论SARS患者发病期间体内DC细胞亚群数量明显下降,提示DC细胞抗病毒能力降低;这既与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攻击密切相关,又与临床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为研究SLE的免疫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SLE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SLE患者(狼疮性肾炎组和不伴狼疮性肾炎组)和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中Th1和Th2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情况。结果:(1)狼疮性肾炎(LN)患者Th1及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不伴有LN的SLE患者Th1较对照组降低(P〈0.05)。(3)LN患者Th1及Th1/Th2比值较不伴有LN的SLE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伴有LN的SLE患者Th1细胞功能亢进,具有Th1优势。不伴有LN的SLE是一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对比SARS患者和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为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阐明SARS病变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观察研究,并与人类SRAS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人类SARS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及全身中毒性脏器损伤三方面,恒河猴动物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SARS病变特点。结论 SARS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具有类似人类SARS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SARS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估SARS患者康复期肺、心血管和肌肉等的综合运动反应能力。方法于患者出院后1、3、6个月时,分别对27例SARS—IgG阳性的SARS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静息肺功能和胸部C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在第一次检查时,除V03max%外,SARS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V03max%、V02max/kg、V02max、METs、BR、HRR及VEmax等各项指标的异常率均高于静息肺功能和CT捡出的异常率。在第二、三次检查时,各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下降,而且SARS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与运动心肺功能恢复相符合。结论 SARS患者存在运动心肺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心肺、肌肉等的损伤、发病后活动减少有关。SARS患者运动心肺功能障碍可以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对211例SARS患者按不同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激素使用情况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不同病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均出现T淋巴细胞的明显下降,低谷出现于发病后22.83d。老年SARS患者疾病极期T细胞各亚群绝对数均低于中青年患者,重症患者低于轻症患者(P<0.01)。激素使用与否以及剂量大小对T细胞影响不大。提示SARS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损害,老年、重症SARS患者的损害更为显著,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SARS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联系作一综述。结果 SARS的发病机理目前虽然不很清楚,但超敏反应、T细胞免疫失衡、病毒作用、细胞因子失调与SARS的发病是密切相关的。SARS的病理改变在人体多个系统都可出现,但以肺组织的损伤最严重。结论 研究SARS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对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哮喘发病率很低,但至今其确切机制并不明了。近年来,由于免疫病理学的进展,体外实验证实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的表达可以互相拮抗,因此,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Th1优势型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哮喘则是Th2优势型免疫性疾病,因此推测以Th1优势表达的糖尿病可以抑制以Th2表达为主的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具有许多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起病,发病后血循环中的淋巴细胞绝对数量随病情加重而显著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含量进行性降低以及年长患者重症SAR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等特点。SARS可能是一种由病毒“超抗原”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社区及家族SARS聚集性暴发流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小玲  艾辉  刘双  刘彤  刘傲亚  陶英 《北京医学》2003,25(5):340-34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抢救中心留院观察的26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家庭及小区成员进行调查,共总结出46例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在社区医院源患者与后续患者之间有无保护暴露接触,后续患者又感染家庭成员。社区内46例后续患者发病时间均在SARS最长潜伏期内,故该社区属暴发流行。结论 SARS有极强的传染性,有很强的家庭及社区聚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88例SARS患者心肌酶谱改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SARS患者病程严重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IFCC推荐方法检测心肌酶。结果 :发病初期与正常组相比 ,各病情组SARS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增高 (P <0 .0 1) ;SARS死亡组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病情组 (P <0 .0 1) ;93.1%的SARS死亡组患者发病初期血清心肌酶活力异常升高 ,而生存组这一比率 33%。发病中期 ,SARS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 ,但死亡组和重症组患者血清HBDH活力未见下降。结论 :心肌是SARS病毒侵袭和损伤的重要组织之一 ,SARS患者心肌酶异常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