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皮醛溶液用于大鼠牙周炎局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丝线结扎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和喂饲高糖水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T1、T2、T3组),每组5只。将生理盐水和32、64、128mg/L的桂皮醛溶液分别作为对照组和T1、T2、T3组的牙周冲洗用药,在第1、4、7天对各组大鼠行牙周炎的局部药物治疗。用滤纸条取治疗前(基线期)和治疗后第14天大鼠患牙龈沟液,检测龈沟液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浓度。结果牙周局部药物治疗前,4组龈沟液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66,P〉0.05),4组龈沟液IL-1β水平的差异(F=0.250,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d,对照组、T1、T2、T3组龈沟液量分别为(0.496±0.061)、(0.417±0.079)、(0.428±0.109)、(0.308±0.047)μL;龈沟液中IL-1β水平分别为(20.894±5.202)、(20.468±3.199)、(17.770±4.024)、(14.432±5.955)pg/L。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龈沟液量减少和龈沟液中IL-1β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3组降低最为明显(t=18.939,P=0.000;t=6.661,P=0.000)。治疗前后龈沟液量差值在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量差值在T1组和T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组和T1组(P=0.001)、T3组和T2组(P=0.01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IL-1β水平差值在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差值在T3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最大(P=0.070)。结论浓度为32、64、128mg/L的桂皮醛溶液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均有缓解作用;128mg/L是否为最佳适用浓度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对牙周炎病人龈沟液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糖脂代谢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病人18例(DM组)、单纯牙周炎病人18例(PD组)和全身、牙周健康者18例(H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以及龈沟液(gingival cervicular fluid GCF)中IL-1β、PGE2水平,并同时测定牙周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指标。结果:DM、PD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液PGE2水平明显高于H组(P〈0.05),DM与PD组无明显差异;DM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龈沟液IL-1B指标均明显高于PD、H组(P〈0.05);龈沟液IL-1β水平与HbA1C含量正相关。结论:糖尿病伴发牙周炎病人龈沟液IL-1β水平升高可能受全身因素影响,进一步促进牙周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3.
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成人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正常成人以及成年人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GCF样本,用ELISA法检测其sICAM-1的含量。结果治疗后GFC中sICAM-1的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的牙周炎模型,检测β防御素在牙周健康大鼠和慢性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浓度的变化,探讨β防御素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结扎法建立慢性牙周炎大鼠(20只)模型,分别采集结扎前,结扎后第2,4,6周末4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样本,首先用ELISA方法检测β防御素总蛋白的浓度,然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β防御素1,2的蛋白表达,并傲半定量分析.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观察慢性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形成过程,在第2周末牙龈炎形成期龈沟液β防御素蛋白与β-防御素2浓度与结扎前均明显上升(P<0.05);在第4,6周末牙周炎期,两者的表达强度又明显降低(P<0.01);β-防御素1浓度随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β防御素总蛋白与β-防御素2浓度在牙周炎大鼠的龈沟液(GCF)中两者的浓度显著上升后又降低,提示两者可与慢性牙周炎的病程和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白介素18(IL-18)在慢性牙周炎(CP)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浓度的改变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免疫酶联法检测16例健康志愿者、20例牙周炎患者、2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牙周炎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牙龈沟液中IL-18的含量。记录四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水平。结果龈沟液中IL-18水平RA+CP组(221.83±43.38)pg/m L高于CP组(198.00±37.72)pg/m L,RA组(138.10±23.16)pg/m L和HP组(135.12±27.11)pg/m L且与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8水平在CP+RA组(321.02±260.57)pg/m L,CP组(220.60±228.37)pg/m L,RA组(186.29±253.03)pg/m L,HP组(169.56±143.82)pg/m L间呈现降低趋势,CP+RA组与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牙周炎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IL-18可能是联系两者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β2-MG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人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对引起本病的宿主原因仍有争议。自80年代以来,放射免疫测定已得到广泛应用,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已较普及,但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对各年龄组龈沟液中β2-MG的分析报道较少,仅有对牙周炎患者唾液的β2-MG进行放免分析的报道[1]。