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mellitus ,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时的胰岛素用量,及其对血清尿酸水平、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80例,分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酸水平、白细胞计数,及治疗12周后全天胰岛素用量。结果:A组和B组能同样有效地降低血糖,但A组胰岛素用量低于B组(2 2 .9±5 .3)U比(2 6 .4±6 .8)U ,P <0 .0 5 ,治疗后A组尿酸水平显著下降,由治疗前的(2 71.4±10 7.2 ) μmol/L降为(2 2 3.1±78.5 ) μmol/L ,P <0 .0 5 ,同时其白细胞计数的对数值亦显著降低(9.6 3±0 .0 9)比(9.72±0 .13) ,P <0 .0 1。结论:罗格列酮能减少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同时降低其血清尿酸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提示罗格列酮在减少T2DM患者胰岛素使用量的同时,对体内炎性反应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降糖药物;罗格列酮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4mg,每天1次。观察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压、肝功能、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12周。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均差异不显著,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后变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有肯定的降糖效果,同时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观察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导素抵抗指数(IRA)、血脂、血压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后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明显降低T2DM患者空腹血浆ET水平,有益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预防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以及心肌脂联素受体1(AdipoRl)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n=13)和罗格列酮组(n=13).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罗格列酮组给予3mg/(kg·d)罗格列酮及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3个月,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测量大鼠心脏重量(HW)并计算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HW/BW).应用Western blotting榆测各组心肌AdipoRl、AMP激活蛋白激酶-a(AMPK-a)、磷酸化AMPK-a、葡萄糖转运子4(GLUT)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榆测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通过颈动脉插管检测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3个月时HW/BW升高(P<0.05),而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及心肌AdipoRl蛋白表达、磷酸化AMPK-a水平、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大鼠Hw/Bw降低(P<0.05),血浆和心肌脂联素水平及心肌AdipoR1表达、磷酸化AMPK-a水平、GLUT4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罗格列酮组心功能均降低(P<0.05),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5 250mmHg/s(正常值低限).与糖尿病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n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1的表达水平降低.罗格列酮可上调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1的表达水平,促进心肌葡萄糖氧化,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的比较。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胰岛素)各3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FPG、2hPG、HbAlc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MI用药12周后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后血糖控制均达到理想水平,其中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较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4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MMP-9I、L-18的差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MMP-9I、L-18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血清MMP-9及IL-18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减少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炎症介质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组)、SAP组、ROSI组,每组20只。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ROSI组在造模后5 min经股静脉注射ROSI(6 mg/kg),SO组和SAP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 h剖杀大鼠,统计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检测胰腺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胰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e-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水平。结果 SAP组死亡2只大鼠;SO组和ROSI组无大鼠死亡。SAP组大鼠AMY、IL-1β、IL-6、NO、MDA、胰腺病理评分均较S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GSH-Px水平较SO组明显下降,给予ROSI干预后GSH-Px水平有所上升,但仍低于SO组[(49.01±9.42) U/mg vs (59.81±22.43 )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组胰腺组织iNOS和eNOS蛋白呈低表达,SAP组iNOS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较SO组明显升高[(1.90±0.16 )vs(0.75±0.09)、(0.37±0.09)vs(0.0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I干预后其表达水平均下降[(1.31±0.18)vs(1.90±0.16)、(0.23±0.08)vs(0.3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SAP大鼠胰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性反应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脓毒症大鼠空肠短肽载体(PepT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刺(CLP)组(C组)、假手术组(S组)、罗格列酮组(R组)、罗格列酮+胰岛素组(RI组)、CLP+胰岛素组(CI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8只.C、CI、S组大鼠术前30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R、RI组CLP前30min给予罗格列酮(20mg/kg)灌胃;RI、CI组在CLP后150min经股静脉注射胰岛素(10U/kg);N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6组大鼠分别于术前30min及术后30、60、90、120、150min测空腹血糖,并在150min时取动脉血和近端空肠待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D-乳酸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空肠PepT1表达.