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荣 《工企医刊》2002,15(1):53-53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我科采用以下方法对窒息儿36例进行复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使用Apgar评分法。出生1min评为7分以下为新生儿窒息,4分~7分为轻度,0分~3分为重度。本组36例窒息儿4分~7分为30例,重度窒息6例。 1.2 复苏方法 (1)尽量吸净呼吸道的粘液,建立通畅的呼吸道。(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行人工呼吸30次  相似文献   

2.
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和妥善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步骤.本文仅以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后给予维生素C早期防治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来源187例采集于我院产科1991年6月~1993年6月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7分394例窒息儿,其中≤3分153例,有胎儿宫内窘迫发生103例,占67.3%;4~7分241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8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运用A、B、C、D、E方式,其窒息并发症颅内损伤30例,均为重度窒息;吸入性肺炎74例,重度窒息58例;≤7天新生儿死亡21例,重度窒息占20例。1.2 结果按赵氏诊断标准187例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后即给予胎儿监护,吸氧及对症处理,同时采用静注维生素Clg加50%葡萄糖103例,未用组84例。其结果两组统计学处理如下:(1)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维C组≤3分41例,4~7分62例;未用组≤3分63例,4~7分21例X~2=23.21,P<0.001。(2)新生儿窒息复苏5分钟Apgar评分:维C组≤3分5例,4~7分37例,>7分61例,未用组≤3分17例,4~7分37例>7分30例,X~2=15.33,P<0.001。(3)窒息并发症及新生儿死亡:颅内损伤,维C组8例,未用组22例,X~2=11.66,P<0.001;吸入性肺炎,维C组30例,未用组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自1995年10月以来,共收治经抢救复苏后的新生儿窒息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6例;体重≥2500 27例,1500g~2499g10例,<1500g1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1分~3分)14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分~7分)2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评分计时器在新生儿评分中的效果。方法:对1 100例新生儿进行啼哭时间计时,对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进行单盲法计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有1 068例,啼哭时间平均为(23.82±12.55)s,在≤40 s啼哭的新生儿占92.13%。原始1 min Apgar评分时间平均为(64.22±12.43)s;与60 s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in Apgar评分≤7分者32例,采用新生儿复苏指南原则进行复苏,计时器报时1次/30 s。32例均复苏成功。结论:新生儿出生评分计时器使用简便,计时准确,提升了Apgar评分的准确性,利于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妇产科2 0 1 3年3月-2 0 1 4年5月收治的4 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复苏前、复苏中以及复苏后护理,并对患儿的Apgar评分、抢救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 8例治愈,1例患儿由于重度窒息死亡,1例患儿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治愈率为95.0%;5 m in快速复苏1 9例,占4 7.5%;1 8例经过6~1 0 m in复苏,占4 5.0%;3例经过1 1~3 0 m in复苏,占7.5%;复苏护理后所有窒息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 0分。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实施复苏前、复苏中以及复苏后护理,对产程进行严密观察,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可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0~3岁纵向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93例生后窒息的新生儿从出生到3岁进行了10次纵向随访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在北京妇产医院及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三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至36月龄.其中重度窒息(Apgar评分≤3分)39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54例.以同期分娩的6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随访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简单可行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 采用广东省统一规定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快速的评估、清理呼吸道、正压给氧、胸外按压、药物治疗.结果 96例窒息新生儿中,63例轻度窒息者经立即清理口、鼻腔、咽喉部的粘液和羊水,五分钟Apgar评分均良好,恢复好,33例重度窒息儿经上述一系列抢救后,五分钟Apgar评分<7分者6例,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皆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8.9%.结论 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与抢救方法、窒息时间及抢救疗效有明显的关系,做好新生儿窒息后的快速抢救复苏,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刨宫术对于畸型妊娠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畸形子宫妊娠的患者25例;其中双子宫2例,双角子宫10例,鞍状子宫5例,纵隔子宫8例。结果在畸形子宫女性妊娠分娩中,行剖宫产有17例次,占68%,阴道分娩8例次,占32%。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我们依据新生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对比,Apgar评分中满分为1O分,8~1O分者无窒息,4~7分者轻度窒息,0~3分者重度窒息。结果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0~3分剖宫产:0例;阴道分娩:2例;4~7分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5例;﹥8分剖宫产:15例;阴道分娩:1例。畸形子宫妊娠新生儿窒息率总计36%,产后(24h)出血量平均260.8m L。通过比较畸形子宫妊娠中采取剖宫产或者阴道分娩方式,由两者新生儿的出生后Apgar评分得知,采用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占25%,轻度窒息的占62.5%,正常的占12.5%;而剖宫产的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只有0,轻度窒息的占11.7%,正常的占88.2%。通过对以上数据对比,在畸形子宫妊娠中采用剖宫术较阴道分娩存在明显的优势。结论在畸形子宫妊娠中采用剖宫术,新生儿的出生后窒息率低,是对于畸形子宫妊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克天  祁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906-3907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在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不能建立规律的呼吸,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我们对34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产科出生活产新生儿共4352人,其中男2280人,女2072人。诊断标准:新生儿窒息按照1min Apgar评分标准,即出生1min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发生新生儿窒息348例,窒息发生率7…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目前系指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窒息的程度以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准:8~10分为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至7分及以下者也属窒息。窒息复苏是围产期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经过培训正确掌握复苏方法才能做到分秒必争,遇到高危孕妇临产有胎儿窘迫,估计娩出时有窒息可能或巳发生窒息者,应通知儿科医师到场共同抢救。复苏的主要目的是:①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保持气道通畅;②建立呼吸,增加通气;③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继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肾脏病学家已注意到窒息对新生儿肾脏的损害甚至可并发急性肾衰。本文报告我院25例新生儿窒息后对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随访结果。对象及方法一、对象:1.新生儿窒息组:本组病例为1990年6月至1991年6月在我院出生有窒息的新生儿共25例,其中轻度窒息组9例(指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重度窒息组16例(指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  相似文献   

