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关于思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为认知范畴,是指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是思考、思想、思虑之意,是外界的客观事物在人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正常复制或转化;二为情绪范畴,是一种应激状态之思,苦思冥想、凝神敛志之思,超过了机体反应能力.思为七情时空的中心,是七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各种情绪都有评价决定的中心作用.当思虑过度之时,气机郁结,伤及脏腑,从而引发身心疾病,这与现代医学所提的亚健康的病因有所类似,笔者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加以印证,得出过度思虑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首要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2.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5,(3):262-263,268
现代对七情之“思”含义的认识,有隶属情志范畴与认知范畴的争议,如果将七情之“思”视为某种基本或复合情绪看待,不仅至今难以确定“思”为何种情绪,而且也与现代情绪心理学难以融通。如果将七情之“思”作为思考、思虑看待,则明显不属于情志活动的范畴,同时与病因之劳神过度重复,不符合理论简洁性的原则。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的建构中,应将“思”从情志病因中剔除,从生理的角度而言,可置于有关神的论述之中;从病因的角度,应归属于劳神过度。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与脾脏之关系考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计红  梅晓云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33-1833,1840
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则会发病。抑郁症发病与七情中“思”关系最为密切。因抑郁症主要就因过度思虑所致情绪郁l阚,心境低落。抑郁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思虑太过引起。而思虑赖脾运提供精微以供养,脾虚则见联想困难、思考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的现象。抑郁日久又导致脾运失健,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抑郁症象。  相似文献   

4.
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人有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则会发病。抑郁症发病与七情中“思”关系最为密切。因抑郁症主要就因过度思虑所致情绪郁闷 ,心境低落。抑郁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思虑太过引起。而思虑赖脾运提供精微以供养 ,脾虚则见联想困难、思考注意力减退、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的现象。抑郁日久又导致脾运失健 ,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抑郁症象。  相似文献   

5.
"思"志为中医七情之一,"思"志过用称之为思虑过度。它是诸多疾病产生的重要病因。择取4种因思虑过度导致的常见病证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和病证特点,以期为临床辨识与辨治"思"志致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素鹏  王亚军 《河南中医》2019,39(12):1808-1811
寓于五行之中的"中央之土",不仅是五脏盛衰、五脏气机调畅之源,更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脾为一身气血之本,气血运化失司致五脏"神伤",进而导致情志郁结。近年来,有医家基于"思则气结"等理论从脾论治抑郁症,认为其发病与七情中的"思"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脾藏意主思,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重思虑使情志之郁更甚。另一方面,"思则伤脾",脾之运化失职,气血生成乏源,使神失所养,二者相互为病,加重抑郁症的一系列躯体症状。另外,在五行理论中,"中土五行"模式将脾作为五脏的中心,脏腑气血皆从土而生,脾土虚则五脏气虚血亏,五神志失其所居之所而为神伤,神伤则恐惧,日久忧思过度发为抑郁;"生克五行"模式中脾与其他四脏生克相关,通过子母相及、乘侮制化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进而影响复杂易变的气机,而七情内起之郁,多始于伤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情中“忧”与“思”的本质。方法:从文字学角度解读七情中“忧”与“思”含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七情中“忧”“思”本质。结果:七情中“忧”和“思”是气生成的,二者的本质都是气结;同属心境范畴,具有相同的不愉快、紧张、平静情绪极性。结论:“忧”和“思”本是同一种的情绪状态。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将其归类,二者在七情中同属于阴,在五行中同属于土,对应五脏为脾。  相似文献   

8.
七情发病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而七情的病因病机与其它病因病机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外感风、寒、暑、湿等六淫之气,多伤及经络荣卫之形体,而喜、怒、忧、思等七情病因,多伤及脏腑气机,造成气滞不行或升降反作等种种气机紊乱的情况。又例如饮食不节会损伤脾胃,房劳过度又会削伐肾水,虫兽创伤会损伤局部肌肤筋骨等等。所以,七情病因病机在发病学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发病的初期表现得更为明显。现仅就七情病因发病特点探讨于后。一、七情病机特点(一)两极性七情学说包含着对立的两极性因素。具体来说:喜属肯定性情绪,而惊、恐、悲、忧、怒则属否定性情绪;怒、惊、喜属积极性情绪,而悲、忧、恐则为消极性情绪;思、恐、喜属主动性情绪;惊、悲、恐为被动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徐福云 《气功》1998,19(3):129-130
思虑即思维、思想、思考、考虑,也就是指人的精神思想活动,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记忆、联想乃至发明创造的意识活动,是人类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思虑,正常的思虑,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但是我们的大脑往往是不需要想的事也去想,不该想的事也在想,而且思的太远、想得太阔,漫无边际,连睡眠时也不休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杂念,这种杂念对自身的健康极为不利,如果思虑劳神过度,则会伤神损脾而致气机郁结,因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故有"思虑伤心脾"之说…  相似文献   

