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2.5~50μg&;#183;mL^-1,回收率为100.6%,RSD为1.44%。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川芎嗪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心康颗粒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冠心康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处方中的赤芍、降香、川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钠的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赤芍、降香、川芎的特征斑点;丹参素钠线性范围在0.9~9.0μg,r=0.994,精密度实验RSD=0.7%;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2.5~50μg·mL-1,回收率为100.6%,RSD为1.44%.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川芎嗪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仿盲、3组平行、阳性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共观察受试者480例(2:1:1),其中试验组1为240例,试验组2为120例,对照组为120例。分别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400mg和丹参注射液20mL静点,疗程14d。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进行了观察。结果:心绞痛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1为88.085%;试验组2为89.744%;对照组为67.257%,(P〈0.01)。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一般体格检查、尿粪常规未见异常。治疗14d后,12例出现不良事件,10例为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2有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剂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瘀降脂胶囊中丹参水溶性总酚酸的溶出度进行测定,以控制其内在质量。方法应用转篮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坝4定丹参水溶性总酚酸的含量为指标,对消瘀降脂胶囊中丹参水溶性总酚酸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以0.5%聚山梨脂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50r/min,经120min,平均回收率100.10%(RSD 0.39%),溶出度为标示量的70.0%以上。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淤降脂胶囊中丹参水溶性总酚酸的含量是控制该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钠A和B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芊  曾艳  王淑洁  王育琴 《中成药》2004,26(4):286-288
目的:对北京市场上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进行含量测定,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中总皂苷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的含量.结果:不同厂家的样品中总皂苷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而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的含量存在差别.结论:国家标准实施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产品中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的含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31例(常规治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两组均治疗15天。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治疗后比治疗前延长。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超滤技术应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工艺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截流分子量的超滤膜分别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溶液进行超滤,比较超滤前后丹酚酸B的含量、总酚酸的含量、指纹图谱、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超滤膜分离纯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有效成分损失量低,溶液澄明度好,并能够除去部分杂质。结论:超滤纯化技术具有简单、经济、省时等特点,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制剂中的大规模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12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应用其他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为83.93%;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93.52%,对照组为82.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与丹参注射液均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肌缺血,但注射用丹参粉针质量标准比丹参注射液易控制,因此其质量稳定,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5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4例,对照组181例,两组病例均采用阿昔洛韦加口服思密达及常乐康,同时予以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剂每1310mg/kg,每日1次,疗程3—5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2%和94.8%,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9%和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明显且安全,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1.
赵新春 《河北中医》2008,30(3):298-29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予疏血通注射液4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西比灵5mg,每日睡前服。对照组55例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日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药物起效时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3%,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后起效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与9种联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该药物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将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与9种联用药物进行配伍并置于室内避光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6 h,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采用相似性评价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配伍溶液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后外观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0 h,放置6 h及光照6 h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 0. 9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组配伍溶液聚为两类;其中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且配伍后醒脑静注射液的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配伍0,6 h后醒脑静注射液的某些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增大,光照6 h后更加明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良好,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则存在稳定性问题,提示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配伍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各1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kg;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给予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40 mL/kg;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6 mL/kg;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给予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20 mL/kg+丹参注射液0.8 mL/kg。应用四氯化碳(CCl4)攻击方法制备改进,大鼠皮下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造模大鼠存活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A/G)的测定。结果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与模型组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于模型组。正常组肝脏病理组织正常,仅2例肝细胞有轻度水肿或脂变;其余各组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和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治疗均能降低造模动物肝脏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TP、A、A/G,其中以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组效果明显。结论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改善慢性肝损伤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安眠穴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丹参注射液安眠穴注射,对照组56例应用艾司唑仑治疗。经过1疗程20d治疗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0%,对照组总有效率51.6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安眠穴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氮排毒方灌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对42例住院患者综合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压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降氮排毒方(大黄、龙骨、生牡蛎、蒲公英、丹参各30g,熟附子15g),水煎300mL,待温度降至35~40℃时,保留灌肠,2次/d。黄芪注射液20mL+200mL5%葡萄糖/0.9%氯化纳,2次/d,静滴。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肌酐、血尿素氮、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效率80.95%。[结论]降氮排毒方灌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37例,女性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提高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禁忌搜索算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中的核心药物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分布规律,为探索临床核心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及病理阶段,筛选组合出适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改善脑循环治疗方案:适于抗血小板治疗的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合方案;其他改善脑循环治疗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长春西汀/马来酸桂哌齐特/前列地尔/盐酸倍他司汀组合方案。以脑蛋白水解物+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注射液为药物组成的神经修复治疗方案;及以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胞磷胆碱为核心药物组成的针对并发脑水肿及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案。研究归纳的用药方案仅供临床医师参考,进一步研究可在该研究基础上,开展前瞻性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汪洪燕  苏清伦 《河北中医》2005,27(8):621-62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肝俞、脾俞、肾俞,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46例患者痊愈ll例,占24%;显效18例,占39%;好转13例,占28.3%;无效4例,占8.7%。总有效率91.3%。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4、25、37 ℃下研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七叶皂苷钠粉针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七叶皂苷钠粉针按照临床用药浓度分别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比较配制溶液后0、1、2、4、8、12 h时地塞米松磷酸钠、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的含量变化、pH值、不溶性微粒数、外观。结果 在4、25 ℃条件下,12 h内,两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良好,在37 ℃时两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较差。结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七叶皂苷钠粉针溶液可以配伍使用,配伍后应于阴凉处储存,并于12 h内输注完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功能潜在的影响机制。方法:取24只健康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A组、缺血预处理B组,其中其中缺血预处理A组按2.5 m L/(kg·d)、缺血预处理B组按5 m L/(kg·d)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缺血前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注射1m L生理盐水,预处理1周后3组动物均采用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复灌30 min,并反复缺血/再灌注3次的方法造成动物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另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兔缺血预处理前、后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sculr Endothelil Growthfctor,VEGF)及VEGF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ELIS)兔血清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丙二醛(MDA)。籍此评价丹参酮Ⅱ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4组动物在缺血预处理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能明显增强缺血预处理A、B 2组兔VEGF及mRNA表达,明显提高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T-SOD、LDH及CK-MB酶的活性,降低2组动物心肌酶谱的MD释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在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明显提高VEGF分泌及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加快缺血心肌血管内皮新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轻心肌血管内皮炎性反应,进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