12.
刘兰芳 《现代保健》2010,(14):134-135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2009年3月156例剖宫产产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总结其护理要点. 结果 156例剖宫产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无差错、无事故和护理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0~3分3例,4~7分9例,8~10分145例,经过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及时处理,所有新生儿5 minApgar评分均〉8分,母乳喂养也基本达到100.0%.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全面及时的护理,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并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宋玲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125-2126
及时有效地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缩短新生儿窒息时间,对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本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进行了窒息因素、复苏及护理措施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年来,我院共分娩新生儿10 374例,重度窒息92例,发生率0.89%。9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因复苏无效死亡8例。死亡率为8.70%。1.2诊断新生儿窒息主要根据新生儿生后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反射及肌张力的阿氏评分来判断,1 m in阿氏评分8~10分正常,5~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4分者为重度窒息[1]。1.3致…  相似文献   

14.
程江旋 《现代保健》2011,(31):83-84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病例资料,对窒息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窒息患儿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95.2%。其中复苏1~3min恢复正常者3例.4~7min恢复正常者20例,8—10min恢复正常者17例。结论新生儿复苏过程中进行积极配合,复苏后进行细致观察及护理,对患儿成功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窒息可发生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造成小儿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我院自1998年4月~1999年4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4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0例,女18例,足月儿41例,早产儿7例。顺产3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3例,剖腹产7例,足月儿平均体重3.2kg,早产儿平均体重1.5kg。窒息程度采用Apgar评分衡量(系在胎儿娩出后于10分钟内估量婴儿窒息程度的一种计算法。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Apgar评分正常及Apgar评分异常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早期干预,并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769名在我院分娩新生儿(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后)进行检测.结果 769名新生儿中Apgar异常30人,其中重度窒息7人,轻度窒息23人.NBNA评分7天≤35分为24例,14天复查评分≤35分14例,其中Apgar评分异常3例,均为重度窒息患儿.结论 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估计预后中有重要意义,重度窒息患儿NBNA评分明显比轻度窒息患儿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明显较高;但相当大部分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表明Apgar评分与NBN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NBNA不仅可以发现新生儿由于窒息脑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异常,还可以及早发现先天缺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因此建议对所有新生儿无论Apgar评分正常与否均常规进行NBNA测定,以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剖宫产期重症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护理.方法 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针对114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行气管插管抢救.结果 成功110例、失败4例,成功率96.5%.结论 新生儿窒息行有效复苏对提高人口质量、减少新生儿死亡和减少窒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成功的抢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造成心、肺、肾、脑、肠道和代谢等多系统缺氧和损害,严重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是新生儿死亡或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产前预防,新生儿复苏外,复苏后的监护,观察和治疗等也与窒息儿预后密切相关.现将我科自2001年3月~2002年8月间共抢救的36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0~6分的窒息儿各系统临床改变及治疗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以及纳络酮对出生后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抢救中的作用。方法:5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分为3组,每组19例,Ⅰ组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并给予纳络酮0.1 mg/kg三角肌注射;Ⅱ组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Ⅲ组面罩纯氧正压控制或辅助呼吸,其余药物治疗3组相同。结果:Ⅰ组和Ⅱ组新生儿出生后5 m in Apgar评分较高,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出生后5 m in Apga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并改善其预后,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之一,辅以纳络酮则更有利于复苏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 ,我院自 1996年开始坚持实施ABCDE复苏方案 ,坚持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科医师提前进分娩室、手术室 ,在新生儿出生窒息的急救工作中 ,取得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法复苏组为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 2 4 78例 ,阿氏评分≤ 7分 131例 ,其中 0~ 3分 15例 ,占 11.4 5 % ;对照组为 1995年 1~12月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 782例 ,阿氏评分≤ 7分119例 ,其中 0~ 3分 19例 ,占 15 .97% ,为旧法复苏组。1.2 指征与方法1.2 .1 对所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