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导目标脑温,测定各组缺血脑组织SOD、GSH-Px和MDA含量.结果 ①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及常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MDA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②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银杏叶组及亚低温脑缺血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MDA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③与常温银杏叶组比较,轻度高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MDA水平显著增高(P<0.001);亚低温脑缺血组及亚低温银杏叶组SOD和GSH-Px水平显著增高(均P<0.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01).④与亚低温脑缺血组比较,亚低温银杏叶组SOD、GSH-Px及MD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GBE修复缺血脑组织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的作用受不同脑温的影响.常温状态下,GBE有修复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的作用,从而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轻度高温状态下,GBE无此作用;亚低温状态下,GBE的作用增强,从而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②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修复抗氧化酶/氧自由基失衡,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假手术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亚低温脑缺血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常温银杏叶组、亚低温银杏叶组,测定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SOD、GSH-Px、MDA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特点。结果:亚低温银杏叶组、亚低温脑缺血组、常温银杏叶组、常温脑缺血对照组、轻度高温银杏叶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呈依次加重趋势,与SOD、GSH-Px、MDA水平失衡有关。结论:①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受不同脑温影响,37~37.5℃常温状态下GBE的神经保护作用有限,与脑温较高时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限度有关,而32~32.5℃亚低温状态下GBE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增强,与亚低温状态下GB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有关。②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及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与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及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条件随机分为生化组(n=28)和病理组(n=32),采用改良Nagasawa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谷氨酸(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结果:轻度高温明显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Glu、MDA的升高(P<0.01)及SOD的下降(P<0.05),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亚低温的作用则相反,结论:轻度高温可能通过同时促进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组织损伤加重;亚低温可能通过同时抑制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程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体透析不同时间后微透析探针的氨基酸体外回收率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系统对使用前后的探针进行氨基酸标准液的体外透析,氨基酸标准液和探针透析液则用柱前衍生法配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用再生纤维素膜制作的微透析探针在使用不同时间之后,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体外回收率不完全相同(Asp:F=19.669,P=0.000;Glu:F=103.955,P=0.000;GABA:F=3.454,P=0.040);牛磺酸(Tau)无显著性差异(F=2.001,P=0.152)。在使用6h后,Asp、Glu、Tau和GABA的回收率剩余百分率(RRP)分别为64.34%、67.36%、103.11%和98.23%,其中Asp、Glu有显著性下降(Asp:P〈0.01,Glu:P〈0.05)。在使用12h后,Asp、Glu、Tau和GABA的RRP分别为43.44%、24.42%、77.45%和67.36%,Asp、Glu和GABA有显著性下降(Asp:P〈0.001,Glu:P〈0.001,GABA:P〈0.05)。在使用24h后,Asp、Glu、GABA的RRP分别为36.26%、12.24%、89.48%和71.35%,Asp、Glu和GABA有显著性下降(Asp:P〈0.0001,Glu:P〈0.0001,GABA:P〈0.05)。结论:在体透析可引起氨基酸回收率的下降,透析时间越长,回收率下降越大。故在进行脑微透析实验时,探针的在体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为了提高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应对探针的回收率进行适当校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物全脑亚低温方法联合尼莫地平对免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将9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纽,每组3只:全脑缺血常温纽(NT)、全脑缺血全脑亚低温纽(LT)、全脑缺血全脑亚低温+尼莫地平组(LM)。NT常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T组和LM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开始给予全脑亚低温和/或尼莫地平治疗。于缺血前30min(T0)、缺血即刻(T1)、缺血30min(T2)、再灌注30min(T3)、再灌注1h(T4)、再灌注2h(T5)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ajvO2)、各组脑组织干湿重比以及血浆TNF-α、IL-1的变化。结果:①LT组和LM组的SajvO2明显高于NT组相对应时间点,且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LT组和LM组的SajvO2仍可维持于平稳水平,P〈0.01;②LT组和LM组血浆TNF-α、IL-1浓度低于NT组相应的时间点,P〈0.01;⑧NT组的脑干湿比重(51.42±0.4)%与LT组(52.54±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组(56.35±0.2)%高于LT组(P〈0.05)。结论:全脑亚低温结合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水肿的程度,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1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水平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低温减少延迟性神经元死亡(DND)的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10 min。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低温组,3组动物又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再灌注6 h、48 h、96 h 3个亚组。所有沙土鼠脑缺血期间脑温均维持(38.0±0.2)℃,再灌注6 h内,低温组脑温维持(30.0±0.2)℃,常温组脑温维持(38.0±0.2)℃。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ATP、ADP、AMP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CCO活性测定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再灌注96 h,低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除再灌注6 h外,低温组海马ATP和腺苷酸池(ATP+ADP+AMP)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低温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海马CA1区CCO活性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低温可通过保护CCO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减少DND。  相似文献   

7.
