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是由肿瘤细胞或宿主的非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是最主要的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它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内皮抑素(ES)是胶原XⅧC末端降解片段,体内、体外实验表明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特异性的目前为止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荆。但其确切的抗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能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并能抑制血管生成的内源性血管生长调节因子.自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O'Reilly从鼠血管内皮细胞瘤株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内皮抑素,经纯化和氨基酸测序后,发现它是胶原蛋白的ⅩⅤⅢ的一个片段,并证实它是一种潜在的内源性抗血管新生因子.经多个实验证实,ES能有效抑制多达60种以上不同种类肿瘤,并能调节12%的人类基因组表达,从而下调病理性血管发生而没有毒副作用,也无耐药性,是迄今发现的最好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1].现将ES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及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它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并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在调节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VEGF也是胚胎发育、软骨内骨形成、女性生殖系统、以及肿瘤和眼球内血管新生所必需的。另外,VEGF也可诱导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出现高凝状态。目前,有许多临床实验正在评价VEGF在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和抗血管新生药物用于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是血管形成过程中始动并且使之持续的重要因子,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机制。 方法:在大鼠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单独或联合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后,划痕实验和MTT检测对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观察内皮细胞形态、活性、迁移能力。 结果与结论:划痕实验显示单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时,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单独促血管生成素1作用时,不仅不能增加细胞的迁移作用,反较空白对照组有所减弱,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作用时,细胞迁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MTT实验结果表明:单纯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促血管生成素1,均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素1可有效促进增殖。结果可见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1联合应用时,才能有效促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含鼠内皮抑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mEnd),并观察内皮抑素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Ad/mEnd感染BEL7402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内皮抑素蛋白,显著抑制HUVEC增殖,阻滞HUVEC细胞S期,凋亡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止肿瘤进展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多种促进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和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制蛋白等)的共同调节。Vasohibin-1(VASH-1)作为一种新型血管抑制因子,受VEGF诱导表达于内皮细胞,发挥负性调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ASH-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作用。该文旨在对VASH-1在一些常见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体内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的功能,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肺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被认为是一种血管相关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强大的促血管内皮增殖、促血管生成作用,与EM s的发病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抑素(endostatin)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和迁移,从而拮抗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本文就VEGF、endostatin对EM s发病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通过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先前存在的血管处以发芽或非发芽(又称套迭)的形式生成新的毛细血管[1],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医学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血管新生受一系列刺激和抑制因子调节,这些因子控制着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血管新生具有调节作用[2_4]。其中主要的血管新生剌激因子有碱性纤维蛋白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的血管新生抑制因子有血管抑素(angiostatin)、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小板第4…  相似文献   

10.
内皮抑素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除此之外内皮抑素与放疗、化疗相结合效果显著,同时内皮抑素作为肿瘤的标志物,在利用特殊的给药系统进行治疗的研究上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大大的提高内皮抑素的抗肿瘤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利用定点诱变技术得到的小分子内皮抑素不仅抑癌效果显著,并且纯化容易,可以低成本大量生产,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新生受生长因子的影响,黄芪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促血管新生的功效,但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通过与单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预比较,观察中药黄芪对体外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黄芪注射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于SD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小管形成实验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体外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黄芪能明显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P < 0.01),迁移的细胞数增加(P < 0.01),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数增加(P < 0.01),并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P < 0.01)。说明黄芪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小管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体外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血管新生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 ,因此抑制血管新生可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策略。一系列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已经在离体和活体实验中得到证实 ,其中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同时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血管生长促进因子 ,其中VEGF及其相关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 ,我们对血管生长调节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一、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人体血管系统的生成有两处不同的过程 :1 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 ,即胚胎发育早期 ,中胚层来源的内皮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进行长期培养,文献[1,2]报道,目前大多数成功的例子取材于大血管内皮细胞(如:牛或猪的主动脉和人的脐静脉),但早先长期培养毛细血内皮细胞是不可能的。有人从鼠肾上腺皮层分离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然而这些细胞不能生长,在培养中只能存活几wk。内皮细胞抑素(endostatin)能特异性地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长生,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通过基础工程方法,可制备重组的人内皮抑素,而为了测定内皮抑素的活性,必须在体修外建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培养的方法,通过改进他人的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使用覆盖明胶的平皿[3],我们已能对取自牛肾上腺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长期培养,本文对长期培养的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及其在测定内皮细胞抑素活性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葫芦素D对VEGF诱导的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实验、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迁出与人血管内皮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葫芦素D对VEGF诱导的血管新生和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葫芦素D对VEGF诱导的VEGFR2及其下游的Src、FA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葫芦素D对VEGF诱导的鸡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VEGF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模型和划痕实验中血管内皮迁移。葫芦素D能够抑制VEGF刺激的VEGFR2、Src、FAK磷酸化。结论葫芦素D具有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及其下游的细胞信号通路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方法: 32只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7、14、21、28 d 4个组,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VEGF 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 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明显增加,弥散分部于心肌细胞和组织间隙,第7 d表达量最高,至14、21、28 d表达量逐渐降低,28 d基本降至基础水平,与VEGF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相关。 结论: 内皮抑素在心肌梗死大鼠的缺血心肌中表达增加,与VEGF的动态变化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提示内皮抑素可能参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原,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因其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也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这种因于的促血管内皮增殖及增加血管通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素抗血管活性相关肽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肿瘤抑素抗血管活性相关肽-21肽,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人工合成21肽基因序列(肿瘤抑素75~95位氨基酸),克隆到表达载体pTYB2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_3),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几丁质亲和层析柱纯化21肽。通过MTT实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小鼠肝癌转移瘤模型的大体抑瘤实验及组织病理学切片研究其活性。结果获得的可溶性21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小鼠肝癌转移瘤模型的大体抑瘤实验抑瘤率达42.86%。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可见H22小鼠肝癌细胞死亡,血管数量减少。结论经初步检测获得具有抗血管活性的21肽,为进一步研究肿瘤抑素的作用机制和肿瘤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胶质瘤的根除治疗至今仍是一大难题,抗血管生成治疗胶质瘤有望成为新的有效途径。目的:证实内皮抑素在体外对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利用其抑制肿瘤生长奠定实验室基础。方法:取Wistar大鼠肝脏,提取mRNA后利用RT-PCR获取内皮抑素cDNA片段。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pcDNA3。重组质粒pcDNA3-Endo的构建。重组pcDNA3-Endo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内皮抑素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ECV-304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体外实验共分成4个组:重组质粒组、空载质粒组、脂质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cDNA3-Endo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Endo质粒能在体外有效转录并分泌内皮抑素基因,转染了外源pcDNA3-Endo质粒的ECV-304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结果提示内皮抑素基因能在体外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和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流至相应组织 ,分化为内皮细胞 ,并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血管发生 ,而且在成人机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动员、归巢及分化机制将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创伤修复及抑制肿瘤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肿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内皮抑素为胶原X羧基末端裂解片段,是重要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实验中利用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recombinanthumanendostatinadenorirus,Ad-hEndo)在肿瘤局部给药以探索其抗血管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以Ad-hEndo感染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观察重组蛋白表达及其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效应;在裸鼠A549肺癌模型中瘤内注射重组病毒,观察肿瘤抑制效应、剂量依从效应和毒副反应。结果不同感染复数的Ad-hEndo感染肿瘤细胞均表达重组内皮抑素蛋白,并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动物实验中Ad-hEndo治疗组肿瘤体积及肺转移结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转移数与治疗剂量负相关。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肿瘤局部血管基因治疗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效应具有剂量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