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尿酸酶脂质体(hyaluronic acid-uricase liposomes,UHLP),并对尿酸酶(uricase,UC)和UHLP的体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UHLP,测定UHLP的包封率、粒径与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对UHLP进行观察.考察游离UC和UHLP中UC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还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并对UHLP提高UC活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UHLP的平均包封率为(57.27±3.93)%(n=3),平均粒径为(322.6±8.2) nm(n=3),zeta电位为(-19.4±1.7)mV(n=3).透射电镜下UHLP呈分布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游离UC和UHLP中UC最适温度均为40℃;游离UC最适pH为8.5,UHLP中UC最适pH为8.0.稳定性结果显示,UHLP中UC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以及抗部分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能力均优于游离UC.UHLP提高UC活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C经UHLP包裹后其活性发生改变,和UC与UHLP脂质膜的相互作用有关,它们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UC的构象发生翻转,构效发生改变,UC活性中心暴露,从而导致其活性增强.结论 UHLP不仅能提高UC在体外的活性,还能提高UC在体外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三分三浸膏片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分三浸膏片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U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三分三浸膏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250mg/kg尿酸混悬液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动物模型.注射尿酸前0.5h,三分三浸膏片组小鼠分别罐胃给予不同剂量(0.125mg/kg、0.25mg/kg、0.5mg/kg)的三分三浸膏片;腹腔注射尿酸1h后断头取血,检测每组小鼠血清尿酸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三分三浸膏片组小鼠血清尿酸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注射尿酸可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动物模型.三分三浸膏片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痛风胶囊治疗痛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方痛风胶囊治疗痛风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酵母浸膏灌胃同时腹腔注射乙胺丁醇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制备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白细胞介素Ⅰ(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复方痛风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复方痛风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消除痛风性关节炎肿胀、疼痛等症状,减少炎性介质IL-1β、TNFα的释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复方痛风胶囊能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减少尿酸钠在关节部位沉积,减少IL-1β、TNFα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加味茵陈五苓散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机理. 方法 以腺嘌呤合盐酸乙胺丁醇灌胃法造成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分别以加味茵陈五苓散大、中、小剂量,西药别嘌醇进行治疗,检测实验后第7、14和21天血清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舍量. 结果 加味茵陈五苓散大、中剂量均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P<0.05),加味茵陈五苓散中剂量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水平(P<0.05). 结论 加味茵陈五苓散具有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藏药十味乳香散对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降尿酸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观察药物预处理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后动物血尿酸、尿尿酸、血肌酐、尿肌酐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结果 藏药十味乳香散可使正常健康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尿酸血症大鼠在显著性降低血尿酸(P<0.05)同时伴有尿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槲皮素(Que)对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片灌胃法诱导SD大鼠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Que预防治疗3周,测定血清尿酸(SUA)、血清以及肝脏中的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各剂量Que均可降低SUA水平(F<,组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干预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尿酸模型组、苯溴马隆干预组(3 mg/kg·d)和酪酸杆菌干预组(活菌1.5× 107 CFU/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给予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灌胃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各组药物及活菌每天灌胃1次,连续12周.观察各组大鼠血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期间高嘌呤饮食大鼠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成功且稳定.高尿酸模型组大鼠血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苯溴马隆及酪酸梭菌干预处理后大鼠血尿酸、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佳,其中苯溴马隆降尿酸效应更为明显,酪酸梭菌下调脂多糖、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大鼠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反应,酪酸梭菌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尿酸酶多囊脂质体(uricase-multivesicular liposomes, UOMVLs)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与游离尿酸酶(uricase, UOX)进行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比较。 