结果 术前给予罗格列酮可降低脓毒症大鼠呼吸频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及CLP术后血糖,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ot、IL-6、IL-10水平以及D-乳酸水平,增加基础状态下和胰岛素刺激下的PepT1表达.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而提高脓毒症时空肠肠黏膜Pep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大鼠SAP模型.对照组逆行胰胆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组于造模前30 min经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6 mg/kg).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MMP-9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率及肺损伤评分的变化.结果 应用罗格列酮后NF-κB的活化受到抑制,MMP-9的表达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降低、肺湿/干重比率减低,肺损伤减轻,以6、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罗格列酮可以减轻SAP时肺脏的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化,从而降低MMP-9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海洋石油平台员工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罗格列酮(RSC)药物干预与非干预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海洋石油平台IGT员工70例进行为期3年的前瞻性研究,分为RSE组和对照组,RSC组给予RSC4mg/d口服,加IGT知识宣教,对照组仅IGT知识宣教,两组每半年进行OGTT复查并强化IGT知识宣教,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OGTT2h血糖(2hPG)、OGTT2h胰岛素(2hIns)、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结果干预治疗前,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RSC组糖尿病发生率10.0%,对照组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C组BMI、FBG、2hPG、HBA1C、2hIns、HOMA-IR、TC、TG较初诊时下降,HDL—C较初诊时升高,对照组2hPG、HBA1C较初诊时升高,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C组BMI、FB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TC、TG较对照组同期下降,HDL—C较对照组同期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SC可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或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8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空腹血糖16.7 mmol/L以上的24只Goto-Kakizaki (GK)大鼠,根据血糖高低排序后采用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高压氧组,每组8只.对照组、模型组、高压氧组每天按5 ml/kg灌服纯净水,二甲双胍组按250 mg/kg灌服二甲双胍混悬液,高压氧组每天1次高压氧治疗.3周后,各组大鼠用异氟醚麻醉后取胰腺,部分组织制成电镜切片观察,部分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胰岛进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标记.结果 电镜观.察到模型组胰岛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脱颗粒、呈空泡状,高压氧组胰岛细胞线粒体病变较模型组病变轻.各组均有胰岛细胞凋亡发生,高压氧组凋亡指数(AI)为(1.57±0.33)%,caspase-3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IOD)为10.22 ±4.61,模型组AI和IOD值分别为(4.88±0.51)%和14.65 ±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AI为(1.16±0.31)%,IOD值为5.36 ±2.34]、二甲双胍组[AI为(1.72±0.14)%,IOD值为9.37 ±4.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保护线粒体膜,减轻高血糖对线粒体的损伤,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抗原的表达,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As2O3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作用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s2O3处理后HepG2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As2O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s2O3呈时间依赖性诱导HepG2细胞凋亡。As2O3处理不同时间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As2O3具有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氨基胍、黄芩苷对糖尿病大鼠组织非酶糖化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酶糖化、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探讨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和具有非酶糖化抑制作用的中药黄芩苷干预治疗,对DR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氨基胍(100mg/kg·d)治疗组、糖尿病黄芩苷(150mg/kg·d)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发糖尿病。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主动脉,测定组织非酶糖化,观察视网膜Bcl-2、Bax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非酶糖化明显升高(P〈0.001),氨基胍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较糖尿病组非酶糖化明显降低(P〈0.01),而血糖无明显变化;②糖尿病组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氨基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③透射电镜下见糖尿病视网膜组神经节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氨基胍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大鼠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结论①非酶糖化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②非酶糖化抑制剂通过抑制非酶糖化,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R的发展;③黄芩苷对非酶糖化抑制作用与典型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相似,且价格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美他尼对心脏骤停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水通道蛋白一4(AQP4)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心肺复苏组、布美他尼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只行气管插管、股动脉置管等操作,机械通气1h后处死取脑。