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时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比较3组患者肝肾和凝血功能、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血钠水平越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白蛋白越低(P〈0.05或P〈0.01),其病死率也越高。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血清钠浓度将132例患者分为两组:Ⅰ组(血清钠≥135 mmol/L)68例,Ⅱ组(血清钠<135 mmol/L)64例.并对所有患者入院时病情进行Child-Pugh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中,Child-Pugh评分C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7.94%和65.63%(P<0.01).Ⅰ组和Ⅱ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分别为7.22±1.67和9.80±2.39,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和Ⅱ组患者中,MELD评分≥20分的患者比例分别是25%和62.5%(P<0.01).Ⅰ组和Ⅱ组患者的MELD评分分别为7.08±2.92和16.65±5.53,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低钠血症预示病情较重,监测血清钠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钠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低血钠组(58例)与正常血钠组(57例)两组,对两组进行血浆肾毒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肾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结果低血钠组PRA(3.02±0.51)ng.ml-1.小时-1、AⅡ(232.38±47.17)pg/ml、ALD(751.98±87.23)pg/ml,显著高于正常血钠组:PRA(1.41±0.22)ng.ml-1.小时-1、AⅡ(117.77±27.25)pg/ml、ALD(290.26±29.52)pg/ml,t=15.92~37.88,P〈0.01,低血钠组58例中有肾功能损害(尿素氮、肌酐升高)10例(17.24%),正常血钠组57例中肾功能损害0例,x2=10.77,P〈0.01。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低血钠时,使PRA、AⅡ、ALD升高,易诱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时 ,心功能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2 32例心脏病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 ,于入院 2 4小时内测定血钠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以上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48 8% )较心功能Ⅰ级组 (2 1 7% )高 (P <0 0 1) ,而心功能Ⅳ级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5 9 2 % )较Ⅱ级、Ⅲ组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心功能失代偿者较心功能代偿者易发生低钠血症 ,心衰愈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愈高 ,在心衰治疗中 ,适量补钠纠正低钠血症 ,有利于心衰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静脉补钠方法。方法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1.57%氯化钠溶液270m(l10%氯化钠溶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或3%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与生理盐水配制而成)1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钠分别从治疗前125.4±6.7mmol/L和121.4±8.3mmol/L提升至131.2±3.7mmol/L和139.1±1.6mmol/L(P<0.01),两组24小时尿量分别从治疗前755.7±128.9ml和723.6±123.7ml提高到2176.3±247.2ml和2214.1±179.6ml;治疗组1例(3.4%)患者腹水量增加,而在对照组中有3例(10.0%,P>0.05)腹水量增加。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出现低钠血症患者及时给予静脉补钠可提高血钠水平,增加利尿,但需要注意补钠的速度和方法,以防止因补钠速度过快引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肝损伤程度、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低钠血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首次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218例,根据血钠浓度分为3组,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Ⅰ组(n=51),120 mmol/L≤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Ⅱ组(n=97),血钠浓度120 mmol/L为Ⅲ组(n=70)。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钠浓度、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生存时间。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时间分析,回归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与Ⅰ、Ⅱ组比较,Ⅲ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比例最高;血钠浓度随着Child-Pugh评分增加而降低,Child-Pugh A、B、C级三者患者的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3组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18、6.277,P值均0.05);Ⅲ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P值均0.05)。结论随肝损伤程度加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低钠血症可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稀释性低钠血症(D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发生的一个并发症,并与难以控制的腹水、肝性脑病(HE)、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肝肾综合征(HRS)密切相关。肝硬化患者DH,轻者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张力低,重者可出现低钠性脑病,表现为认知、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或昏迷。肝移植前存在DH的患者,其移植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治疗上限制水摄入、输入白蛋白以纠正DH,严重低钠血症,静脉补充高张钠。几种非肽V2受体拮抗剂有望在肝硬化患者DH的治疗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低钠血症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和高血容量性,即稀释性低钠血症.前者以低血钠、低血容量、脱水及肾前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不伴浮肿和腹水;后者以有效血循环不足,稀释性低血钠为特征,伴有浮肿和腹水.低钠血症与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及肝移植术后近期死亡率密切相关.Vaptans是一类选择性非肽类精氨酸加压素(AVP)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通过与肾脏集合管上AVP V2竞争性结合,抑制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排水利尿作用(水利尿),不增加电解质的排泄.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评价Vaptans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短期应用Vaptans可以显著增加患者无溶质水的排出,纠正低钠血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Vaptans被认为是肝硬化低钠血症治疗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钠血症与病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同血清钠水平与病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5例肝硬化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观察其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患者低钠血症程度愈重,其MELD和Child-Pugh分值愈高,3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钾血症、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P〈0.05,P〈0.01)。中度组在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也明显高于低度组(P〈0.05,P〈0.01)。中度组在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也明显高于低度组(P〈0.05,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其病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钠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腹水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钠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钠浓度分为正常组和低钠血症组,而低钠血症组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研究不同浓度的血清钠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血清钠的浓度越低,发生并发症如: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的概率越大(消化道出血除外),病死率也越高。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低钠血症组的腹水发生率为33.0%、73.8%、91.4%、100.0%,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3.5%、14.3%、28.6%、55.0%,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7.0%、11.9%、28.6%、60.0%,病死率分别为6.1%、11.9%、31.4%、60.0%,正常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中度、重度组,轻度、中度低钠血症组(P0.05)。