王玉  张慧敏  李良勇 《安徽医学》2009,30(2):108-111
目的初步探讨地西泮抗癫作用温度效应及其基本机制。方法通过性发作行为记录的方法,观察地西泮在轻度高温、常温、亚低温状态下对大鼠性发作和脑组织内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常温作用相比,在轻度高温状态下和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分别显著延长和缩短了性发作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增强和减轻了性发作的强度;与常温作用相比,在轻度高温状态下和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分别显著增高和降低皮层及海马内Glu、Asp含量,并且,仅在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显著增高皮层及海马内GABA的含量。结论地西泮在脑较高温度状态下不利于其抗癫作用的发挥,而在脑亚低温状态下显著提高其抗癫作用,其机制与脑温对脑内氨基酸含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低温(33℃)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D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即刻亚低温组,采用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检测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鼠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1)。结论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通过凋亡途径,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l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猪脑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25头5~7d的新生猪随机分为3组:正常常温组(7头)、缺氧缺血常温组(9头)、缺氧缺血低温组(9头)。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和机械通气吸入6%的氧气制备HIBD模型。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 HI)后2h低温组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24h。分别在缺氧缺血前和缺氧缺血后36、48、72h、6d进行EEG记录及脑电功率谱分析。结果 缺氧缺血常温组在缺氧缺血后36和48h各脑区慢波(8波)相对功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72h有下降趋势,HI后6d继续下降,但与正常组此时间点仍有显著性差异。各脑区快波(α波)相对功率在缺氧缺血后36和48h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72h有升高趋势,HI后6d继续升高,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缺氧缺血后亚低温治疗δ功率除在缺氧缺血36和48h仍明显升高外,72h已开始降低,并和缺氧缺血常温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到6d这种差异更显著(P〈0.01),亚低温治疗后6d时α波相对功率较缺氧缺血常温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缺氧缺血后新生猪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表现在脑电功率谱上为相对功率中δ波频率明显升高,α波频率明显降低。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可以增加α波频率,降低δ波频率,从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6-OHDA诱导PC12细胞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GBE预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加入6-OHDA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FCM)测定PC12细胞凋亡百分比;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100μmolZL的6-OHDA处理PC12细胞24h,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GBE20,40μg/ml可明显减轻6-OHDA对PCI2细胞的毒性,GBE可使细胞活性增强,降低凋亡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x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GBE各剂量组Bax降低,而Bcl-2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GBE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NS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h蛛网膜下腔注射NS和SP,在MCAO手术同时进行电针治疗,SP+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于MCAO后24h蛛网膜下腔注射SP。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和电针组在MCAO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SP十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SP+电针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1)。SP+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P可增强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酸枣仁皂苷A对大鼠脑缺血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酸枣仁皂苷A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酸枣仁皂苷A组,四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48小时、4天、7天,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测定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数。结果:除假手术组外,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苷A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谷氨酸(Glu)及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P〈0.05),而γ-氨基丁酸(GABA)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与尼莫地平组比较,酸枣仁皂苷A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Glu降低(P〈0.05),酸枣仁皂苷A组细胞凋亡数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GA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皂苷A能调节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氨基酸水平的释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DADLE在脑复苏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①假手术组(N):不制模不干预;②模型组(I/R):单纯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⑧DADLE预处理组(D1):在缺血前给予DADLE;④DADLE缺血后处理组(D2):在缺血后给予DADLE;⑤DADLE再灌注期处理组(D3):在再灌注早期给予DADLE。实验结束后,取大脑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出现大量神经元坏死、胞浆浓缩、核固缩现象。DADLE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模型组和DADLE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密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DADLE各处理纽海马神经元细胞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DADLE各处理组之间海马神经元细胞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左归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缺血侧额顶叶皮层不同时间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左归丸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左归丸组(针药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心俞、肾俞,左归丸组给予左归丸灌胃,电针加左归丸组同时用电针、左归丸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电针、左归丸对缺血区额顶叶皮层突触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第7、14天,电针组、左归丸组、针药组SYN表达极显著增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在第7、14天,针药组SYN表达极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SYN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针药组在第7、14天均极显著高于左归丸组(P〈0.01)。电针和左归丸促进脑缺血大鼠额顶叶皮层病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突触超微结构的恢复。结论:电针和左归丸促进脑缺血大鼠额顶叶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恢复,促进突触重建。左归丸及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SYN表达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它们可能通过保护大鼠缺血区皮层的突触超微结构促进突触可塑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5-羟葵酸+针刺组(5-HD10mg/kg静脉注射,30min后再行MCAO,n=8)。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分值升高,脑梗死面积增大,脑含水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脑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显著(P〈0.01);5-羟葵酸+针刺组与模型组基本相似(P〉0.05),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针刺预处理组、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模型组,每组40只。针刺预处理:对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针刺;造模: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针后分0.5h、3h、6h、24h、48h5个时间段眼球取血,制备血清,比色法检测皮质酮含量。结果针刺预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h血清皮质酮出现短暂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在再灌注0.5h急剧升高,再灌注6h达高峰(P〈0.05),24h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其它各组相应时间段(P〈0.05);针刺预处理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段均降低,尤以6h最为显著(P〈0.05)。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皮质酮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早期亚低温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患者NDS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谷氨酸(Glu)、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梗死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从临床方面探讨二者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3天和第14天的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lu,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MMP-9,进行不同时程和同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做对照分析。结果:7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3天时血浆Glu、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V≥10cm^3与CTV〈10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30与CSS≤3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Glu、MMP-9水平呈正相关,r=0.499,P〈0.001。结论:Glu和MMP-9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lu、MMP-9水平可作为判断梗死面积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耦联基因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48h。七氟醚组在造模前吸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为1的七氟醚30min,对照组和再灌注组则吸入O2。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采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较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TDAG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较TDAG8的表达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降低TDAG8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