心肺复苏组在行气管插管、股动脉置管等操作后,建立窒息致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复苏后至观察时间点处死取脑。布美他尼组在心肺复苏组的基础上在复苏后立即予布美他尼干预,至观察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利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AQP4mRNA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组的AQP4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同时布美他尼组AQP4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量较相对应观察时间点的心肺复苏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布美他尼能抑制心脏骤停复苏后引起的脑神经细胞AQP4的表达,并能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抗凋亡的Caspase-3依赖性信号途径与海湾战争综合征(GWS)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应激组、GWS模型组与米诺环素组,每组各6只。束缚应激组大鼠每天置于狭小的、完全避光的容器中束缚20 min。GWS模型组建立GWS大鼠模型,每天置于狭小的、完全避光的容器中束缚20 min,溴化吡啶斯的明1.3 mg/(kg·d)口服,二乙基甲苯甲酰胺40 mg/(kg·d)以70%乙醇皮下注射。米诺环素组在GWS模型组的基础上,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5 mg/(kg·d)。对照组每天以等量70%乙醇溶液皮下注射。28 d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Apaf-1、Smac与Omi/Htr A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束缚应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Caspase-3、Apaf-1、Smac及Omi/Htr A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S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Caspase-3、Apaf-1、Smac及Omi/Htr A2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与GWS模型组比较,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Caspase-3、Smac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f-1、Htr A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通过下调Smac与Caspase-3的表达,对GWS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细胞凋亡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酶 -3m RNA(Caspase- 3m RNA)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新生 7d龄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ON组 ,n=8) ,左颈总动脉结扎 HIBD组 (n=8)及 HIBD+HBO治疗组 (简称 HBO组 ,n=8)。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 Caspase- 3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TU NEL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ON组的左脑及 HIBD组的右脑未见或偶见阳性细胞 ,HIBD组大鼠左脑组织各个部位均可见到阳性凋亡细胞 ,经 HBO治疗者左脑阳性细胞比未治疗者减少 [(2 5 2 .96± 6 8.5 9)vs(342 .2 4± 74 .16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Caspase- 3m 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 :CON组无或仅少量阳性细胞出现 ,HIBD组和 HBO组脑皮质、纹状体及海马均可见 Caspase- 3m RNA阳性细胞表达 ,但 HBO组信号明显减少。结论 与 CON组比较 ,HIBD组病变侧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及Caspase- 3m RNA的表达增强 ;经 HBO治疗后 ,与不经 HBO治疗的 HIBD组比较 ,病变侧脑组织阳性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Caspase- 3m RNA的表达明显减弱 ,提示 HBO可能通过抑制 Caspase- 3m RNA的表达 ,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在吸入性损伤发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以小鼠烟雾吸入性损伤为模型,应用RT—PCR和TUNEL技术,观察其损伤后肺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小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吸入性损伤肺组织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因子LC3、Bnip-3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60 mg/kg体质量),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饲养12周后活杀大鼠,留取脑组织标本。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LC3、Bnip-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胞体缩小,胞质淡红色,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减少;LC3、Bnip-3及Bax阳性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l-2阳性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C3与Bnip-3呈弱正相关(P<0.05),与Bcl-2及Bax不相关;Bnip-3与Bax呈正弱相关(P<0.05),与Bcl-2无相关;Bcl-2与Bax无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LC3、Bnip-3及Bax存在过度表达,Bcl-2呈弱表达,表明自噬因子与凋亡因子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的过程,可能是脑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次低剂量辐射(LDR)对糖尿病(DM)大鼠脾细胞凋亡和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和DM+LDR组;剂量分别为25、50和75 mGy,共照射15次;照射后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凋亡和TCRα β百分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和DM + LDR两组大鼠体重均下降,尤以DM组明显。DM+LDR组大鼠血糖水平虽明显高于对照组(t25=23.321、 t50=18.329、 t75=9.23,P<0.01),但显著低于DM组(t25=3.574、 t50=4.593、 t75=5.577,P< 0.01)。同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M+LDR各组脾细胞凋亡增加,其中DM+50 mGy组增加明显(t50=4.102,P<0.01)。血清IL-2含量也增加,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明显下降(t25=7.778、 t50=7.411、 t75=8.325,P<0.01)。与DM组相比,DM+LDR各组脾细胞凋亡和TCRα β百分数均明显降低(凋亡:t25=4.772、 t50=3.346、 t75=6.778;TCRα β:t25=3.381、 t50=5.807、 t75=2.356,P<0.05~P<0.01)。血清IL-2含量呈下降趋势;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多次LDR能够削弱糖尿病造成的大鼠体重减轻和血糖升高,降低糖尿病所致的脾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脾脏免疫因子,改善其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