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100 μg/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 20 μg/L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DCs,加入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 200 μg/ml,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AGE-HSA对DCs V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AGE-HSA可上调DCs 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 < 0.05),并且明显促进了DCs IL-12和IL-18的分泌(P < 0.05)?AGE-HSA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GEs能够上调DCs VCAM-1的表达,并且促进DCs IL-12和IL-18的分泌,这可能是糖尿病通过DC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otch信号通路对CD4+ T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六味地黄汤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法诱导2D2小鼠EAE模型,采用磁珠分选收集脾脏和淋巴结中CD4+ T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C57BL/6(C57)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成熟,分组干预后,与CD4+ T细胞共培养后,被动注射至C57小鼠体内,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将BMDCs与CD4+ T细胞的共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六味地黄汤组、γ分泌酶抑制剂(gamma-secretase inhibitor,GS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DCs的Notch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CD4+ T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MAM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DCs的Notch1、Jagged1、MAML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通过BMDCs诱导的CD4+ T细胞向Treg分化增多,向Th17分化减少,并改善被动免疫诱导的EAE小鼠症状评分。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通过抑制DCs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减少CD4+ T细胞分化,进而缓解EAE残疾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2-O-十四酰基咐派醇-13-乙酸酯(TPA)对培养的Jurkat细胞表达PD-1的影响以及阻断PD-L1-PD-1信号通路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Jurkat细胞上PD-1的表达,夹心ELISA法检测Jurkat细胞分泌的IL-2. 结果正常培养的Jurkat细胞不表达PD-1 mRNA和蛋白,20 nM的TPA刺激Jurkat细胞24 h后,可见PD-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K2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的含量平均为(540±96)pg/mL,当加入抗人PD-L1抗体后,IL-2的平均含量升高为(760±84)pg/mL(P<0.001).结论 TPA刺激Jurkat细胞表达PD-1升高,HK2细胞上的PD-L1可能通过与Jurkat细胞上的PD-1的结合,负调节Jurkat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周超  温天明  胥丽  刘杰  邬昊  李钊 《西部医学》2021,33(1):10-15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40靶向PD-L1在小鼠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方法 取9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CLP+miR 140组,每组30只。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法)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尾静脉注射转染miR-140 agomir,记录30天生存率,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CD4+T和CD8+T细胞百分率,提取腹膜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PD L1阳性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40和PD-L1基因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40和PD-L1靶向作用关系。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CLP组在1 、7、14 d的TNF α、IL-2水平升高(P<0.01),而TNF-α、IL-2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CLP组较control组小鼠生存率降低(P<0.01),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巨噬细胞PD-L1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miR-140表达水平降低(P<001),PD-L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CLP组比较,CLP+miR-140组小鼠生存率升高(P<0.01),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巨噬细胞PD-L1阳性细胞率下降(P<0.01),miR-140表达水平升高(P<0.01),PD-L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40和PD-L1存在靶向作用关系。 结论 miR-140可靶向作用于PD-L1,从而改善小鼠脓毒症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no-DCs)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核细胞,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和人白细胞介素-4(h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PMSCs共培养4 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s的成熟。结果共培养DCs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与成熟DCs相比,其表面CD80、CD86、CD83、CD40的表达明显较低,而CD14的表达较高;共培养组DCs刺激同种异型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MSCs可以明显抑制脐血单核源DCs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是否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的PD-L1/PD-1信号通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方法人单 核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为不成熟树状突细胞,再用TNF-α诱导为成熟树状突细胞;表达PD-L1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 231与树状突细胞接触共培养;PD-L1阻断抗体处理共培的的乳腺癌细胞和树状突细胞;重组人PD-L1蛋白处理TNF-α诱 导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膜PD-L1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标志HLA-DR和CD83。结果乳腺癌 细胞MDA-MB-231细胞系中,细胞膜表面PD-L1阳性细胞高达(99.7±0.15)%;HLA-DR和CD83阳性细胞在成熟树状突细胞对 照组分别为(88.8±6.96)%和(18.36±3.07)%,在MDA-MB-231共培养实验组树状突细胞群分别降至(42.76±10.52)%和(9.93± 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LA-DR和CD83 阳性细胞在PD-L1 抗体同型对照组分别为(45.17± 10.19)%和(10.15±2.54)%,在PD-L1抗体处理组分别升至(63.46±1.72)%和(16.46±2.5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成熟树状突细胞对照组相比,人重组PD-L1蛋白处理组HLA-DR和CD83阳性细胞率较低,组间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PD-L1抗体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可能部分基于抗体阻断乳腺癌细胞表面的PD-L1,从而 减弱其对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致敏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介素(interleukin,IL)-4定向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s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刺激培养后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DCs 分泌IL-6?IL-23的水平,ELISA法检测DCs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SEA刺激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GF-β?IL-23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诱导培养出可供实验用的高纯度DCs;SEA刺激DCs能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SEA刺激DCs产生IL-6和TGF-β明显增多;SEA刺激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水平增高?