10.
思为中医七情之一,与喜怒忧悲恐惊相比有其特殊性。以《内经》为出发点,从认知范畴——“因志存变之思”与情感范畴——“由脾所主之思”来认识“思”的情志生理,从“过用致病之思”与“巧用治病之思”来认识“思”的情志病理,进而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思”。  相似文献   

11.
谈练功人的情绪调控张振利学练气功,应该注意调控过激情绪,防止七情干扰。因为七情过激,不仅影响练功效果,也有害于身体。七情,主要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是血之帅...  相似文献   

12.
对成都高寒地区44例患者七情背景及生活事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是中医古典医籍中提到的概念,是指喜、怒、忧、悲、思、恐、惊7种情绪变化及情绪体验。《内经》指出,喜、怒、忧(悲)、思、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能动反映,属正常的心理活动范畴。但是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和创伤超越了  相似文献   

13.
喜、怒、悲、忧、思、惊、恐七情,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激过盛则会破坏人体正常的气化升降而产生病态。如《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七情所伤之说,至今尚有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如大怒之下常会引起头痛、头晕、面赤等肝阳上亢的症状,思虑太多者常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脘闷腹  相似文献   

14.
中医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可以认为是七情学说。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情志,它包含了人的基本情绪。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常的人体心理活动,它有特定的外在表情和行为。“人非草木,孰能 无情”,但是这七种情绪的变化超出了一定限度,失去正常节制就会形成为病因,导致多种疾病,故医经上强调“百病始于气(情志)”。  相似文献   

15.
张洪福  李庆升  周计春 《陕西中医》2005,26(10):1123-1123
七情,系指精神活动所呈现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属生理活动范畴,一般不会致病。但若情志过激,失去节制则可使内脏功能失常气血逆乱而影响健康。近年,精神因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愈来愈为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祖国医学,视七情为内伤发病之主因,历来主张减少和避免情志所伤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可见,精神保养是抗老防衰,摄生保健之要素,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七情,系指精神活动所呈现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属生理活动范畴,一般不会致病。但若情志过激,失去节制则可使内脏功能失常气皿逆乱而影响健康。近年,精神因素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愈来愈为国内外医家所重视。祖圈医学,视七情为内伤发病之主因,历来主张减少和避免情志所伤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可见,精神保养是抗老防衰,摄生保健之要素,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呢?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人为万物之灵,情绪反应最为灵敏。然而,反应太强,时间过长,又是反常之情。早在1000多年前,祖国医学就把七种过度的情绪变动,列为重要的致病内因,称为七情,哪七情呢?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不调,就会百病丛生。下面先说几段故事,从中也可悟出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说的情绪、心理问题导致疾病,不仅仅说的是生气。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个习惯说法,叫七情过度,就是说无论什么情绪,哪怕是喜,也不能过头,过头就成了危险因素,就可能导致身体生病。什么是七情?经常有人先回答喜怒哀乐,其实中医说的七情可没有哀和乐,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7种情绪。七情也还有别的说法,比如喜、怒、哀、惧、爱、恶、欲等。  相似文献   

19.
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腹部神经、神经递质和肠道微生物对行为性格、精神情志、大脑发育及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故有学者提出"肠脑学说",即"肠脑系统"包括腹部神经系统和微生物,人的精神活动和情志、意识不仅与大脑有关,还与"肠脑系统"有关。中医理论中,无论是五志对应五行及五脏还是七情致病的理论都明确提到思虑伤脾,指过度的思虑、担忧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思虑过度对气机也有影响,"思则气结",甚至出现抑郁不舒的状态。探讨中医思虑伤脾理论与"肠脑学说"的内在联系,将两种理论初步整合、互补,以期为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科常见慢性虚损性疾病,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发病与七情有关,病程长、易反复,多数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障碍。而抑郁、焦虑主要因过度思虑所致,"思则伤脾",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加重了CAG反复发作,加速了CAG向胃癌的转化进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关于CAG伴抑郁、焦虑的研究不多也不深。试从中医"脾主思"浅谈CAG伴抑郁、焦虑,有利于该病预后,同时指导临床、丰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