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 h的疗效。方法:予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滴入。结果:3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70.58%,其中发病≤2 h、〉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5%、81.8%、62.5%、42.85%;再通时间依次为(78±4)min、(98±3.0)min、(128±3.0)min、(190±4.0)min。比较≤2 h与〉2~4 h溶栓再通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7.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急诊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急诊溶栓组疗效明显,总再通率70.0%;对照组总再通率20.8%。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提高的救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国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535-5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01~2012-0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 h内和6~12 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2 h内胸痛缓解情况;3 h内每30 min描记EKG1次;24 h内每2 h查CK及CK-MB1次。结果:发病2 h以内溶栓再通5例,发病2~4 h以内再通22例,4~6 h以内再通15例,6~12 h以内再通8例。共再通50例,死亡2例,再通率为62.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其中AMI溶栓组11例,对照组12例。肌钙蛋白(Tnl)采用化学发光法。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用酶动力连续监测法,C-反应蛋白(CRP)用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结果:溶栓组在溶栓治疗24h后的Tnl、CK、CK-MB、AST、LDH均较入院时检测值明显降低,但在对照组两者并无明显变化,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但CRP在两组的变化无明显差异;溶栓组11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其中有一例患者因大面积梗死在溶栓后出现心力衰竭。对照组死亡5例。结论:急诊溶栓是治疗急必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8,(9):83-84
心肌梗死大多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冠脉已经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全层损伤,并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本科近年来对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UK50万单位静脉推注,续以UK10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3.3%,对照组痊愈率为21.0%,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内)效果好,比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治疗方案不断完善,以静脉溶栓、A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代表的药物治疗,以直接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置入支架为代表的介入治疗开创了AMI治疗的新时代。三溶栓疗法80年代中期,随着血栓形成在AMI发病中地位的重新确定,溶栓治疗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叫]。因为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减少AMI后并发症,并可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在实施溶栓治疗时应注意以下4点。1.1早期治疗早期溶栓极为重要。AMI发病后溶栓越早…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介入性治疗急性脑血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尿激酶超选择性脑动脉内灌注治疗急性脑血栓,评价溶栓效果,观察溶栓价值,确定溶地的最佳时间穿和适应证。材料与方法:设研究组30例,应用麦20-40万U,插管脑动脑内灌注溶栓,对照组30例中应用尿激酶20-40万U静脉滴注25例,颈动脉穿刺注入悄激酶5例,两组均应用综合治疗。结果:研究组基本治愈2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有效8例,显效8例,无效6例,结论: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AMI患者中52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52例未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再通组,未再通组,未溶栓组,比较组间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再通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通组,而未通组较未溶栓组比较临床预后较好,但差异无显著性,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溶栓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溶栓治疗。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降低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诊,发病6h内者需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溶栓后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丁继平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2,(6):122-12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类型,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早期溶栓治疗是减少脑组织坏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9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复苏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猝死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缩小梗死面积 ,挽救缺血心肌 ,改善病人心功能和预后 ,是近2 0年来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 ,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心肺复苏 (CPR)成功后能否溶栓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我国 1991年公布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将其列为绝对禁忌证[1] 。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7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6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采取紧急溶栓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1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0~ 66岁 ,平均 5 6 5岁。梗死部位 :前壁 2例 ,广泛前壁 1例 ,下壁、正后壁 2例 ,… 相似文献
17.
近1年来我循环内科住院病人中选取38例4-6 h就诊,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52.5岁。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总再通率63.2%,4 h内溶栓再通率为71.4%,4-6 h再通率为40%,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为75%,全部病例未发生大出血及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但由于70岁以上AMI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和溶栓治疗中并发症多等而较少应用。为探讨溶栓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影响溶栓疗法的因素,我们将溶栓治疗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证实前者疗效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98例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70~84岁,平均76岁。前壁心肌梗死53例,下壁、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45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无溶栓禁忌证[2]。发病均<6h。随机分为溶栓组46例和未溶栓组52例。两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入院后首先常规记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