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Is/Rp)损伤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经抗呆Ⅰ号作用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k)及ACM与抗呆Ⅰ号联合应用(ACM+K)对损伤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bcl-2、bax和caspase-3的影响。 方法: 先分别进行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和神经元的分离纯化培养及体外模拟脑Is/Rp损伤模型的建立,然后用Rp-18 h后收集的ACM与ACMk、ACM+K以1∶5的浓度来培养损伤后的神经元,最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测定其神经元在Is-4 h和Rp-3 h、18 h、24 h、36 h、48 h、72 h后表达NSE、bcl-2、bax和caspase-3的变化。 结果: ACM、ACMk和ACM+K均能使受损神经元表达NSE和bcl-2的能力增强,表达bax和caspase-3的能力降低。其作用:ACMk>ACM+K>ACM。 结论: (1)通过受损神经元表达NSE的变化反映出ACM对受损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修复作用;(2)通过受损神经元表达bcl-2、bax和caspase-3的变化表明ACM具有抗凋亡作用; (3) 抗呆Ⅰ号可通过Ast间接地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条件培养液(ACM)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大脑皮质Ast和神经元,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ACM培养损伤后的神经元,测定其神经元的活性、存活率、死亡率、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NOS强阳性细胞的表达量。结果:ACM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活性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使死亡率、LDH的漏出率和NOS强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1)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ACM对受损的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修复作用;(3)Ast在脑缺血预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将新生的KM小鼠的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并传代培养第三代第5d后,将星形胶质细胞(Ast)条件培养液,加入到缺氧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培养液中,观测其对缺氧神经元的存活及其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和胞膜ATP酶(ATPase)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20%ACM对神经元存活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20%ACM还有效地减少了缺氧神经元NO、LDH的生成和分泌,保护和提高了ATPase的活性。以上结果提示ACM促进缺氧神经元的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减少NO、LDH合成释放及保护细胞膜上ATPas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本研究将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神经元NF-κBp65和谷氨酸的表达。结果表明:(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2)ACM作用1 5 min即可诱导神经元NF-κBp65的核表达,30 min达高峰,180 min恢复至对照水平,(3)ACM作用60 min可使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持续至240 min。提示,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谷氨酸等可溶性物质使神经元快速激活、兴奋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内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NSF)和AMPA受体的影响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注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其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大脑皮质、海马内NSF免疫反应的变化;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ACM组及CNQX ACM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SF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F含量的变化.结果 ACM组大鼠在注射后30min出现癫痫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ACM作用后2h及4h,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NS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明显降低(P<0.05);2.培养的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CM组在作用4h及8h时,NS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SF含量,在ACM作用4h及8h时较对照组及CNQX AC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ACM可下调神经元内NSF的表达,并导致动物痫性发作,而运用AMPA受体拮抗剂CNQX则能阻断其下调作用,提示ACM对NSF的下调作用可能与AMP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癫痫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癫痫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检测细胞释放谷氨酸(Glu)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将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注射入慢性马桑内酯致痫发作间期大鼠之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和脑电图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海马NF-kBp65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并快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核内NF-kBp65的表达。2.侧脑室注射ACM可引起大鼠4级癫痫行为及典型的痫样脑电图表现;注射ACM后0.5h即可观察到海马回特别是CA1区细胞核内p65的表达,2-4h达高峰,8h恢复至对照水平;注射ACM后1h海马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开始高于对照组,4h达高峰,8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神经活性物质引起慢性癫痫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TNFα刺激后细胞培养液内谷氨酸的含量;将TNFα刺激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神经元NF-κBp65和谷氨酸的表达。结果:(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2)ACM作用15min即可诱导神经元NF-κBp65的核表达,30min达高峰,180min恢复至对照水平;(3)ACM作用60min可使谷氨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持续至240min。结论:TNFα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谷氨酸等可溶性物质使神经元快速激活、兴奋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行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后收集ACM,将新生大鼠海马NSCs单克隆培养后行nestin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诱导分化5d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脑苷脂(GALC)免疫细胞荧光染色;将单克隆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单纯NSCs培养液,实验组根据NSCs培养液与ACM比的不同分3组:A组(2:1),B组(1:1),C组(1:2)。各组培养1周,采用NSE免疫细胞荧光检测方法标记神经元并计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标记阳性率为96.5%;单克隆培养的海马NSCs呈nestin阳性,诱导后呈NSE、GFAP和GALC阳性表达。ACM培养的海马NSCs各组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01),其中A组的比例最高。结论ACM可以促进新生大鼠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细胞周期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纯化培养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将CNTF加入培养液,作用相应的时刻点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Fos蛋白的表达。结果CNTF作用Ast6垢,可显著促进细胞周期进程,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增殖指数,poliferation index,PI值)升高。12h促增殖作用达高峰,24h、48h有所恢复,但PI仍明显高于对照组。CNTF作用于Ast 2 h后即可引起Fos蛋白的显著表达,并持续至24h,而糖皮质激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Fos蛋白表达。结论CNTF可促进Ast增殖及Fo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可导致神经元损伤,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发病。为了探讨毒死蜱(CPF)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炎症因子表达分泌,以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CPF刺激BV-2细胞(0、1、3、6、12、24h)后BV-2细胞形态的改变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化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然后将BV-2细胞分为CPF组、DMSO对照组、NS对照组,分别刺激BV-2细胞12h后,将各BV-2细胞培养液加入SH-SY5Y细胞共培养24h。采用MTT方法检测经不同处理的BV-2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SH-SY5Y存活率的影响。发现CPF作用下,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炎症因子iNOS mRNA、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激活的BV-2细胞通过分泌炎症因子造成神经元损伤。总之,CPF作用下小胶质细胞激活产生炎症因子,介导对神经元的损伤,进而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癫痫发病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AMP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 收集谷氨酸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用RT-PCR方法检测神经元GluR2和PICK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2h、8h、12h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GluR2mRNA表达明显下降,而PICK1 mRNA表达则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D-AP5和CNQX不能完全阻断条件培养基的作用.结论 在癫痫发病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能通过上调PICK1的表达,实现下调神经元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活化小胶质细胞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LPS激活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高;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GFAP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加。结论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前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钙防卫蛋白S100A9刺激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后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变化及其对神经元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Amplite荧光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谷氨酸浓度;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T-1) mRNA和蛋白表达;Fluo-4荧光探针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胞内Ca2+浓度;转录组测序并结合KEGG分析筛选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浓度变化的调控机制;S100A9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CS)干预神经元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神经元存活。结果:S100A9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增加,GLT-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在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培养上清组神经元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S100A9可能通过激活TLR4/NF-κ...  相似文献   

14.
