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兔肝动脉灌注As2O3对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s2O3经肝动脉插管灌注治疗兔肝脏Vx-2移植瘤,连续7 d,观察肿瘤平均质量、平均瘤重抑制率、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和VEGF表达.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7.99、6.50、4.87 g,平均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0.31%、59.58%和69.71%,实验组移植瘤瘤重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着As2O3的剂量增加,实验组的瘤重减轻而平均瘤重抑制率增加(P<0.05).实验组内移植瘤组织bax基因表达显著上调,bcl-2基因表达、VEGF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bcl-2基因、VEGF表达下调无差异性(P=1.00).电镜观察实验组各组均有典型的瘤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As2O3治疗兔Vx-2肝移植瘤,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特点.其诱导瘤细胞凋亡可能主要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As2O3对肝移植瘤线粒体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脏Vx-2移植瘤模型50只,随机平均分成5组.移植瘤术后2周,每天经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连续7天,6周末取肝肿瘤和邻近的正常肝组织,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改变并行线粒体比表面积定量分析,同时观察肿瘤组织的凋亡改变.结果:实验组肝移植瘤细胞线粒体发生不同程度肿胀、固缩,实验组肿瘤细胞线粒体改变的只数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并与As2O3的剂量相关(P<0.01).实验组肿瘤细胞的线粒体比表面积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间,实验组组间以及同一实验组内肿瘤细胞与肝细胞比较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的改变与凋亡的产生具有一致性.结论:经肝动脉灌注As2O3对肝移植瘤细胞线粒体具有选择性损伤作用,并存在剂量效应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鑫  吴诚义 《重庆医学》2003,32(6):708-709
目的 研究三氯化二砷(As2O3)对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复制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顺铂1.5mg/kg)、实验组1(As2O3 1.5mg/kg)和实验组2(As2O3 3.0mg/kg).连续7d尾静脉注射用药,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1、2和阳性对照组的癌组织中MVD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1、2比阳性对照组的癌组织中MVD值低,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1和2之间癌组织中的MVD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性对照组VEGF表达的细胞数比实验组1、2和阳性对照组VEGF表达的细胞数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1、2和阳性对照组两两之间VEGF表达的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2O3对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As2O3对小鼠S180肉瘤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As2 O3 对小鼠S180 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s2 O3 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180 移植瘤动物模型,检测As2 O3 作用后肿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 OS)、一氧化氮(NO)的改变,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iNOS、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s2 O3 作用后肿瘤组织内的iNOS、NO含量下降,iNOS、VEGF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在3.5mg·kg-1·d-1组出现统计学意义(P<0 .0 5 )。结论 As2 O3 作用后导致NO的降低,从而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效降低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9):1971-197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兔肝VX2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45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Control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B组为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组(TAI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C组为化疗栓塞组(TACE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碘化油的混悬液.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术后2wk肝移植瘤的增长率、坏死率以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TAI组相比,介入治疗后TACE组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的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TACE能够抑制兔肝VX2移植瘤的生长,但增加术后肝内转移和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裸鼠肝癌侵袭及转移基因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裸鼠肝癌模型,用不同剂量As2O3治疗,计算各组瘤体体积及瘤重,计算瘤重抑制率;肿瘤组织及双肺病理组织检查,观察肿瘤血管分布,肺转移结节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OX-2、HIF-1α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As2O3治疗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 01);病理结果,可见肝脏部位白色肿瘤组织块,并可见肿瘤表面红色粗大的肿瘤血管.As2O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肺转移结节数目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 01).免疫组化结果,各组细胞均着色,治疗组VEGF、COX-2、HIF-1α和CD44V6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s2O3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降低VEGF、COX-2、HIF-1α和CD44V6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注入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化疗栓塞联合应用对大鼠移植型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alker 256)转染至肝脏的荷瘤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各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A组:经肝动脉缓慢灌注生理盐水;B组:经肝动脉缓慢灌注超液化碘油;C组:经肝动脉缓慢灌注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D组:经肝动脉灌注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YH-16,术后10 d观察各组大鼠原发肿块大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B、C、D 3组肝肿瘤的体积均小于A组(均P<0.05),而D组又小于B、C组(均P<0.05).B组VEGF的表达以及MVD计数明显大于A组(P<0.05),A、C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均明显小于A、C2组(均P<0.05).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能抑制移植型肝癌的生长,并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数目和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肝VX2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5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MS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对照组、实验组、兔肝VX2肿瘤模型组于建模后的7、14、21和28 d进行检查,测定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VEGF和MV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和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HAP、HPI、VEGF和M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P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兔肝VX2模型组的HAP、HPP和HPI值以及其VEGF和MVD值在模型建立后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变化与VEGF、MVD的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HPP、HPI的变化与VEGF、MVD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的量化信息,HAP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肝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s2O3对人胃癌移植瘤细胞Flt-1、KDR和VEGFR-3表达的影响,揭示As2O3在肿瘤血管及淋巴道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给予2.5mg/kg和5mg/kg的As2O3治疗;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Flt-1、KDR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R-3表达,并采用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图像扫描分析。