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者的放射治疗历来都是对胸腺进行钻照射。最近Engel报告对球型MG者实施低剂量全身性放射治疗(LDTBI),其中1例球部症状得到改善。本文目的是验证该法对MG者能否改善症状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例MG接受LD-TBI治疗。4例均有明显的球麻痹和/或全身无力的症状,均曾接受包括大剂量类固醇在内的多种治疗,但均无效或疗效甚差。LD-TBI的实施方法是:每次10~15rad,每周2次,连续5周,总计放射剂量为100~150rad。在放疗前后,对这些持续性难治性病例均进行多种免疫功能的  相似文献   

2.
郭洪山  周斌  赵昌学 《山东医药》2010,50(42):78-78
目的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胸腺瘤合并MG实施手术治疗,切除胸腺瘤及其周围胸腺组织。结果 31例术后恢复顺利,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MG危象。随访29例,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例。结论胸腺瘤合并MG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MG)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即病变累及呼吸肌引起的肌无力危象[1].肌无力危象致死率高,需给予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及重症监护[2].目前,在MG的综合治疗方案中,胸腺切除术仍占有重要地位[3,4].胸腺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肌无力危象的诱发因素多为之前研究关注热点.但对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预测因素的分析却报道较少,且争论较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行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索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防治术后肌无力危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对 1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无围手术期死亡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3 5~ 5 7岁 ,平均 40 .5岁 ;病程 3~ 2 6个月 ;均有 MG表现。根据临床症状、胸部 CT及 MRI检查 ,发现前上纵隔内有可疑肿块影者 10例 ,另 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瘤。按新的 Osserman分类标准 , 型 4例 , 型 6例 , 型 1例。手术方法 :本组 11例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 ,正中劈开胸骨 ,完全清除肿瘤及胸腺的同时 ,自上而下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 ,近胸骨上窝、胸骨后的脂肪组织也尽量切…  相似文献   

5.
叶旸  高桂霞  黄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081-1082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胸腺瘤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0年7月~2008年6月连续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无危象发生;12~17分者危象发生率50.0%;18~23分者危象发生率71.4%;≥24分者危象发生率75.0%。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术后24h拔除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分别为85.7%和61.4%,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20.5%和6.8%。术后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23例、改善25例,有效率85.7%,改善不明显或加重8例。结论胸腺瘤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的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治疗的重点是防治MG危象。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12年间诊治的458例MG,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小儿组(≤14岁)、成年组(15~59岁)及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首发症状及其演变、合并症以及误诊情况,以明确老年MG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MG在整个MG人群中构成比小,男性发病者较多见,以延髓症状首发者多见,演变为呼吸困难者比例高,合并胸腺瘤者多而合并其他自体免疫病者少,以延髓症状首发而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多见,病死率高,但死于肌无力危象者少,常死于多种并发症。结论掌握老年MG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腺增生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表现及其胸腺病理类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1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胸腺瘤组和胸腺增生组,对临床症状、MG危象发生率、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胸腺瘤组临床症状重、MG危象发生率高、术后MG症状改善程度差。结论胸腺瘤组MG患者病情重,WHO组织学分型对于区别良恶性肿瘤及预后有指导意义,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澄清M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3岁。因肢体无力 4个月于 1 999年5月 5日收治入院。 5个月前出现活动后肢体无力 ,吞咽困难 ,诊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 ( MG)”即行胸腺切除术 ,术后肌无力症状改善。术后第 3天出现肌无力危象及血液三系减少。予人工呼吸、泼尼松、CTX( 0 .4,Bid,总量 2 .0 )、惠尔血治疗 ,危象纠正 ,血象略有回升 ,但一直未能恢复正常。体检 :神志清楚 ,脑 N( - )。抬头肌力 度 ,双上肢肌力 度 ,双下肢肌力 度 ,四肢腱反射活跃 ,病理征阴性 ,深浅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象 :WBC 1 .2×1 0 9/L,N0 .1 5 ,L 0 .85 ,RBC2 .85× 1 0 …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 ( MG)的治疗比较棘手。1 989年 8月至 1 999年 3月 ,我们对 98例胸腺瘤并MG患者施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无围手术期死亡者。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5 8例 ;年龄 1 4~66岁 ,平均 35 .8岁 ;术前病程 2 .5~ 40 .5个月 ;  相似文献   