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UOMVLs,检测UOMVLs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将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UOMVLs和UOX进行干预治疗,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尿酸酶的活性,用DAS 2.1.1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另取24只雄性SD大鼠,模型组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大鼠模型(n=6),UOMVLs组(n=6)和UOX组(n=6)分别于建模后1 h静脉注射1 mL (0.47 U/mL)UOMVLs和游离UOX,并以正常组(n=6)为对照,于建模后1、2、3、5、7、9、12、24、36、48 h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对其降尿酸作用进行考察。 结果 制备的UOMVLs包封率为(63.75 ± 3.65)%,粒径为(22.56 ± 1.70) μm,Zeta电位为(-41.81±6.59) mV。大鼠静脉注射UOMVLs和UOX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498.83±58.85)和(28.49±9.95) U/L·h;达峰时间(tmax) 分别为(1.00±0.00)和(0.00±0.00) h;峰浓度(Cmax) 分别为(73.04±6.35)和(31.00±6.03) U/L;半衰期(t1/2)分别为(3.49±0.80)和(1.17±0.33) h;UOMVLs相对于UOX的生物利用度为(1 750.90±206.56)%。 UOMVLs和UOX药效学特性分析显示,UOMVLs干预治疗9 h大鼠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组水平,而UOX干预治疗48 h大鼠血尿酸水平才与模型组一样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 将UOX制备成UOMVLs后tmax延后,t1/2延长,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UOMVLs比UOX更有效降低高尿酸模型大鼠血清中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次黄嘌呤、尿酸酶抑制剂尿囊毒酸对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拟建立一种新型实验性大鼠痛风病理模型.方法 采取合用次黄嘌呤和尿囊毒酸为造模药物,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比较单用次黄嘌呤及合用尿囊毒酸对受试动物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并对造模药物的量效、时效关系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 次黄嘌呤与尿囊毒酸合用并以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可使受试动物血清尿酸稳定持续增高(≥1 000 μmol/L),造成实验性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结论 实验证明单用次黄嘌呤不能升高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必须配合尿酸酶抑制剂尿囊毒酸,方可升高大鼠尿酸水平(P<0.01).采用连续给药方式,动物血清尿酸水平可大幅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者男性50例为对照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50例为高尿酸血症组,测定2组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DKD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HUA分为发生组(50例)与未发生组(52例)。分析2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患者HUA发生的关系。 结果 DKD患者102例中,发生HUA 50例,发生率为49.02%;发生组的血尿酸、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相关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K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脂、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DK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FT3、FT4水平呈负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FT3、FT4水平与DKD患者发生HUA有关(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患者的HUA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及高尿血酸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将患者分成仅糖尿病组和合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行身体检查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表达,Pearman法分析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3组受试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351,78.706,314.433,P<0.001);合并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仅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糖尿病组患者血尿酸、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均呈现正相关(r=0.423,0.730,P<0.001)。两组患者在高血压(χ2=89.708,P<0.001)、高血脂(χ2=5.575,P=0.018)、脂肪肝(χ2=7.614,P=0.006)、视网膜病变(χ2=110.174,P=0.000)、下肢血管病变(χ2=14.110,P=0.00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χ2=35.042,P<0.001)、病程(t=8.242,P<0.001)、糖化血红蛋白(t=10.697,P<0.001)、空腹血糖(t=11.510,P<0.001)、三酰甘油(t=22.108,P<0.001)、高密度脂蛋白(t=4.488,P<0.001)、低密度脂蛋白(t=2.006,P=0.048)、血肌酐(t=5.691,P<0.001)、舒张压(t=7.835,P<0.001)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08,95%CI:1.013~1.441)、病程(OR=1.536,95%CI:1.188~1.985)、糖化血红蛋白(OR=2.184,95%CI:1.473~3.238)、粒淋比(OR=2.977,95%CI:1.889~4.691)和γ-谷氨酰转肽酶(OR=1.655,95%CI:1.363~2.010)是发生高尿血酸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粒淋比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是高尿血酸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持续稳定的高尿酸及尿酸性肾损害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酵母饮食加氧嗪酸钾高、中、低3个剂量灌胃,观察实验前后大鼠摄食的变化,测定大鼠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的变化,并行肾脏病理观察。结果高、中剂量组血尿酸升高,高剂量组饮食减少较为显著(P<0.01),高剂量组肾脏损害严重。