结果:治疗组Flt-1、KDR和VEGFR-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高剂量组Flt-1、KDR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弱于低剂量组者。图像灰度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s2O3对人胃癌移植瘤细胞Flt-1、KDR及VEGFR-3表达均有抑制作用,提示As2O3可能通过抑制VEGF受体家族Flt-1、KDR及VEGFR-3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4):1300-130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脏原位移植瘤治疗后2wk的坏死分级、肝内转移率、肺转移率及转移与坏死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分级明显增加(P〈0.01),肝内转移、肺转移的转移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的转移率和肿瘤的坏死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降低兔肝VX2移植瘤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其可能通过致移植瘤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以降低栓塞后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其DSA影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 Vx2移植性肝癌模型 ,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 ,并分析该肿瘤的 DSA影像特征 .方法 新西兰白兔 6 0只 ,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 .将Vx2瘤细胞 (5× 10 7个 )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 2组兔的肝左叶 ,建立对照肝癌模型 .第 3组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建立改良肝癌模型 .观察 :1不同组植瘤的成活率 ;2改良组肿瘤 7,10 ,14,17和 2 1d时的体积(B超测 ) ,并计算肿瘤生长率 ;3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4改良 Vx2移植性肝癌的 DSA影像特征 .结果  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 ,10 / 2 0和 19/ 2 0 ,改良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P<0 .0 5 ) ,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组织病理及电镜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浸润式生长 ,其形状与移植于兔其他部位的 Vx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DSA影像示该移植性肝癌具有丰富的血供 .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 Vx2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动脉途径和细胞液注射方式 ,为肝癌研究提供了大型实验模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5)、肿瘤对照组(B组,n=10)和介入治疗组(C组,n=9)。介入治疗模拟人肝动脉插管方法。A、B、C组于介入术后7 d行肝功能检查,B组、C组各5只动物于介入术后2周观察肿瘤质量、体积,并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H-E染色、CD34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B组5只、C组4只动物观察生存期。结果:介入治疗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B、C组均高于A组(P<0.01),但C组ALT、AST数值低于B组(P<0.01)。C组肿瘤质量(2.434±0.992) g,B组(4.696±1.246)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肿瘤体积(2.126±0.929) cm3,B组(3.962±1.101) cm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组癌细胞大片坏死,CD34染色大片坏死区无微血管,残存的癌组织内新生血管明显减少,VEGF表达仅见残存的癌细胞胞质呈弱阳性表达;而B组癌巢大,癌细胞丰富,CD34染色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癌细胞胞质可见丰富的VEGF表达。C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硫酸钡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兔VX2肝肿瘤安全可行;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能延长实验兔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应用内皮抑素(ES)后残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n=10),TACE组(Lipidol+ADM,n=10)和抗血管生成组(Lipidol+ADM+ES,n=10),TACE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和分子水平对残瘤组织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对照组为0.130±0.038,TACE组为0.200±0.049,抗血管生成组为0.120±0.047,TACE组与对照组和抗血管生成组之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VEGF165 mRNA的相对吸光度值:对照组为0.850±0.056,TACE组为1.100±0.087,抗血管生成组为0.720±0.065,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结论TACE联合应用内皮抑素治疗与单纯化疗栓塞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肿瘤VEGF的表达,联合治疗可能影响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肝癌介入化疗术的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化疗后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81例行介入化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4项指标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影响中晚期肝癌预后最明显的因素是肿瘤大体类型、门静脉癌栓、经手术治疗;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组与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组的预后无差异。本组6,12,24,30mo生存率分别为58%,32%,15%,12%。结论:中晚期肝癌预后由多种因素决定。对于肿瘤相对局限、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积极行介入化疗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肝癌患者62例,分两组进行治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TAI或TAE),为对照组(n=32);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持动脉灌注组,为治疗组(n=30).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榄香烯乳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兔肝Vx2转移瘤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肝Vx2转移瘤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以便指导介入治疗:方法:新西兰兔20只,Vx2瘤块剖腹接种于兔肝左叶,2~3周后行MR扫描、DSA造影。结果:剖腹探查15只(75.0%)接种成功。MR扫描T,加权像(T1WI)为低信号,T2加权像(T2WI)为不均高信号;肝动脉造影肿瘤富血供,表现为肿瘤血管增粗紊乱、大量细小的异常血管、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等,有2例肿瘤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兔肝Vx2转移瘤模型是导管技术以及肝癌介入治疗研究,如栓塞、冷冻、微波、射频等较理想的动物模型,MR、DSA有利于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epaSphere微球联合Avasting肝动脉栓塞治疗兔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建立4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B组:肝动脉灌注Avasting;C组:肝动脉HepaSphere栓塞;D组:肝动脉HepaSphere+Avasting栓塞.两周后复查CT确定种植成功并计算瘤体大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所得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x2检验.结果 肿瘤生长抑制D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 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D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HepaSphere微球联合Aasting行兔肝动脉栓塞能抑制移植型肝癌的生长及肝内转移,并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和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