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般都认为亚健康是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但有些学者却强调亚健康也是疾病。其实这二种提法并行不悖。因为日常生活中"病"的概念非常广泛,人们有时从"症"论病;有时从"证"或"征"论病;中医大多数场合是"症、证"合参论病。人们称谓的"疾病"有3类不同的概念。理解了3类"疾病"概念,那么亚健康是否为"疾病"的争论就显得无足轻重。借助3类"疾病"概念,能较通俗地界定已病(狭义疾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为临床医学充实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3.
“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防治规律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构建辨证论治的体系后,辨证论治即成为中医临床核心。笔者精研《伤寒杂病论》,认为仲景所论"辨证论治"的体系中,除了强调根据症状体征等的不同分型论治外,还包含了较为全面、深邃的"辨病论治"思想,而辨病准确是论治的有力保障,故特撰文阐析仲景"辨病"思想,以期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作为一个名词在近年来频繁出现,新版汉语词典对其作了解释,称其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第3状态,尚没有明确的诊治标准问世。笔者刻意留意过那些自觉症状明显,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却都呈阴性的所谓亚健康患者,发现他们的表现除有共性之外,尚存在个体的差异,而临床治疗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用药,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健康和患病之分。根据研究,在亚健康和患病状态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度的中间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第三状态,也可以叫欲病或隐症。  相似文献   

7.
杨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49-149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归纳出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八种方法:疏肝解郁法、宁心益脾法、补益气血法、健脾除湿法、滋养肝肾法、温补脾肾法、活血化瘀法、生津润燥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剖析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相关观点,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绝对化.各个系统均有其各自独特的亚健康状态,研究亚健康状态应把它作为某一系统的痛前状态去具体化和系统化.并以消化系统(中医脾胃)亚健康状态为例,探讨中医亚健康状态的辨治思路,提倡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诊治应以现代医学的各个系统为基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提高亚健康状态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总结中医点穴治疗内科病、肥胖症、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整理相关文献,归纳出常用手法有点法、按法、压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抹法、推法等治疗方法.结果:临床治疗内科病、肥胖症、亚健康状态疗效满意.结论:中医点穴以经络、腧穴学说为理论基础,治疗广泛,疗效可观,安全稳妥,实用性强,易学易用,感应强,作用快,患者易于接受,并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痹病”的临床辨证与辨病。方法通过对10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辨病与辨证的分析。结果①疾病分类:冠心病64例;高心病23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4例;其它2例。②辨证分型:痰阻心脉38例,心血瘀阻21例;寒滞心脉8例;心气方虚15例;心肾阴虚10例,心肾阳虚8例。结论①“辨病施治”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②《内经》关于“心痹病”的理论目前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与现代多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主诉辨治法”以证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  相似文献   

12.
13.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既是中医治病的过程,又是治病的根本方法。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证”是一个“证候群”的总称,一般单独的“证”称为“症状”,由几个症状综合组成一个病症时称为“证候”。如发热是一个症状,若与怕冷、头痛、身痛、脉浮等症状结合则辨为“外感证候”。临床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病位、病机、确定证候,然后给予适当治疗,这是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了亚健康状态与未病的关系,养生、治未病、治病与调整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认为将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相对应失之宽泛,而与“欲病”对应则准确贴切。中医调整亚健康状态,既非“养(生)”也非“治(疗)”,而重点在于“调(理)”,即将欲病状态调整为无病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观牙辨病     
黄琪涵 《求医问药》2010,(11):45-45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在中医理论中多有体现,比如看指甲、面色、唇色等都能辨别你是否有病,同样,观察牙齿及牙龈的情况,也有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认为辨病是对疾病的整体考察,它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均具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研究并发扬《金匮》中的辨病思想,对临床实践和中医学术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的辨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辨病的历史发展概况,指出了病、辨病、辨病施治的基本概念。辨病是对疾病的整体考察,发现疾病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辨证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才更有指导性、针对性。此外,还简述了祖国医学对疾病的命名诊断有自己的认识规律,肯定了其科学性,也指出了不足。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小议泰树仙(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昆明650021)严继林(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辨证,辨病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祖国医学的早期经典著作中即已形成了辨证论治和辨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