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体外培养的 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与 PC12神经元按不同细胞数目比例 ( 5 0∶ 1~ 1∶ 1)共同培养 ,并用其制备的条件培养液培养 PC12细胞 ,用快速灵敏的 MTT比色法测定 PC12神经元的细胞活力 ,用光学相差显微镜观察 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 PC12细胞活力 ( MTT测定的 OD值由 0 .2 5 5± 0 .0 12提高到 0 .5 10± 0 .0 3 6,P<0 .0 0 1,且细胞折光性较对照组强 ) ,却不能促使 PC12神经元突起的生出。将星形胶质细胞与 PC12细胞按 3 0∶ 1~ 1∶ 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 ,既可提高 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又可促使其突起的生长 ;如按 5 0∶ 1~ 40∶ 1的比例共同培养时 ,只观察到提高 PC12细胞折光性和光晕 ,而无促使其突起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文结果提示 ,PC12神经元细胞活力的提高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到条件培养液中的可溶性因子有关 ,而 PC12神经元突起生长发育可能是和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直接接触以及二者的细胞数目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CON)、生理盐水+ 脂多糖(NS)组、尼古丁+脂多糖(NIC)组,每组15只.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脂多糖(LPS)或PBS后24h,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变化;黑质注射药物后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OX-42阳性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黑质TH mRNA及TH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CON组相比,NS组大鼠黑质iNOS表达明显增多,TH阳性神经元、TH mRNA及TH蛋白明显减少,小胶质细胞大多呈胞体大突起短粗的形态;NIC组黑质iNOS表达明显少于NS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TH mRNA及TH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多,大部分小胶质细胞呈胞体小,突起细长的形态. 结论 尼古丁可以减轻LPS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i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和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共育对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MPP+诱导不同时间点(0h、24h、48h、72h、96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d,然后收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突触素(SYN)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结果在MPP+作用48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MPP+与PC12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共育48h可上调神经干细胞中突触素(A值=34.09±2.69)和GAP-43(A值=49.36±5.98)表达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MPP+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促进神经干细胞突触素和GAP-43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形成后不同部位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时间消长改变,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对GFA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后4、2 4、72hGFAP表达,最后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平均灰度。结果:脑缺血后半暗区GFAP表达增多,以2 4h最为显著,其平均灰度值为6 0 .33±3 .0 9(P <0 . 0 1) ,72h表达仍高,其平均灰度值为6 0. 88±2 . 6 2 (P <0 . 0 1) ,此时对侧及远隔区GFAP表达增强。光化学反应后6h于舌下静脉注射GB(5mg/kg) ,发现缺血后2. 4h半暗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增多与神经元受损有关;GB通过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减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山楂叶总黄酮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山楂叶总黄酮是否影响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修复仍不清楚。目的:探索山楂叶总黄酮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与脊髓神经元transwell共培养模型,对照组为正常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正常脊髓神经元;损伤组为正常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损伤脊髓神经元;药物组为125μg/mL山楂叶总黄酮干预的正常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损伤脊髓神经元。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脊髓神经元内活性氧的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录因子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Wnt/β-catenin通路关键蛋白GSK-3β、phsopho-GSK-3β(ser9)、β-catenin及转录因子4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Wnt/β-catenin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损伤组活性氧生成远高于对照组(P <0.001);药物组活性氧生成低于损伤组(P <0.01),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神经元活力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取BALB/c胎鼠和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纯化培养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设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中分别加入4、8和16 μmol/L的PAF并分别作用4 h、24 h和72 h,用MT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神经元活力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平均灰度值。 结果: PAF作用后,神经元活力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但存活细胞GFAP表达增加。两者均呈浓度依赖关系。 结论: PAF不仅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且可通过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间接影响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24h内)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缺血15min和30min组,缺血中心区大脑皮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均匀地分布于Ⅱ-Ⅵ层,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非缺血区;缺血1h和2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质染色加深,并集中出现于Ⅲ、Ⅳ层;缺血3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大呈气球样,突起增长变粗,突起内出现水肿泡;缺血6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固缩,边界不清;12h和24h组缺血中心区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消失。同时观察到缺血3h和6h组缺血边缘区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数量增多,直径增大,并可见到细胞分裂现象。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