结论血清钠可作为一个监测指标判定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4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均进行肝脏MRI平扫检查,观察测量肝脏长径、腹水厚度、侧枝循环数目等参数,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肝脏长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脏MRI分数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1);运用肝脏MRI评分系统区分Child-Pugh A级与其他级别的肝硬化,其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95.2%及92.6%。结论基于侧枝循环数目、腹水厚度及肝脏长径三项指标的肝脏MRI评分系统,可良好地运用于评估肝硬化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正常138例,并发胃黏膜病变156例,后者又分为糜烂性胃炎组56例、萎缩性胃炎组37例、胃溃疡组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22例和胃癌组18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水平。结果 肝硬化合并胃黏膜病变患者血清PGI 水平、PGI/PGII比值[(78.08±21.33)μg/L,(6.75±1.81)]高于无胃粘膜病变组[(51.37±19.85) μg/L,(4.87±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PGII水平[(12.16±5.60)μg/L 对 (13.02±4.96)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PGI水平[分别为(34.18±11.35)μg/L和(28.96±12.14)μg/L]显著低于糜烂性胃炎组[(108.28±20.87)μg/L]、胃溃疡组[(113.37±20.04)μg/L]、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1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不同类型胃病患者血清PG水平不同,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MELDNa、MESO模型对评估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对2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在3、6、12个月的预后,分别应用MELD及MELD-Na、MELDNa、MESO模型进行评分,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生存不同时间的准确性.依据ROC曲线的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比较用Log rank检验.结果 212例肝硬化患者3、6、12个月内分别死亡46.56、87例.随访3、12个月中,死亡组患者的MELD、MELD-Na、MELDNa及MESO评分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1).判断患者3、6个月预后,四种模型的AUC均在0.8以上,其中MELDNa(0.846,0.869)及MESO(0.831,0.850)与MELD(0.812,0.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患者12个月预后,MELD、MELD-Na、MELDNa、MESO的AUC值分别为0.774.0.775、0.786、0.777,各模型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四种评分系统均可有效预测12个月内可能生存或死亡的患者(P<0.01). 结论 MELD及其联合血清钠模型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MELDNa和MESO对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优于MELD.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透明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与肝硬化病变程度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9例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随着临床肝硬化程度的加重,HA含量逐渐增高。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随HA的增高而下降,与H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21和-0.484);而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可正常或下降,但在肝功能严重衰弱时也多呈低水平。结论肝硬化时,T3、FT3与HA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HA与T3、FT3及T4、FT4浓度对估测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甲状腺素水平、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清糖链抗原(CA) 125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2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级分为A级组、B级组和C级组3组,并另设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肝纤维化指标、血清CA125.结果 3组患者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级组低于A级组,C级组低于B级组(P<0.05);3组患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级组高于A级组,C级组高于B级组(P<0.05);3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组与B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素、纤维化指标及CA125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法的辅助指标,对准确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掌、蜘蛛痣和乳房发育三联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和T水平,分析E2、T和E2/T比值与三联征发生的关系。结果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Child B和C级患者分别为10.0±8.0和7.5±9.8nmol/L,与正常对照组(26.8±6.3n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Child A、B、C级分别为4.5±2.8,11.0±8.8,16.7±11.2,与正常对照组(2.3±3.5)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水平在有无“三联征”发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水平在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7.3±6.0nmol,L和17.0±9.2nmol/L,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3.7±2.4nmol/L和15.6±8.8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2/T比值在肝掌(+)组和(-)组分别为13.9±10.5和5.5±3.6,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14.7±9.8和4.8±3.5,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19.9±9.7和5.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的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三联征”的发生与血清E2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E2/T比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面部皮肤损害的发生机制与性激素水平及肝功能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同期50例有面部皮肤损害(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特殊类型皮疹)的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30例无面部皮肤损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RGE)、睾酮(T)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按照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两组各级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皮肤损害的相关因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SEC)、血肌酐(CREA)、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以及是否酗酒采用成组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1)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LH、FSH、E2水平和E2/T值分别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1、2.03、2.08、2.98,P值均<0.05);T水平在三组皮肤损害患者中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3.77、-2.01,P值均<0.05);(2)有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降低,而无皮肤损害组E2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增高,两组间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59,P> 0.05).有皮肤损害组和无皮肤损害组T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均依次降低,两组之间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P<0.05);(3)多因素相关风险度显示:长期酗酒及AST的升高会使面部皮肤损害发病率增高,其OR值分别为4.46、11.8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45 ~ 13.7和1.24~ 113.1,P值均<0.05.结论 男性肝硬化面部皮肤损害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肝硬化皮疹的严重程度与长期酗酒及肝功能的好坏有关.总之,酒精和肝功能受损以及性激素紊乱在肝硬化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 A I及APOB10 0 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0例健康人及 93例肝硬化患者的载脂蛋白APO A I,APOB10 0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APO A I显著下降 (P <0 0 5 ) ,且由ChildA级到ChildC级逐渐下降 ,与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 (r =-0 67及r =0 46,P <0 0 5 )。APOB10 0 则无上述典型变化。结论 载脂蛋白APO A I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