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童晓明  李国平 《重庆医学》2007,36(14):1417-1417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因素,以利于科学客观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与追踪随访的方法,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的预后情况与个体情况、肝内外侧支循环、残存组织血供、导管介入技术、化疗栓塞药物、栓塞剂剂量以及是否外科手术等因素有关.结论 TACE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疗效,其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进华 《海南医学》2006,17(5):63-64
目的认识和了解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方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TACE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一般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包括栓塞性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心脏并发症,肝破裂等.结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我们更好利用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认识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均顺利渡过术后期,正常出院.结论:TACE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蟾酥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介入治疗组(对照组)40例,蟾酥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组(治疗组)40例,2组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表现、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及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蟾酥注射液能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损伤及骨髓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全球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己居恶性肿瘤第3位,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己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中被列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但TACE也有不足之处。如术后容易出现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PES)。本文以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不同的中医治法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PES的改善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为PES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查阅,以其中常见的三种治疗原则(扶正、扶正兼祛邪、祛邪)为主体,对常见并发症(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中医治疗方针及治疗方法。文献研究表明,中医治疗PES总体原则,扶正多以健脾理气为主,扶正兼顾祛邪多以疏肝活血健脾为主,祛邪多以泄热解毒为主。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对症服用中药较单纯TACE术后常规治疗,PES多有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39例原发性肝癌且进行TACE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TACE术后至出院前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患...  相似文献   

7.
申建华  舒志平 《吉林医学》2008,29(20):1766-1766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最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肝硬化基础,TACE术后有可能加重肝硬化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加强TACE术后的观察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赵秀勤 《当代医学》2008,14(22):130-13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OE)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有效作用. 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的护理全过程进行分析,重点是术前心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结果 避免和减轻了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肝癌患者进行TACE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确保了TACE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0年6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86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因。结果:在286例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23例发生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中水化、造影剂剂量等因素有关。结论:多因素分析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MRI对原发性肝癌(HCC)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的随访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CE术前一周及术后一月行MRI和DSA检查,比较MRI和DSA对于TACE术前肝癌病灶显示及TACE术后肝癌病灶的残留及复发情况. 结果 TACE术前肝癌病灶检出数DSA与MR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对1cm以下富血供肝癌二者比较有差异.一次及多次TACE术后残留病灶及新发病灶检出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能够较敏感地显示肝癌病灶及TACE术后肝癌残留病灶,使TACE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评价TACE栓塞效果完全可行,可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凉血解毒方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1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以凉血解毒方为基础方,血热证加用清肝泻火药,血瘀证加用疏肝行气药,血燥证加用柔肝养血药,并在3个证型中均加用疏肝解郁药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复方青黛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PASI评分、中医兼证以及DLQI积分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率、部分中医兼证以及DLQI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方基础上从肝论治银屑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皮损程度、中医兼证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非特异性肛门坠胀是肛肠科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临床可将中医经典与患者病情结合,进行诊断治疗。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气虚弱,肝气不舒,故治疗原则重在“补脾”“疏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移情移性疗法等治法,多角度综合治疗此类坠胀,临床效果显著。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从中医多角度探析此类坠胀伴情志疾病患者的诊治思路,以期为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三春 《西部医学》2007,19(6):1052-1053
目的总结临床中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对5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所致肝脏轻度损害30例,中度损害16例,重度损害12例;经调整药物剂量和加强保肝治疗1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药物剂量,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以减轻和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另选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20例肝炎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全程超声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9例(45.0%)、轻度脂肪肝7例(35.O%)、中度脂肪肝3例(15.0%)、重度脂肪肝1例(5.0%),超声检查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2例(10.0%),轻度脂肪肝9例(45.0%)、中度脂肪肝7例(35.0%)、重度脂肪肝2例(10.0%),治疗后超声检查正常率高于治疗前,但明显低于研究组(P〈O.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肝大0例(0.0%)、腹胀2例(100.0%)、肝区不适2例(100.0%),3项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大5例(25.O%)、腹胀7例(35.0%)、肝区不适7例(35.0%),3项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症状改善效果均较研究组差(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脂肪肝超声检查结果,值得在肝炎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患者肝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51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291例,中西医结合组222例,两组均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根据辨证加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和络舒肝片中的1种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肝癌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CU-HCC风险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肝癌发生情况。观察终点为确诊肝癌或随访时间达到5 a。结果:5 a内,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为26.6%,明显低于西医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CU-HCC高风险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28.3%)明显低于西医组(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代偿期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18.3%)明显低于西医组(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可有效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尤其对CU-HCC高风险评分患者更具优势,且可减少代偿期患者的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6.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内分泌代谢性 疾病。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 上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增强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或促进胰岛素分泌稳定血糖为主,其中包括饮食运动治疗、口服 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2 型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病位在肺、胃、肾,其基本病机是阴虚 燥热,辨证时多采取“三消辨证法”。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有的中西医治疗方 法已经无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临床2 型糖尿病患者的需要,所以寻求安全高效的治法迫在眉睫。无论是从基 础理论、分子机制、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来看,从肝脾论治2 型糖尿病存在着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 点。该文将从肝脾论治2 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妊娠剧吐患者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患者30例,治愈28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西医治疗以控制病情,及时输液以迅速控制代谢紊乱,纠正酸碱平衡;中医从根本上纠正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症状,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同时嘱患者注意治愈后的饮食调养和情绪控制,以防止复发。此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中医药干预干眼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临床研究方面,依据干眼病的病因病机,对肝肾阴虚型、肺阴不足型、肝郁阴虚型、肝旺脾虚型等不同证型的干眼病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内服、中药滴眼液外用、针灸等中医药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其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实验研究方面,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提取物及单体对药物(如东莨菪碱、阿托品、高渗盐水)和手术(如去势、腺体摘除)诱导的干眼病动物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激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4例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多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尿液发黄;实验室检查可有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表现.所致药物性肝病以药物性肝炎常见,占67.6%,肝硬化占26.5%,肝衰竭占5.9%,常见并发症有腹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胸腔积液、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死亡率为2.9%.结论中草药治疗银屑病所致药物性肝病临床并不少见,长期服用可致肝硬化,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吕宜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53-205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67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病情转归的因素。结果 67例患者经应用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中药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13例,基本治愈22例,明显好转稳定32例。结论肝硬化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治愈的可能。对病毒性肝硬化,抑制病毒复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对调节免疫治疗有辅助作用。肝硬化54岁以下治愈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