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2.
韩鑫  邱强  苏娟 《癌症进展》2023,(15):1661-166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MSCT征象;分析周围型肺癌患者MSCT征象与腺癌、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学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72例,MS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66例。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36%(76/88)、87.50%(63/72)、81.25%(13/16)。MSCT检查结果显示,腺癌28例,鳞状细胞癌26例,腺鳞癌10例,小细胞癌2例。不同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患者MSCT征象中空泡征、磨玻璃征、深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深分叶征与鳞状细胞癌呈负相关(P﹤0.01),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腺癌呈负相关(P﹤0.01),空泡征、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均与腺癌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CT征象与周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片、螺旋CT和高分辨CT(HRCT)对<3cm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间辽宁营口市中心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60例直径<3cm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均采用X线片、螺旋CT与HRCT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3cm周围型肺癌的检出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TRAP-ELISA半定量及PCR-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前瞻性检测5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直径≤30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T1N0M0),行CT导向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3例,经皮肺针刺活检22例)后24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只有61.8%(34/55)。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3.6%;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32.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58.2%,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7.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9.5%(2/21),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2.0cm以下周围型肺癌(SP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间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0例疑似SPLC患者,其中SPLC 63例,肺炎性结节(PIN)2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CT引导下活检,比较两组患者MS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超薄层扫描小间隔层面重建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间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癌55例患者纳入周围组,病理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25例患者纳入中央组.所有患者都给予MSCT超薄层扫描小间隔层面重建,记录CT征...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1]。对肺癌患者术前的评估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的判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因速度快、创伤小、伪影少及图像优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我们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我院55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以评估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  相似文献   

10.
聂中 《实用癌症杂志》2022,(1):99-101,10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均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结果 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86例,确诊阳性75例,阴性11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出真阳性73例,真阴性9例;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为97.33%(73/75)、特异度为...  相似文献   

11.
多排螺旋CT显示支气管与外周肺癌关系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气管与外周肺癌关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MSCT对53例外周肺癌行层厚为0.5mm的容积靶扫描,通过多层面或曲面重建(MPR or CMP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的方法,显示支气管与外周肺癌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对照。结果 (1)全部第3—7级支气管均全程清晰、完整的显示,肿瘤与支气管有关系者:30例腺癌中29例(96.7%),17例鳞癌中13例(76.5%)。(2)肿瘤-支气管关系分为4型:Ⅰ型:支气管被肿瘤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肿瘤锥状中断;Ⅲ型:支气管在肿瘤内保持通畅;VI型:支气管紧贴肿瘤边缘走行,形态正常或受压移位。(3)Ⅰ型发生率为58.5%(31/53),其中鳞癌略多于腺癌;Ⅱ型和Ⅲ型均为15.1%(8/53),仅见于腺癌;Ⅳ型为28.3%(15/53),腺癌略多于鳞癌。(4)与第4级支气管相关的肿瘤,鳞癌多于腺癌;与第6级支气管相关的肿瘤,腺癌多于鳞癌。结论 采用MSCT,超薄层靶扫描后行MPR、CMPR和SSD重建能准确地显示肿瘤-支气管关系,反映一定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CT在肺弥漫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a L  Li E  Gong J  Yang D  Sun L  X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94-496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对肺弥漫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0张正常胸片,常规CT以及HRCT对肺小叶的显示,对38例肺弥漫性结节的结节形态,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未能显示正常肺小叶结构,常规CT显示20%,HRCT显示5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38例肺弥漫性结节中,间质结节19例,位于肺间质内,小叶间隔和胸膜下,HRCT显示其沿支气管分布,结节边缘清楚,气腔结节4例,病灶以气腔实变为主,胸膜下及小叶间隔无结节。HRCT显示其质地均匀,边缘模糊,随机分布结节15例,结节呈随机分布,HRCT显示其一般密度较高,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结论:HRCT能显示肺弥漫性结节的分布特点,结节内结构及背景,有助于肺弥漫性结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检出和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胸部平片、常规CT(CCT)、螺旋CT(SCT)和高分辨率CT(HRCT)等各种影像学手段对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平片、CCT、SCT和HRCT等的检查结果。因咳唔、咯血等症状就医发现5例,由健康体检发现37例,因其他疾病检查发现17例。病理Ⅰ期53例,Ⅱ期以上6例。结果 胸部平片的假阴性诊断率为47.5%,CCT的假阴性诊断率为17.6%,只有SCT可以检出全部病例而未发生漏诊。HRCT在显示肿瘤密度和各种征象细节的能力和准确性方面均优于胸部平片和CCT。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在HRCT征象方面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 SCT、HRCT是检出和诊断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应当提倡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癌胸部CT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Y  Li M  Shi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25-22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部CT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方法将9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分为3组: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探查组。分别测量3组CT肿瘤直径、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记录纵隔、肺门及胸内结构改变。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探查组肿瘤直径分别为4.10±1.75,3.90±1.20,5.20±3.66(cm,x±s,P>0.05)。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扫描纵向厚度分别为2.68±1.60,4.02±1.56,4.85±3.28(P<0.01,P<0.05)。手术探查组CT特征主要表现为纵隔、肺门结构变形。结论肿瘤直径大小与手术切除无明显直接关系,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厚度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当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胸部CT纵向厚度≤2.68±1.60cm时,临床上可行根治性肺切除。明显纵隔、肺门结构变形可视为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蛋白异常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边缘型肺癌CT征象与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择肺占位性病变患者52例,行常规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肺组织标本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肺癌瘤体大小、肺癌瘤体形态、胸膜凹陷和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有密切关系。结论 p53基因突变代表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肺癌的形态学特征,与CT征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 PET/CT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s)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PET alone or CT alone. Our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ed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ith a waiver of informed consent. We selected 100 patients (M:F=56:44, mean age; 58 years) with a pathologically proven solid or partly solid SPN. Three chest radiologists assessed the nodule characteristics independently and retrospectively. Diagnostic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for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consideration of CT findings only, PET findings only, and both PET and CT findings. The McNemar test, kappa statistics,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Sixty patients had benign and 40 had malignant nodules. Overall sensitivity values for malignant SPNs for CT, PET and PET/CT were 82%, 88%, and 88%,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specificity values were 66%, 71%, and 77%, respectively. PET/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erms of specificity than the use of PET alone or CT alone (P<.05). The areas under curve (Az) values for the ROC analyses of PET/CT and PET alone, respectively,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CT alone (P<.05).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moderate (kappa=0.46-0.56) for CT, good to excellent (kappa=0.78-0.90) for PET, and good for PET/CT (kappa=0.64-0.78).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PNs, integrated PET/CT provides significantly better specificity than CT alone or PET alone and both integrated PET/CT and PET alone allow more confidence than CT alone.  相似文献   

