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 D在滤泡型淋巴瘤(FL)和淋巴滤泡过度增生(FH)生发中心的表达。方法 收集10例FL和9例FH的淋巴结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athepsin D在各例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10例FL标本中,cathepsin D阳性信号较弱,位于瘤性滤泡生发中心树突状细胞浆内。滤泡中心部分的阳性细胞数目少,而靠近边缘部位较多。所有病例的滤泡生发中心瘤细胞cathepsin D表达阴性。在9例FH标本中,胞浆染色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均匀弥散地分布于生发中心,阳性信号比FL组强。滤泡内少许组织细胞胞浆内也呈阳性,而滤泡内其他细胞均为阴性。滤泡生发中心周围有由T淋巴细胞组成的外套层。有4例FL的瘤性滤泡被反应性T淋巴细胞包绕,这些被包绕的滤泡中阳性细胞数目较其他6例无反应性T淋巴细胞包绕的滤泡多。在部分无T淋巴细胞包绕的滤泡中,cathepsin D阳性染色细胞甚至缺如。结论 cathepsin D可以作为滤泡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良好的标志物。Cathepsin D在FL瘤性滤泡和FH滤泡树突状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可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一项指标。FL瘤性滤泡中cathepsin D阳性树突状细胞的减少,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6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6例标本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1~52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胀痛。镜下病变组织为增生的胶原纤维,部分坏死组织周围绕以增生的纤维组织,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病变组织内淋巴细胞部分为CD20、CD45RA阳性;部分为CD3、CD45RO阳性;部分淋巴细胞轻链κ、轻链λ标记双项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术前无法确诊,多以肝癌而手术,确诊只能依靠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激素治疗,以及观察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孙璐  石怀银  韦立新 《武警医学》2012,23(5):427-4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 PHA)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对11例PHA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肉眼见肿瘤弥漫分布,或呈多结节/单结节,切面囊实性,见出血。镜下见肿瘤形成海绵状血管腔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瘤细胞大小不一,梭形或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实性区核分裂相易见(>5个/10HPF)。免疫组化:Vimentin、CD31和CD34均阳性,Desmine、CD117、AFP和CK均阴性,部分病例F-VIII相关抗原阳性。 结论 PHA是少见的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血管肉瘤的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肉瘤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探讨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0例血管肉瘤标本均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其中5例取10%甲醛常规固定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但多数瘤实质内可见相互吻合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血管网,内衬不典型的肿瘤性内皮细胞。分化差的瘤细胞呈弥漫性、实片状或巢状排列,血管腔隙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免疫组化染色F8RA和CD34均为阳性;血管肉瘤超微结构的特征性改变为多量不完整基板包绕的肿瘤细胞、周细胞和细胞浆内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是内皮细胞的标志性结构。结论: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在该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滤泡树突状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起源于树突状细胞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 2 例腹腔 FDCS 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性肾癌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及腹部包块。瘤体最大径1.1~12.2 cm,平均5.6 cm。影像学表现瘤体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以实性成分为主的瘤体皮质期呈轻-中度强化,髓质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以囊变或坏死为主的瘤体实性成分呈中-重度强化,强化结节多位于囊性肿块的边缘,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病理显示肿瘤切面为黄褐色或灰白色,镜下癌细胞排列呈乳头状、实性巢状或腺泡状结构,部分可见丰富的间质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阳性强表达TFE-3、CD10及PAX-8,阴性表达CD117,CK7及CAIX。荧光原位杂交所有患者均检测到TFE3基因分离。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表型或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组织起源。方法对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标本进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Vimentin、S-100、FXIIIa、CD34、CD68、SMA、CK和Desmin 8种抗体标记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该肿瘤属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易复发;在组织学上具有特异性肿:瘤细胞环绕胶原纤维或毛细血管形成特征性辐射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36例免疫组化标记,全部病例Vimentin和CD34呈弥散性强阳性;3例对S-100呈阳性反应;5例对SMA呈局灶性阳性反应;36例全部对FXIIIa、CD68、CK和Desmin呈阴性反应。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在诊断上很容易误诊,主要根据HE染色观察,形态上典型,结合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即可确诊,该肿瘤可能起源于真皮内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间叶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6例全部阳性,CD344例阳性。结论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I例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MaxVision法免疫组化CD34、CD99、SMA、Desmin、actin、S-100、bcl-2、AE1/AE3染色及随访。结果:眼观:肿瘤呈结节状,结节直径为0.4~1.2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密集的胶原带构成,形成瘢痕疙瘩样的密集胶原束。梭形细胞位于胶原纤维之间呈束状排列,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细胞呈CD34及CD99弥漫性细胞质阳性,SMA、Desmin、actin、S-100、bcl-2、AE1/AE3均阴性。结论: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答案     
