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导管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尿毒症患者使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血管通路。结果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股静脉都能使用数月以上。结论使用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用双腔导管对100例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行经皮股静脉插管及插管留置术,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对插管的操作方法作了具体介绍,对术中护理及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腔导管在尿毒症血液透析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5例尿毒症患者使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血管通路。结果 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股静脉都能使用数月以上。结论 使用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中双腔股静脉插管抗凝方法选择(摘要)滕静1王宝庆1刘丽秋2我院自1994年6月~1995年6月,实行双腔股静脉插管透析病人8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例,男58例,女2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78例。入院...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黎青 《广西医学》2005,27(2):246-247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长期血透的基本保证。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尚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腹膜透析、急性中毒等因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简便、易于掌握,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较多。对于需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又难以建立内瘘的患者就不得不尝试永久性血管通路,因此,带有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的运用,给需长期留置导管的病人带来了福音。我科2年多来使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行锁骨下静脉插管14例,做血透859例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透中股静脉留置导管致髂静脉穿通1例患者,男,47岁。因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住肾功能衰竭于1990年7月28日行血液透折治疗。采用右股静脉(动脉端)──右时正中静脉(静脉端)的血液通路。股静脉采用经皮导管法置省。常规准备后,病人仰卧,右下肢外展、外旋。...  相似文献   

7.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血透)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我科自1997年12月以来,对6例周围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常规内瘘的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长期血透通道进行维持性血透,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  肾功能衰竭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1~71岁,平均54岁。原发病:糖尿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药物中毒1例。采用Quinton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在局麻下右侧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1次成功,置管后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  6例患者共进行血透376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运用Seldiner法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为12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经验。作者认为锁骨下静脉双胜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优点很多,首先,血流量可达200~300ml/min,能保证充分透析;另一方面透析时血液循环是静脉到静脉,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该部位插管病人活动不受限,且导管留置时间可长达数周,所以不仅可作和临时性血透通路,也可作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透通路。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透析病人的血管通路是关键。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好或不适宜做动静脉漏的患者,我们常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法,我们总结了30例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意义及并发症的防护。方法采用艾贝尔单针双腔导管,右侧颈内静脉置管70例,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4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多脏器衰竭6例,有机磷中毒10例,急性左心衰1例,高钠血症1例。结果(1)穿刺成功70例,其中1次性穿刺成功67例(95.7%),3例误穿入动脉,经第2次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26d,最短1d,平均留置时间39.4d。(2)正常拔管原因:38例于内瘘成熟后拔除,14例病情缓解脱离血液净化而拔除,10例因死亡而拔除,无导管脱落。(3)因并发症拔管原因:2例因渗血不止拔除,4例因全身感染拔除,2例因血栓形成拔除。(4)导管使用情况良好,血流量200~280ml/min。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操作快捷、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是血液净化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温黎青 《柳州医学》2004,17(3):77-78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进行长期血透的基本保证。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尚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腹膜透析、急性中毒等因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简便、易于掌握,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较多。对于需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又难以建立内瘘的患者就不得不尝试永久性血管通路,因此,带有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的运用,给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股静脉置入“V”形双腔股静脉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慢性肾衰竭、药物和毒物中毒病人的常用方法之一。我院自1997年至今,共对76例病人行经皮股静脉置入“V”形双腔股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术,工作中我们不断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使置管技术不断提高,现将置管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 ,对 3 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结果血流量达到 2 0 0± 5 0ml/min ,透析 3天后KT/V值为 0 .86± 0 .2 1,透析 1个月后BUN、SCr明显下降 ,P <0 .0 1,平均 11个透次已无Ⅰ级临床表现 ,导管留置天数平均 114天 ,最长留置 40 0天 ,未有发生损伤性并发症。提示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能成为理想的血液通路 ,并可用于长期维持性血透病人。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是救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必须建立血管通路才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长期血管通路如自身动静脉内瘘有血流欠佳 ,血管硬化等缺陷 ,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对 15 0例患者使用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0例 ,男 110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大5 2岁 ,最小 16岁 ,平均年龄 34.3岁。其中有 98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长期血管通路成熟前依靠此通路行血液透析 ,5 2例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置管时间最长为 3个月 ,最短 2 4小时。1.2 方法 1.2 …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尿毒症等急诊血透病人,采用股动、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是保证急诊血选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院1995年采用股动、静脉置管进行急诊血透27人,男19人、女8人,年龄20~75岁,共进行血透212例次,效果良好。操作方法股动脉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下约2横指股三角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股静脉在股动脉内恻约O.5cm处。置管前常规备皮,消毒皮肤,按无菌操作进行,用套管针行股动、静脉穿刺,经反通过引导钢丝插管留置长约13.5cm的双腔管,用缝针将双腔管固定在皮肤上,盖上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夹紧双…  相似文献   

16.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无肝素抗凝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采用中心静脉(股静脉,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应用血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一个高通量血液滤过器清除体内大、中及小分子物质、水分及电解质。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低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补充液体时,以及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和少尿患者输入大量液体,如深静脉营养等。  相似文献   

17.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应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的9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2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d~19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0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继续血液透析。结论: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临时快速血液透析通路,为抢救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起了关键作用。为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患者的应用和护理要点,选择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年龄26~82岁,对其采用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20例均安全,患者感到满意。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适用年龄广泛,便于护理。为临时急症血液透析或过渡性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抢救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 Seldinger 技术在电透下将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置入右锁骨下静脉,共 15 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结果:15 例病人成功置入 14 例,失败 1 例, 3 例病人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 4 例病人血流量不足,经尿激酶灌注后血流量恢复.结论: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具有不易脱落,血流量大的优点,适用于血管条件差,心功能差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股静脉插管(FVC)与颈内静脉插管(IJVC).对血液净化中心2年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病人进行观察和比较,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2~8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46例,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10例,糖尿病肾病7例,多囊肾3例,痛风性肾病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