17.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例,中心型肺癌56例,周围型肺癌7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例,左侧支气管26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p53蛋白、PCNA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空洞、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cm,或出现深分叶征、空洞、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具有相对更高的恶性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膀胱癌螺旋CT增强早期的表现 ,探讨癌灶的强化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53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行盆腔CT平扫与螺旋CT(SCT)增强扫描 (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40~ 45s进行扫描 ) ,测得肿瘤灶的CT强化值。术后对每一个病灶行病理分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 (MVD)的研究 ,用统计学分析癌灶的CT强化值与病理分级、VEGF、MVD等的相关性。结果  73个膀胱癌灶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不同病理分级癌灶的CT强化均值、MVD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CT强化均值与MVD呈高度相关 (r =0 .93 6,P <0 .0 0 1) ,与病理分级相关(r =0 .75,P <0 .0 0 1) ,与VEGF表达不相关。VEGF与MVD、病理分级不相关。结论 膀胱癌在SCT增强早期的CT强化值与MVD、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此期膀胱癌的CT强化值可反映癌灶内的微血管生成情况与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20.
肺癌薄层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ng Z  Zhang C  Wu P  Ruan C  Zheng L  Zhang W  Li J  Wu Y  Cai P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73-177
目的 定量对比分析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CT强化程度和病灶内血管的关系,探讨肺癌病灶内血管结构对其CT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薄层CT扫描研究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强化后的平均CT增值;用电脑图像分析仪计量病灶内小血管数(内径0.02-0.1mm)、较大血管数(内径>0.1mm)及其血管床总面积,以统计学处理其CT增值与血管计数、血管床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增强扫描后,病灶的平均CT增值在肺癌、肺炎性假瘤和肺结核球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小血管数、较大血管数及血管床面积在三种病变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肺癌CT增值与小血管数和较大血管数具有相关性,且与小血管数相关性较大;(4)三种病变CT增值与较大血管数、血管总数及血管床面积具有相关性。结论 (1)CT强化程度的分组,对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2)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的平均CT增值与病灶内的血管数和血管床面积呈正相关;(3)肺癌病灶CT增值可反映癌灶内血管性状及其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