结论中剂量组作为高尿酸血症动物肾损害模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菊苣有效组分对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并高尿酸(uric acid,UA)血症和高血糖(glucose,GLU)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饲高果糖食饵21d诱发大鼠高甘油三酯并高尿酸血症和高血糖模型后,开始给药治疗,连续35d,观察3个不同剂量的菊苣有效组分对TG、UA、GLU及与脂代谢相关的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freefatty acids,FFA)和代谢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及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的影响。结果:造模21d,高果糖模型大鼠血清TG、UA、GLU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给药35d,模型组肝脏FAS活性、血清F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HL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LPL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菊苣有效组分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UA、GLU、FFA水平和FAS活性,并显著升高LPL和HL活性。结论:菊苣有效组分可明显降低由高果糖引发的血清TG、UA、GLU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脏FAS活性和血清FFA水平,并升高心肌LPL和肝脏HL活性来达到综合调节脂、糖、尿酸交互紊乱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饲以高酵母饲料并给予腺嘌呤100 mg/(kg.d)灌胃,定期监测大鼠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开始下降时,改进造模方法,模型组饲以高酵母饲料,并以腺嘌呤溶液50 mg/(kg.d)灌胃,同时给予氧嗪酸钾乳悬液100 mg/(kg.d)分2次皮下注射,以维持大鼠高尿酸血症状态。结果实验第14天始,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438~8.404,P<0.05)。结论以高酵母饲料加腺嘌呤灌胃并适时给予氧嗪酸钾乳悬液皮下注射所复制的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具有血尿酸值高、维持时间长、模型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血清睾酮(T)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6月来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43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尿酸正常的男性健康人员43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尿酸(UA)、性激素及血脂水平并探讨UA与血清T、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脂异常发生率(74.42%)与对照组(39.53%)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性激素水平及血脂水平:研究组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8,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3.185,P〈0.05)。相关性分析:研究组UA与T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5),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r=0.628、0.539、0.687,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血清T及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存在低T水平及血脂紊乱,应提高UA检测的重视程度。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重视T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ricacid,U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别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别嘌醇模型组、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每组8只。用腺嘌呤(200mg/kg)与氧嗪酸钾(250mg/kg)联合饲喂酵母饲料(10g/kg)的方法构建高尿酸血症的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后,从第8天起,每天下午给予别嘌呤模型组大鼠灌胃别嘌呤醇(40mg/kg),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分别灌胃16mg/kg和32mg/kg汉防己甲素,空白对照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每周采集大鼠血液检测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血尿素氮(blood uric nitrogen,BUN)水平,处死后取肝脏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结果 干预1周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U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高尿酸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别嘌醇被认为是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药物,但是别嘌醇对于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时期治疗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别嘌醇可以有效保护肾脏,但是由于可能会出现肾功能损伤而被限制使用。目前,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解尿酸(UA)。目的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出益生菌,分析其对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 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采集中国不同省份地区的18种传统泡菜,从不同种类的泡菜中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通过双氧水(H2O2)、HE染色后镜检进行初步确定,随后筛选出具有降核苷,对酸性、胆盐、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耐受性、黏附性良好的功能性乳酸菌,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并最终应用于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各10只。在第0、10、20天测定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18种泡菜中分离出14株乳酸菌,其中S1、S5、S12、S14作为候选菌株。因S12菌株提纯度最高,因此以此进行动物阶段实验。第10天时,四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时,四组UA、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UA、BU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20天时,四组UA、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UA、Scr、BU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S12菌株干预组UA、Scr、BUN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别嘌醇干预组UA水平低于模型组和S12菌株干预组,BUN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S12菌株干预组(P<0.05)。结论 益生菌对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时期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