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糖代谢异常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受试对象为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均行标准75g口服糖耐量试验(75gOGTT),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内中膜厚度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 患者中2型糖尿病(DM组)44例,糖耐量异常者(IGT组)60例,正常葡萄糖耐受量者(NGT组)45例.NGT、IGT、DM组IMTCCA平均值分别为0.76、0.85、0.85mm,DM组及IGT组IMTCCA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NGT、IGT、DM组CRP均值分别为0.28、0.34、0.37mg/dl,DM组和IGT组CRP水平显著升高.在DM组IMTCCA与IMTICA均随CRP水平升高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DM组IMTCCA与CRP水平有显著性相关(P=0.004).结论 糖耐量异常人群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厚,且颈动脉IMT(IMTCCA与IMTICA)与CRP水平密切相关,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在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糖代谢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对象选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疾病史为依据将其分为3组:糖耐量正常组(NGT组)59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IGT组)85例,合并糖尿病组(T2DM组)90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0)IGT组、T2DM组患者与NGT组比较,其具有明显较多的患者例数,具有较高的吸烟例数比例、合并高血压例数比例及具有较高的BMI、WHR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P〈0.05);将T2DM组患者的以上观察指标与IGT组进行比较,其组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GT组、T2DM组患者与NGT组比较,其FBG、PBG、CRP检测值明显较高(P〈0.05);将T2DM组患者的以上生化指标与IGT组进行比较,其组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如下:高血压、吸烟、FBG、PBG、CRP、BMI、WHR。结论颈动脉病变发生过程中糖代谢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影响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吸烟、BMI、WHR、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88支血管)和15例正常人(30支血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V-Flow成像,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不同部位WSS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各组间WSS的变化特点。结果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包括WSS最大值和WSS平均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对应部位WSS(P=0.001、0.003),同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WSS均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WSS的大小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P=0.018、0.043),斑块组最高[WSS最大值(2.58±0.69)Pa;WSS平均值(0.86±0.25)Pa],IMT增厚组次之[(2.3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特点,为临床干预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763例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根据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IFG合并IGT(IFG+IGT)组和糖尿病(DM)组,并评估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结果①IFG组、IGT组、IFG+IGT组和DM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显著低于NGT组(P<0.01),IFG组、IGT组、IFG+IGT组和DM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1stPH)均显著低于NGT组(P<0.05),IGT组、IFG+IGT组和DM组INS120显著高于INS60(P<0.05),IGT组和IFG+IGT组ACUins显著高于NGT组和DM组(P<0.05)。②IGT组、IFG+IGT组和DM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comp)Matsuda显著低于NGT组(P<0.01)。结论不同糖耐量受损状态具有各自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的特点,从NGT、IFG、IGT、IFG+IGT到DM发展过程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1stPH和IR受损加重,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伴随血糖升高的胰岛素代偿性分泌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血糖与超声检测的动脉僵硬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空腹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2h血糖与超声检测的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关系。方法在糖耐量低减的筛选人群中,利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变化,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所测定的指标计算动脉顺应性(AC)、动脉僵硬度(SI)和杨氏僵硬弹性模型系数(YEM)。将空腹和75g葡萄糖耐量2h血糖进行五分位划分,分析不同分位之间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变化,并用线性相关法分析血糖和动脉僵硬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正常葡萄糖耐量(NGT)(n=97)、葡萄糖耐量低减(IGT)(n=51)和2型糖尿病(T2DM)(n=73)进行动脉僵硬度指标比较。结果空腹血糖在第3个五分位后AC显著低于第1个五分位,SI和YEM显著高于第1个五分位,2h血糖在第4个五分位之后出现相似的变化。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和2h血糖均与AC呈显著负相关、与SI和YEM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3个动脉僵硬度指标的显著性消失,但2h血糖仍与各动脉僵硬度指标有显著关系。不同糖耐量之间比较发现,IGT和T2DM的AC均明显低于NGT,YEM则明显高于NGT,T2DM的SI显著高于NGT;但T2DM和IGT的3个动脉僵硬度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随血糖水平增高,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与空腹血糖比较,负荷后血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更为密切。IGT的动脉僵硬度水平显著高于NGT,与糖尿病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05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0例和糖尿病组(DM组)45例。观察3组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I、GT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冠脉末梢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结论:合并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严重,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心血管患者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60例代谢综合征和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Hcy,颈动脉超声检查测IMT,并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Hcy水平和IMT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中IMT增厚组Hcy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患者(P〈0.05),且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Hcy血症是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7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组(n=36例)和T2DM+EH组(n=36例),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比较各组颈、肱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分析脉压、血糖、IMT厚度与颈、肱动脉B/A的相关性。结果 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肱动脉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EH组较T2DM组更高(P<0.05);颈动脉B/A与脉压、IMT厚度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颈动脉IMT厚度与脉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肱动脉B/A1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快速和有效评价T2DM+EH患者早期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OGTT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三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AMI合并DM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高于NGT和IGT患者,P〈0.05。心功能killip3~4级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也高于killip1~2级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加剧了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它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2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两组:IMT〈1.0mm组及IMT≥1.0mm组,并进行颈总动脉内径(D)、最大流速(Vmax)、最大剪切率(shearrate,SR)及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比较。结果IMT≥1.0mm组患者的年龄、斑块数、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高于IMT〈1.0mm组,IMT与年龄(P〈0.01)、总斑块数(P〈0.01)及空腹血糖(P〈0.05)呈正相关,IMT≥1.0mm组颈总动脉内径扩大,剪切率降低,峰值流速(Vs)则无显著差异,IMT与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剪切率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年龄、TC、TG的升高,剪切率的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建  刘娜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2):148-149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73健康者(对照组)。用稳态模型法评估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酶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彩色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2型糖尿病组HOMA-IR、LDL和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极大地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相关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l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l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动脉内中膜(intima-mediathictmess,IMT)及斑块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干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年龄增长,IMT有增厚趋势;斑块(尤其多发斑块)发生率、软斑和混合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叉处(bifurcation,BIF)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IMT〉1.0mm合并低密度脂蛋白(the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增高者经临床干预治疗后IMT明显降低,部分斑块消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可早期发现并动态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msclemsis,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负荷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65例行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监测检查,将上述参数、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n=20,占31%)和非左室肥厚组(n=45,占69%);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23,占35%)及颈动脉正常组(n=42,占65%).结果 (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左室肥厚组24 h收缩压负荷(24 h SBPL)、24 h舒张压负荷(24 h 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4 h SBPL、24 h DBPL、nSBPL、nDBPL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结论 (1)高血压病动态血压负荷异常者左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多;(2)高血压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检查,尤其是伴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5.
何翠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26-182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五年来不同血浆脂蛋白(α)水平〔Lp(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按五年前的Lp(α)水平分为两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Lp(α)水平的患者IMT的差别。结果:①统计分析表明,虽然两组患者IMT无显著差异(P>0.05),但五年后,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较高Lp(α)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IMT比较低Lp(α)水平患者的IMT增长速度快;②糖尿病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显示颈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的回声不均匀、管腔内单发或多发斑块的形成及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结论:糖尿病患者的Lp(α)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与IMT相关性强,Lp(α)的检测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78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斑块回声类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血管病组IMT高于健康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较健康对照组数目增多(P〈0.05)。结论IMT与粥样斑块的类型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可提供治疗及预防脑梗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