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文献提出的双相疾病病程的性别差异、女性育龄期对双相疾病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女性双相疾病病人治疗时需特别考虑的问题。对甲状腺机能减退、性激素和用抗抑郁药等因素是否能解释妇女快速循环发作发生率较高的现象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双相情感性疾病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既有双相也有单相病人,作者最近对122名双相病人的盲性家族研究和家族史研究发现,11例患躁狂症(双相)的亲属中6例是男性,5例是女性。而在29例患单相抑郁症的亲属中9例是男性,20例是女性。对照组的家族成员中,只有一名患双相情感性疾病的女病人。但有26人患单相抑郁症,其中2例男性,24例女性。双相组和对照组索引病例的亲属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作者对1981~1991年连续住院的370例(男212,女158)情感性精神病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发现男性阳性家族史比率低于女性,首次以躁狂发病者男多于女,首次抑郁相发病者女多于男;男性患者双相型比女性多,而女性患者单相超过男性。在双相患者中,男性首发年龄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双相的首次住院年龄大于女性。男性病例的病程、住院次数和发作次数均高于女性,男性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这些结果提示情感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作者对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现有二尖瓣脱垂者的报告日益增多,这些疾病包括焦虑性神经症、惊恐发作和广场恐怖症。但欧美文献中没有发现有关单相或双相情感性疾病患者伴二尖瓣脱垂的研究报告。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共197名住院病例,其中女性34名和男性13名被诊断为单相情感性精神病,18名女性和17名男性被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疾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男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神经阻滞剂用量的性别差异,发现年轻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年轻女性,老年女性高于年轻女性。作者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探讨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例快速循环与175例非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对照分析。RC组女性较多,初发年龄较小,多有阳性家庭史,以抑郁首发者较多,多为双相Ⅱ型。结论支持RC型作为双相障碍特殊亚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分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具有发病高峰年龄早、确诊时间长、患躯体伴随疾病风险大、疾病治疗负担重的特点,同时患者的自杀风险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率为9%;男性患者死于自杀的几率是女性患者的2倍[2]。Schaffer等[3]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临床相和性别差异,以期为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的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包括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和游离甲状腺素(FT_4),筛选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双相躁狂)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抑郁)患者2 207例,同期选择415例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相和不同性别的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差异。结果①双相躁狂患者的T_3、FT_3水平高于双相抑郁患者,TSH、T_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双相抑郁患者的TSH、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②在双相躁狂患者中,男性T_3、FT_3和FT_4水平高于女性,而TSH、T_4水平低于女性,在双相抑郁患者中,男性T_3、FT_3和FT_4水平高于女性,而TSH水平低于女性(P0. 05或0. 01);③在男性患者中,双相躁狂患者的T_3和FT_3水平均高于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的T_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在女性患者中,双相躁狂患者的T_3和FT_3水平高于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患者的T_3、T_4、FT_3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或0. 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临床相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双相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患之一,据统计,首发抑郁病人约5%~10%以后可能会更改为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中约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开始.区分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抑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双相抑郁误诊的原因、双相抑郁的特征及减少双相抑郁误诊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晚近,有些作者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剂量色氨酸(9.6~12g/日)治疗躁狂症或双相疾病有效。本文首次报告一例双相疾病患者,锂治疗无效,但合并应用色氨酸后,获得良好效果。病例报告:已婚女性,46岁,42岁时首次抑郁发作,表现为精力缺乏、自杀观念、  相似文献   

11.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目前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其早期识别率、诊断率较低。语言信号特征在双相障碍与健康人群中存在差异,且随着患者情绪和疾病状态变化而改变,具有成为双相障碍客观评估指标的潜力。现对语音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以及语音识别在双相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从中发现反映双相障碍的语音特征类别,为建立双相障碍客观评估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科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水平。方法自编与双相有关的因素评价表让全国各地的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结果调查信回收率70%,有56位医生回答了全部问题。医生认为,双相家族史、素质特点、某些症状以及症状特点、发病年龄早、女性等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结论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全面。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性障碍单双相分类及其临床特征的3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探讨情感性障碍单双相分类问题,对83例情感性障碍各亚型进行了30年随访研究,结果:双相占75.9%,单相躁狂13.3%抑郁症(单霜抑郁+反复抑郁)占10.8%。比较了单双相临床特征。作者认为:(1)单相躁在双相情感性障碍之后的第二位,将单相躁狂视为情感性障碍的一个亚型是适宜的;(2)对首次入院、首次发病者,建议在情感性障碍诊断后暂不定相,而以某种发作表示,待明确后再定临床相;(3)国际疾病分类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垂体泌乳素水平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4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垂体泌乳素(PRL)血液浓度的检测,优势比(OR)计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甲状腺激素、PRL的相关程度。结果:甲状腺激素、PRL水平异常的男性病例组和女性病例组的OR分别为0.44/1.42和5.67/10.23。与男性正常组比较,男性病例组TT4水平降低(F=2.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女性正常组比较,女性病例组TSH和PRL水平升高(Z=2.19,Z=2.03),TT3和TT4降低(F=8.66,F=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女性患者TSH、PRL水平增加可能与双相障碍躁狂期发病有关,男性未发现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双相抑郁在临床中常被误诊为单相抑郁,且误诊率较高,只有约 20% 的双相抑郁患者能 在第 1 年被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需要首次发作后的 7~10 年才能被明确诊断。目前,对两者的鉴别仍 然主要依靠临床相关症状和特征。现对事件相关电位在单、双相抑郁的区别以及对其疗效预测方面进 行综述,以找到能指导临床区分和预测两种疾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丙戊酸盐与女双相障碍者生育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相障碍女性患者多在育龄阶段首次得到诊断,心境稳定剂丙戊酸盐应用非常广泛,其育龄阶段用药对生殖内分泌功能、孕期用药对胎儿致畸作用和产后用药对母乳喂养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均引人关注,本文就近年来丙戊酸盐影响女性生育健康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为了解双相混合状态和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双相混合状态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本文就混合状态的发展史、诊断标准的变迁、流行病学、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疾病模型、治疗指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不良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期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最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抑郁给大多数患者造成的问题比躁狂更为突出。双相Ⅰ型患者一生中有明显抑郁症状的累计时间平均超过30%,而躁狂症状累计时间少于10%。此外,未经治疗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为20%,而绝大部分自杀企图发生在抑郁发作期间心。然而,对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相的有效治疗尚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9.
"软双相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双相疾病具有时相转换的可能性[1] ,因此有人提出“软双向 (softbipolar)”[2 ] 、“假单相双向障碍 (pseudo -unipolarbipolardisorder)”[3] 或“假性单相障碍 (falseunipolardisorder)”[4 ] 等概念。为此 ,我们对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抑郁 (即软双相抑郁 )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与反复发作抑郁症作对照分析 ,目的是发现双相抑郁在未发展为双相抑郁之前即“软双相抑郁”的有关特征 ,以助于临床实践中早期认识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 ,预防疾病转相。1…  相似文献   

20.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是鉴别抑郁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抑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有情感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被认为属于双相谱系障碍[2],它对于双相障碍的特异性高达90%以上[3],因此,分析精神病人的家族史也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更容易揭示一些容易忽视的现象[4],本文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做循证医学分析,揭示两者差异。1资料与方法1.1分析对象:为国内发表的所有关于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的文献。入选的标准是:①国内公开发表在专科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