10.
于荣  秦治明  吴滔  周伟 《山东医药》2012,52(44):93-94
目的评估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与单纯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MG对于胸腺瘤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7年收集的胸腺瘤伴MG(A组,47例)和单纯胸腺瘤(B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法手术的患者7例(A组2例,B组5例,P=0.002);胸腺瘤患者中有11例合并胸腺增生(A组9例,B组2例,P=0.001),1例合并微小胸腺瘤(A组1例,B组0例,P=0.000)。WHO分型中A型和C型胸腺瘤未发现胸腺瘤伴MG病例。术后A组有5例死于术后MG危象,B组有2例Ⅳ期和(或)C型患者死亡。A组与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8.3%,P=0.076。结论伴或不伴MG对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MG危象是造成胸腺瘤伴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肿瘤进展至Ⅳ期或处于C型则是单纯胸腺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胸腺增生及微小胸腺瘤是引起患者术后M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在围术期常可由于手术、感染等因素而加重病情,呼吸肌无力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出现肌无力危象。我科近期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围手期多次发生肌无力危象,由于密切观察病情及切实加强护理确保了治疗和抢救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2004年8月,感冒后次日出现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并有抬头困难及四肢乏力。嗣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2005年1月出现复视、呼吸费力。CT检查,发现前上纵隔内有4×4×3.5厘米软组织块影,肌电图检查:肌电位波幅明显递减。予溴吡斯的明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诊断为“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实施胸腺切除术的306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从多种相关因素(例如年龄、分型、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方式、预后等)中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半年内)发生肌无力危象与患者发病年龄、手术时间、病程、术前分型、术前是否累及吞咽肌、术前是否发生危象、是否确定为胸腺瘤。结论:术前吞咽肌受累、术前发生危象、确诊胸腺瘤是预测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危象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MG)的临床特征及常用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MG患者OssermanⅢ、Ⅳ型危象发生率高,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感染(76.8%),82例次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74例次,死亡8例,病死率为9.8%。血浆置换治疗组及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64.3%,激素冲击治疗组为25.6%;前两组的疗效高于后组。结论:防治诱因可以减少危象的发生;及时予以机械通气,是抢救危象的关键;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显著改善危象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232例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人重症肌无力(MG)的有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年间诊治的232例老年M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MG占总MG病例数(3010例)的比例为7.7%。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3:1。老年人MG多在60~70岁间发病,在其常见首发症状中,眼症状184例(79.3%)、咽喉肌无力30例(12.9%)、肢体肌肉无力17例(7.3%)。老年人MG中,全身型的构成比多于眼型(62.9%对37.1%),较少并存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发生危象,常合并胸腺瘤(33例)及内外科其他疾病(87例)。结论:老年人MG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POMC)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切除术的116例全身型M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OMC分为POMC组38例和非POMC组7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POMC的影响因素。结果 POMC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显著长于非POMC组(P<0.001)。POMC组和非POMC组在改良Osserman分型、合并胸腺瘤、手术方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serman分型、FVC、FEV1以及AGR是POMC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Osserman分型、FVC、FEV1以及AGR是全身型MG患者发生POMC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晓兰  刘敏  杨祖文 《山东医药》2007,47(26):77-78
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随访2a以上)死亡原因,探讨其与MG分型、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72例患者死亡原因依次为MG危象、肿瘤、治疗并发症、内科情况、意外等,所占比率分别为47.22%、20.83%、12.50%、11.11%、6.94%;不同Osserman分型者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Ⅲ型〉Ⅳ型〉Ⅱb型〉Ⅱa型〉Ⅰ型。认为MG危象是MG死亡的主要因素,心脏损害、治疗并发症等因素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胸腺切除术是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手术具有一定危险性,术后管理也有困难。本文报告在16年内对6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放射线照射治疗的结果,其中X线照射19例、钴~(60)照射48例、X线及钴~(60)照射2例。结果:钴~(60)照射治疗者治愈11例、显著改善6例、轻度改善16例,总有效率68.8%,与胸腺切除术的疗效相同。X线照射治疗者因照射剂量较低,有效率仅36%。病程和钴~(60)照射疗效的关系;病程在3年以内者,治愈及显著改善的例数较多;年龄与疗效的关系;40岁以下者治愈与显著改善的例数较多。钴~(60)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后是否导致淋巴样细胞数降低,作者将8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分为2大组,即胸腺切除组和非胸腺切除组。胸腺切除组50例全部为中度或重度的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据Osserman的分类),病理学再分为三个小组:①胸腺增生23例;②胸腺瘤15例;③胸腺退化12例,其中4例有滤泡生发中心。30例非胸腺切除者为第一对照组,150例各种疾患而非重症肌无力的成人为第二对照组。胸腺切除组50例病者在术前的淋巴样细胞数比术后5.5±5年显著为高,而白细胞数在术前后无差别。50例病人胸腺切除前的白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数与30例  相似文献   

19.
兹报告一例重症肌无力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可能与放射线和烷化剂等因素有关。韩某,男,52岁。7年前出现双眼睑下垂.咀嚼及四肢无力,下肢尤著,胸片发现有胸腺瘤,诊断“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给予强的松20mg/日,溴化新斯的明90mg/日,服药期间症状缓解。因停药后病情复发,于6年半前做胸腺瘤切除术。术后用~(60)Co4800rad照射胸腺部位一个疗程,症状虽减轻,但仍需要强的松5mg/日,溴化新斯的明90mg/日,方能缓解症状。术后一年因治疗期间病情复发几次,曾应用环磷酰胺治疗3个月,效  相似文献   

20.
胸腺瘤可与某种自身免疫病并存,如重症肌无力(MG)、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SLE并发胸腺瘤少见,现报道1例SLE合并胸腺瘤和MG,以提高临床医生对SLE并发胸腺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