结论:SEA能够促进DCs成熟,并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IL-6诱导小鼠髓源性DCs分化成熟障碍过程中SOCS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 -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髓源性DCs (BMDCs).用LPS诱导iDCs成熟,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IL-6处理前后LPS诱导的BMDCs中SOCS3表达的变化,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观察SOCS3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能显著诱导BMDCs SOC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 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甲基化特异性PCR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s SOCS13启动子区CpG岛被甲基化.结论 IL-6通过诱导SOCS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来抑制SOCS3表达,进而阻遏iDCs分化成熟,促进胃癌等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观察肿瘤细胞上清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免疫抑制因子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在人结肠、人卵巢和人肝脏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当培养体系中加入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 Ⅱ类分子和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较低,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且IL-10mRNA、VEGF、mRNA和TGF-β1 mRNA在3种种瘤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提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可能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可能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激活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体外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的转染效率及对树突状细胞(DCs)特征和功能的影响,为DCs核酸肿瘤疫苗的制备及其在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24 h刺激其成熟。实验设为imDCs组和mDCs组。Trizol法提取特异表达癌胚抗原(CEA)的结肠癌细胞SW480总RNA,电穿孔法将总RNA转染mDCs,设为RNA转染DC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变化和转染DCs组的CEA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L-12分泌水平。结果:rhGM-CSF、rhIL-4、TNF-α能将PBMC诱导成具有典型毛刺样突起形态学特征的DCs。imDCs组DCs表面CD1a表达呈阳性,CD80弱阳性,CD83阴性。m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RNA转染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总RNA转染mDCs后4 h检测到CEA蛋白表达。mDCs组、RNA转染DCs组IL-12分泌量与imDCs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 而mDCs组与RNA转染DC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总RNA可通过电穿孔法转染mDCs并表达CEA蛋白,电穿孔不改变mDCs的表面分子特征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经过不同处理(正常肝细胞培养上清或缺氧再氧合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在细胞流式仪上检测细胞成熟相关指标(CD40、CD80、CD86、MHCⅡ);然后将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未经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NEG?BMDCs)、正常肝细胞上清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CON?BMDCs)、经缺氧再氧合的原代肝细胞上清刺激成熟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H/R?BMDCs),各组5只。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各组分别于术前1 h给予PBS、NEG?BMDCs、CON?BMDCs、H/R?BMDCs尾静脉注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通过光镜观察组织HE染色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叉头框蛋白P3(FOXP3)、IL?10、IL?17水平。结果:H/R?BMDCs处理组肝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 < 0.05),形态学分析及Suzuk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H/R?BMDCs处理组血清及肝组织中IL?10、肝组织中TGF?β、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IL?17低于其他组(P < 0.05)。结论:H/R?BMDCs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来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马钱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AGEs刺激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马钱苷低剂量组(1 μmol/L)和马钱苷高剂量组(10 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100 mg/L的AGEs刺激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2、TNF-α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蛋白CD86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1型标记蛋白iNOS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RBP-J、IRF8表达。结果 AGEs可上调IL-12、TNF-α水平(P<0.01),促进巨噬细胞iNOS、RAGE、RBP-J和IRF8蛋白表达(P<0.01);而马钱苷预孵能够下调IL-12、TNF-α水平(P<0.01),上调IL-10水平,抑制RAGE、iNOS、RPB-J、IRF8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马钱苷可通过抑制RAGE/RBP-J/IRF8通路,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下调促炎因子IL-12、TNF-α水平,上调抑炎因子IL-10分泌,改善肾脏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在mGM-CSF和m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C3H10T1/2细胞共培养2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反应以及ELISA检测DCs的成熟。结果经C3H10T1/2细胞体外共培养的DCs,形态观察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低表达CD11c、MHC-Ⅱ、CD80、CD86、CD40;共培养组的DCs刺激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可以明显抑制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14.
