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肝硬化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也不甚明确。为进一步探索肝硬化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以及糖代谢紊乱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关系,现就32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肝病基础上继发的糖代谢紊乱。目前临床上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控制慢性肝病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就2001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害 ,导致糖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糖尿病。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及饮食治疗和适合的体育锻炼 ,而长期口服降糖药可造成肝功能损害 ,故当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时 ,治疗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我院 1997~ 2 0 0 1年收治的 31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1〕 本组 31例病例均遵循以下标准 :①糖尿病发生前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 ;②无糖尿病既往史及家族史 ;③有明确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据 ;④符合WHO关于糖尿…  相似文献   

5.
肝源性糖尿病在肝硬化中最常见。肝源性糖尿病以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诊断标准为依据。肝脏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肝功能和血糖、尿糖的好转或恶化相一致;无糖尿病家族史,无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的疾病;有肝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异常或组织学变化.血糖、尿糖升高;排除利尿剂、降压药、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是糖原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器官,肝实质损害时葡萄糖耐量减退,可使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现对本院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46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体内物质代谢和物质转化的器官,对调节机体糖代谢起重要作用,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障碍,严重可引起糖尿病。现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特点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症候群称为肝源性糖尿病,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肝病与糖尿病并存时相互影响,严重影响预后,肝源性糖尿病需兼顾肝病及糖尿病2个方面。我们通过对2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保肝、胰岛素治疗的同时给予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受损往往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ic diabetes,HD)。近年来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正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H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分析6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6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56例病情好转出院,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注意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出院后能够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肝病类型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对肝源性糖尿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42%,其中急性肝炎3例(1.74%),慢性肝炎23例(4.07%),肝硬化43例(16.41%),重型肝炎11例(13.75%),肝源性糖尿病通过护肝治疗后血糖正常为65%(52/80)。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通过护肝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水平,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肝源性糖尿病以肝病临床表现为主,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轻,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护肝和控制饮食治疗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均获理想控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恢复。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患病率均较高,并发的机会很多,诊断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预后。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了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heatic diabetes,以下简称HD)者52例。  相似文献   

13.
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肝源性糖尿病的概念,综述了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护理,以提高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提高对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肝病基础上继发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对肝源性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控制慢性肝病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就2002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42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6月住院的39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萍  王艳红 《临床医学》2004,24(10):47-47
肝实质损害时葡萄糖耐量减退 ,使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或肝性糖尿病[1] 。本文对我院肝病科 1998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 4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8例中 ,男 3 8例 ,女 10例 ,年龄 3 0~ 72岁 ,平均 43岁。并发糖尿病时肝炎病程为 9个月~ 3 0年 ,其中<3年 5例 ,3~ 2 0年 2 4例 ,>0年 19例。1 2 临床表现 :48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黄疸 3 0例 ;腹水 18例 ,肝性脑病 3例 ;有多饮多食症状者 5例 ;并发非酮症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在保肝、抗病毒、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结果:干预组不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显著(P0.01),而且临床糖代谢指标控制效果良好(P0.05)。结论: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的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降低,部分患者最终发生糖尿病,即为肝源性糖尿病,我院自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肝硬化564例。其中并发糖尿病86例。现将病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原保贝 《临床医学》2011,31(10):65-6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75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的症状,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较少出现,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肝性脑病、各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也是丙肝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积极的护肝治疗、控制血糖和肝硬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多表现糖耐量减低,部分患者发展成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为了解肝病患者是否出现肝源性糖尿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监测胰岛素、血糖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