临床诊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 病理诊断 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左肝外叶)镜检:送检肝肿块内见瘤细胞,细胞呈树突状或梭形、卵圆形,胞浆丰富,红染,细胞边界不清,核卵圆形,部分呈泡状,部分深染,部分核呈偏位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肝细胞(+),CK肝细胞(+),EMA肝细胞(+),CD31肿瘤细胞(+),CD34肿瘤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8例间变型脑膜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光镜下呈四种组织学类型:纤维肉瘤样、血管肉瘤样、多形性巨细胞肉瘤样和血管乳头状结构。电镜观察到来分化原始细胞、过渡细胞、梭形细胞、巨细胞,和从幼稚细胞到喃膜瘤细胞的各种过渡形态。本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与恶性间皮瘤十分相似,均显示有间叶和上皮组织织的双相分化特点,笔者认为两者的组织发生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罕见病例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SP)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化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OSP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病变一致,瘤组织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圆形、柱状,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深染,无异型。乳头的瘤细胞2~10余层,灶性区域细胞呈实体团状,有的表层细胞有纤毛,底部细胞多有明显的细胞间桥,密布充满黏液的细胞,形成微囊和微脓肿。乳头间可见退变细胞、细胞分泌物和陈旧性出血形成的无结构之坏死;有的乳头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透明变性。细胞微囊内黏液AB染色呈强阳性、PAS阴性;瘤细胞CK显强阳性,Vim间质阳性,Ki67阳性细胞〈5%,Cga、Syn、阴性。结论 OSP罕见,易复发,恶变率高,系潜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本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19例SHL的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特点的总结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从形态学,免疫组化的特点比较SHL与BAC的区别。结果 SHL主要有2种细胞和4种组织形态;表面细胞多表达CK-L,CEA;间质圆形细胞多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Syn和CgA。BAC,瘤细胞大多cyclinD、14E(eIF4E)阳性表达。结论 SHL的2种细胞和BAC瘤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上皮、不完全分化的Ⅱ型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各自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的表达特征,不难区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组织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其影像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影像表现,光镜可见:瘤细胞呈短梭形,巢状,索条状,不规则分布于黏液样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可见原始的单细胞血管腔;深部瘤组织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CD34+,CD31+,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论原发于足部软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卵巢甲状腺肿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为其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结果良性卵巢甲状腺肿9例.大体呈实性、囊实性、囊性,均由类癌和甲状腺滤泡组织构成,组织学类型有单纯型、腺瘤型、囊性变型。恶性卵巢甲状腺肿1例,呈囊实性,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表型10例NSE、Syn均阳性,8例CgA、降钙素阳性,2例5-HT阳性;TG、TFF-1滤泡区阳性,类癌区阴性。全部10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恶性变的诊断标准同甲状腺癌。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恶性者可借鉴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道外口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对1例上皮样MPNST观察、分析。结果患者女,58岁。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核较大,多为圆形,有的有明显核仁,核分裂相多;细胞质丰富,嗜酸,部分细胞胞质空亮。细胞呈巢团状和条索状排列,可见梭形瘤细胞包绕或穿行于上皮样细胞巢团之间,两型细胞有移行过度;灶性区域有不典型腺样结构和鳞状细胞团。免疫标记瘤细胞显示Vimentin(++)、S-100(+++)、CK及EMA(腺样结构和鳞状细胞团+++)、Ki67(+,>25%)、NF(-)、MyoD1(-)、SMA(-)、Actin(-)、Desmin(-)、HMB45(-)、Cga(-)、Syn(-)。结论尿道外口上皮样MPNST尚未见报道。病理诊断依据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主要和肉瘤样癌、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相鉴别。手术切除是本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109表达与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常宫颈组织1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组织14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瘤组织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病理学分级宫颈组织中CD109和Ki-67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D109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D109的表达随病变进展逐渐增强,在宫颈浸润性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CIN3组织中的表达(P<0.05).Ki-67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呈现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l05).CD109与Ki-67的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953,P<0.01).结论 CD109与宫颈鳞癌细胞增殖相关,且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手术及病理所见肿物最大径约8 cm,质硬,边界欠清,部分与膈肌粘连.阻断第一肝门,完整切除肿物.镜下见瘤细胞呈多边形及上皮样,少数呈树突状,胞浆较少,核大、深染,瘤细胞排列呈梁索状与小巢状(图6),部分区域向肝窦内延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ⅧRAg(+++),CD31及CD34(+++),EMA及Ckpa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19.
田南  屈亚威  刘海峰 《武警医学》2015,(4):347-349,352
目的研究CD34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对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进行计数,研究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D34表达情况,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D34的阳性反应物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分枝状及不规则形状。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微血管密度值分别为11.15±2.36、14.68±3.78、22.18±4.12、39.38±10.43、57.54±12.57。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P<0.05)。CD34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3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前病变,CD34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提示CD34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1例肝脏滑膜肉瘤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滑膜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相关病例报道,时间截至2022年7月,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及相关治疗和预后。结果 本例患者,女,71岁,因腹痛入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肝右叶及尾状叶混杂密度肿块,较大截面大小115 mm×87 mm,增强扫描肿块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考虑肝脏恶性肿瘤并肝、肺多发转移。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呈梭形。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上皮膜抗原(EMA)、组蛋白H3赖氨酸27-三甲基化(H3K27Me3)阳性,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阴性,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患者未行后续治疗,出院后失访。截至2022年7月,国内外共报道12例肝脏滑膜肉瘤病例,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胀,病变多位于肝右叶,通常体积较大,密度不均,CT或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镜下见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VIM、EM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