本文对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β2-MG进行放免分析,并与健康人比较,以探讨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情况与β2-MG之间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从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牙周病患者中按Page和Schroeder[2]所述标准,选择合适患者31例,男1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牙科材料对龈沟液中白介素-1(I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牙体缺损需全冠修复的病例256例(312个牙),分别采用镍铬合金烤瓷冠、金合金烤瓷冠及ISP Empress2全瓷冠进行修复。完成修复6个月后,用Whatman滤纸采集龈沟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中IL-1的含量。结果:三种全冠对龈沟液中IL-1的影响:完成修复6个月后镍铬合金烤瓷冠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且高于金合金烤瓷冠和全瓷冠的水平,而金合金烤瓷冠和全瓷冠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牙科修复材料对龈沟液中IL-1的含量有影响,从而为临床全冠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具有生理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龈沟液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growth factor,KGF)-1的质量浓度,探讨KGF-1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其在牙周炎发病机理、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方法:用滤纸条浸润法采集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龈沟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样本中KGF-1的质量浓度。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KGF-1的质量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第4、6、8周复查,KGF-1的质量浓度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复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GF-1的质量浓度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存在正相关。结论:龈沟液中KGF-1水平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KGF-1可作为反映牙周状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和龈组织中IL—8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间接夹心法测定了23名成人牙周炎患者34个患牙龈沟液中的IL-8.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相应的炎性龈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L-8与牙周炎症密切相关,牙周炎龈沟液(GCF)中IL-8检出率为88.24%.IL-8含量范围为0.006~2.772ng/μl.其含量与牙龈指数相关非常显著,与牙周袋深度相关显著,与附着丧失、菌班指数无明显相关.炎性龈组织切片染色表明龈上皮组织和胶原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阳性染色,从组织学上证明了GCF中IL-8的来源.提示IL-8可能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IDDM牙周病患者龈沟液IL-1β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DDM)牙周病患者与全身健康者龈沟液IL - 1β的差异及这一炎症介质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龈沟液IL - 1β水平 ,同时测ID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浓度。结果 :IDDM病人龈沟液IL - 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中重度牙周炎中这一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病。龈沟液IL - 1β水平不与反映糖代谢控制状况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相关。 结论 :龈沟液IL - 1β水平在受局部环境影响的同时 ,也受全身因素调控。糖尿病人因全身反应异常 ,龈沟液IL - 1β会大幅度上升 ,从而导致重度牙周炎发生。 相似文献
11.
牙周洁治对人牙周炎袋底微生物和龈沟液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牙周洁治对人牙周炎袋底微生物和龈沟液量的影响,为研究牙周洁治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6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洁治组作牙周洁治,对照组用常规漱口液漱口,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月用刚果红负性染色法观察袋底微生物的变化,并测定牙周探诊深度(PD)、龈指数(GI)和龈沟液量(GCF)的变化。结果:洁治组在洁治后1周时牙周袋底的球菌比率明显增加,杆菌和螺旋体比率及PD和GCF明显降低;对照组GI轻度降低,但PD和GCF以及袋底的球菌、杆菌、螺旋体比率无明显变化;洁治组和对照组的球菌、杆菌和螺旋体比率及PD、GI和GCF均有显著性差异。洁治后1月时PD、GI和GCF量及袋底的微生物比率与洁治1周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洁治对人牙周炎袋底微生物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通过减少袋底致病菌比率和降低PD以减轻牙周炎症和减少龈沟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2个健康牙位和36个炎症牙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周的龈沟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IL-10的浓度。另外,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结果IL-10浓度在健康牙位明显高于炎症牙位(P<0.01),且于牙周治疗后明显升高。IL-10浓度与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负相关(P<0.05)。结论IL-10浓度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呈负相关,在牙周炎中起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单纯冠心病、单纯中重度牙周炎及健康对照组的非刺激性全唾液(unstimulated mixed saliva)及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探讨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伴有中重度牙周炎患者24例(C+P组),单纯冠心病患者36例(C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2例(P组)及健康人(H组)28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探诊出血指数、牙石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相关临床牙周指标,并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和龈沟液,采用ELISA检测其中PAF水平.