15.
张建业  张卫华  韩俊  陈东 《西部医学》2021,33(2):198-204
【摘要】 目的 探讨miR 218通过靶向TNFR1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并进行验证,qRT PCR检测骨质疏松症小鼠的骨髓单核细胞(BMMs)中miR 218的表达水平;qRT PCR检测正常小鼠的BMMs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NFATc1、TRAF6、miR 218的表达变化,并用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miR 218模拟物(miR 218 mimics)和miR 218抑制剂(miR 218 inhibitor)转染入BMMs中,qRT PCR检测NFATc1、TRAF6、miR 218的表达水平,并用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预测和鉴定miR 218靶标;Western blot检测TNFR1蛋白的表达。 结果 骨质疏松症小鼠的BMMs中miR 218的表达水平较低(P<001);当正常小鼠的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时,NFATc1、TRAF6的表达水平上调(P<001),miR 218的表达水平下调(P<001),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增加;上调miR 218抑制BMMs在体外分化为破骨细胞,且NFATc1、TRAF6的表达减弱(P<001,P<005),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巨细胞形成减少;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TNFR1被证实是miR 218的直接靶标,上调miR 218时,TNFR1蛋白表达减少。 结论 miR 218通过靶向TNFR1在破骨细胞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miR 218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Friedenstein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在LPS(1ng/mL)诱导下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骨髓间质干细胞与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48h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骨髓间质干细胞处理前后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成熟标记物抗原CD83的表达,ELISA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未成熟DCs组比较,成熟DCs组表面抗原CD86,CD83的表达均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致炎细胞因子分泌(IL-12,IFN-γ)增多,而抑炎因子(IL-10)分泌减少,成熟DCs组经hMSCs处理后,表面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致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而抑炎因子分泌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减弱,与未处理成熟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与未成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SCs能逆转成熟DCs为未成熟DCs状态,从能间接抑制DCs启动的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树突状细胞(DCs)的分子细胞水平初步探讨华蟾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GM-CSF IL-4培养诱导DCs,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分成对照组和华蟾素组(DCs培养48小时后加入华蟾素)。培养第7天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的异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用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法检测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华蟾素组DCs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形态相对成熟,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增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能力增强。结论:华蟾素能增强正常人D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JAK2/STAT3信号途径在IL-6抑制LPS诱导的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分化成熟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BMDCs;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s的形态特点;用LPS诱导DCs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IL-6处理与否,LPS诱导的BMDCs在表型上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MDCs细胞质p-JAK2、总STAT3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观察和FCM分析的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高表达CD11c的BMDCs,LPS能明显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CD80、CD86、CD40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削弱(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中p-JAK2、P-STAT3表达随作用时间增加而明显上调,提示IL-6促进JAK2/STAT3信号途径活化.结论 JAK2/STAT3信号途径参与了IL-6抑制LPS诱导的BMDCs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了4-1BB转基因细胞并探讨4-1BB的体外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克隆出人4-1BB基因,经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中,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4—1BB/pGEZ-Term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晕新铺板的293T细胞,加入Zeocin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经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等方法鉴定转基因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的作用;DCs培养过程中,加入转基因细胞与激发型CI40单抗5C11.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人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4-1BB/293T,该转基因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其体外增殖,可协同5C11促进DCs的体外成熟,上凋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论稳定表达4—1BB蛋白的转基因细胞株的建立为该基因功能的后续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于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采用黏附法结合GM-CSF和IL-4刺激法在体外培养髓源性DCs(BMDCs)。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BM-DCs的形态特点。用LPS诱导DC成熟。采用FACS结合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IL-6处理与否,LPS诱导的BMDCs在表型和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上的变化。结果形态观察和FACS分析的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高表达CD11c的BMDCs,LPS能明显诱导BM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的表达上调;而经过IL-6处理后,LPS诱导BMDCs表面CD80、CD86、CD40表达上调的能力被显著削弱(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与单独用LPS处理的BMDCs相比,经IL-6处理后的BMDCs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IL-6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MDCs成熟,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