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新病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群  陈革 《新中医》1998,30(1):55-55
病久人络,久病必瘀,临床上对久病、顽症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确有较为满意的疗效。而新病、急症运用活血化瘀法,临床上亦常见不鲜,因此,“新病活血”具有较高实用意义。1新病宜活血,方书有立论新病出现瘀血,在病因病机上不外乎热与血结,脉络瘀滞,血行不畅;寒凝经脉,凝滞不行;跌扑闪挫,气滞血瘀等几个方面。早在《内经》中就有:“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凝血蕴里而不散”,“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等论述,为瘀血证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对“太阳病不解,热结膀…  相似文献   

2.
在《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提出虚劳病作为一个病不能等同于虚证,虚证是一种病理变化,多数疾病发展到后期都可出现虚证,虚证是多因多证的,而虚劳病则是一种由于思欲过度,导致失精而引起的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七情是病因,失精是关键,嫡变由心到肾,由肾及肝,由肝及脾,由脾及肺,在治疗上,应结合各脏腑的特性,阴阳并补,气血并调。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必经途径,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自然转归缓慢,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在肝纤维化的各种病因中,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导致慢性肝损伤和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但临证时往往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发热虽为常见,但变化多端,且无论高热持续,还是低热绵绵,如辨证不准确,往往无功而返。业师庞维新为河北省著名老中医,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现将庞老对发热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清热解毒 破血活血 案例1:王某,女,24岁。产后1周,身热无汗,体温40℃,持续不降,应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及安痛定、氟美松后身热不解,曾服用中药治疗未愈。经庞老诊查,详问病史,发现患者产后恶露正常,但发热起时,恶露骤停,患者虽少气懒言,面色白,一派气血亏虚之象,但小腹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相似文献   

5.
变法治验3则     
黄琴 《中医杂志》2001,42(11):657-657,672
1 和营生津治便秘王某某,女,60岁,1995年8月25日初诊。患者便秘10余年。大便硬结,5~8日1次,必服滋阴润肠中药方得以缓解,停药则便秘依旧。近年来,便秘愈重,有时10天才排便1次,大便干结,艰涩难解,口干饮不解渴,汗出,舌淡红、苔薄白干,脉浮濡缓。此乃营卫不和,津液不布,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失司,试拟桂枝汤加味以调和营卫。处方:桂枝9g,白芍12g,大枣3枚,生姜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基于这个理论,中医学创造了“内病外治”、“外病内治”、“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理论,同时古代医家还提出了“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即“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试就此进行简要的讨论。1“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的理论渊源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上病下治”和“下…  相似文献   

7.
控制斯蒂尔病发热是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按“外感或内伤发热”及“痹证”辨证治疗疗效均不甚满意。笔者根据患儿生理及病理特点,认为先天禀赋不足、稚阴稚阳不和为其病因病机,采用调和阴阳之法,小剂量使用鹿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董建华教授治疗肠病常用的12种方法。并从理法方药紧密联系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与各种方法相适应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方药组成、加减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择要介绍了已故中医肾病专家邹云翔教授治水气病常用的疏风宣肺、清肺解毒、凉营透达、降肺理气、补气行水、温阳利水、补肾固摄、三经同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10种治疗大法,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及宝贵经验,对临床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胃癌病机与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抑制胃癌,防治转移复发,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胃癌的病因病机、辩证以及胃癌中医治法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气虚发热的病机探讨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下旬.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截至8月3日全省累计病例206例,其中确诊43例,临床诊断122例,疑似41例。笔者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陈绍宏教授随省中医药专家组成员到疫区观察了病人.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讨沧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发热是临床中热病中必见和最主要症状,它是机体感受外邪或虽无外邪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后,引起体内正邪交争,破坏了机体阴阳相对平衡,导致“阳盛则热”及“阴虚内热”等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对比,前者占有大多数,在外感发热的患者中,发热的时间规律上,多数发热患者表现出以午后或夜间为甚的特点.本文试从天人相应、邪正消长、阴阳盛衰的病机观角度对几种均以午后或夜间热甚的热型病机异同略抒己见,力求对温病发热这一主要症状辨证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对辨洽温病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个病例探讨了孟如教授应用双处方治疗慢性病的形式和优势,说明采用两个处方交替服用治疗慢性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推广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狂证历史渊源、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临床实践论的剖析,论证了狂证的病机核心为热入营血、瘀熟互结,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张弘医师诊治哮病的临床经验,把哮病的中医分型归纳为:发作期(寒证、热证、风证、瘀证)和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在治疗时分清标本缓急,祛邪的同时又兼顾扶正,用药配伍得当,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自己应用中医药治疗鼻病的体会简介如下,敬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气虚发热之病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垣指出脾胃的升降作用,不仅局限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得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火潜藏而不动,脾气不升而下流,则阴火内炽而上乘。因而,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郁而化火。  相似文献   

19.
络病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淑娟  钟嘉熙 《新中医》2006,38(1):8-10
络病理论首见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叶天士正式提出络病理论。现代对络病理论的研究涉及到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心脑血管领域,但少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试将络病理论运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期探讨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外在因素.二是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三是其他因素.小儿发热在护理和医治过程中有时家长还犯错,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发热的小儿应该去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