各组间PAF水平差异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组和P组患者唾液和龈沟液中PAF水平显著高于C组和H组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龈沟液中PAF水平与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及龈沟液中PA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PAF的升高可能是牙周炎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绝经早期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6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共79例绝经年限均≤5a的妇女纳入本研究。采集30颗牙周健康牙和49颗牙周炎患牙的龈沟液(GCF),记录牙周临床观察指标。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样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CF中IL-6和血清中E2的浓度。结果:牙周健康组GCF中IL-6浓度为(1088.10±102.33)pg/ml;慢性牙周炎组GCF中IL-6浓度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牙组(P<0.005);慢性牙周炎患牙GCF中IL-6浓度与GI、PPD、CAL均呈正相关(r=0.564,P<0.005;r=0.335,P<0.05;r=0.324,P<0.05)。血清E2≤30pg/ml组的妇女牙周炎患牙牙周临床指标、GCFIL-6浓度与E2>30pg/ml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牙GCF中含有微量IL-6。牙周炎患牙GCF中IL-6的水平反映了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可以尝试作为判断维族妇女牙周病变程度的一个指标。绝经早期患慢性牙周炎的维族妇女,血清E2水平与牙周炎患牙的病变程度及GCF中IL-6的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5.
牙周炎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伴有慢性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伴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和同样数量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由同一名医师进行牙周检查,抽取入选者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均衡了性别、吸烟等因素后,冠心病合并牙周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之间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两组之间IL-1和TNF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β和TNF-α可能与冠心病和牙周炎病理机制密切相关,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ICAM-1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含量。方法 :牙周炎患者 15例 ,正常对照20例。用ELISA法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ICAM - 1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龈沟液sICAM - 1含量为145.014±43.745ng/ml,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ICAM - 1的含量为23.716±8.195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01)。结论 :龈沟液sICAM - 1含量的降低与牙周炎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碱性磷酸酶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T1)、基础治疗后(T2)及正常对照组(C)各位点的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MCP-1及碱性磷酸酶的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组受检者中,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牙周治疗可使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含量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MCP-1的浓度变化与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分泌均呈正相关。结论:MCP-1作为一个重要的炎性趋化因子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龈沟液MCP-1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健康人龈沟液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18例和健康人16例,共68颗牙,记录临床牙周检查指标,用滤纸条法收集龈沟液。采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IL-17总量和浓度。结果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牙治疗前龈沟液中IL-17的总量和浓度高于牙周健康牙,基础治疗3个月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17的总量和浓度较治疗前下降。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IL-17浓度与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IL-17总量仅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龈沟液中IL-17浓度可能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破坏及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吸烟与非吸烟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龈沟液中细胞外弹性蛋白酶EA-s和细胞内弹性蛋白酶(EA-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41例,共146个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D)≥4mm、附着丧失(AL)≥2mm的牙周炎位点,将其分为吸烟组79个,非吸烟组67个。同时选择牙周健康者31人作为对照,共85个探诊不出血,牙龈指数(GI)≤1,PD≤3mm,AL≤1mm的位点,同样分为2组,吸烟组45个,非吸烟组40个。观察牙周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GI,PD,AL,BOP和龈沟液中EA-s、EA-p水平的变化。结果牙周炎患者中,吸烟组的GI,AL和EA-s水平低于非吸烟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论是吸烟组还是不吸烟组,牙周炎患者的EA-s,EA-p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吸烟会降低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EA-s水平,但对EA-p水平影响不大。吸烟对健康人EA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