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医对中风病证认识和治疗的演变历史,可以大致可分为唐宋以前的“外风”阶段、金元明时期的“内风”争鸣阶段和清代以后的“内外风”并重、衷中参西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医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方药不断丰富,尤其随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借鉴和引用,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趋于规范,疗效不断提高,更加体现出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提出从心论治中风病的观点。从文献学、发病学、症状学、中药方剂学及针灸学五方面研究心与中风病的关系,从而为从心论治中风病提供立论依据。并探讨了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名自开始创立以来,其病因病机经过了外风、内风和内外风认识三个不同的时期,随着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其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及用药规律也各不相同,分析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用药规律对于指导中风病的认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中风病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中风病中医标准化术语集》的研究思路.从目前风病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文献与临床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一个可提供简单查询和检索功能中风病中医标准化术语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临床检验、会议讨论等方法不断修订完善,形成分类与编码编制完善,最终适用于机器语言识读及有较好互动的中风病中医标准化术语集,提升机器语言识读的效率,完善在此基础上搭建的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从推动中风病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开始,使临床信息采集、存储、交流、共享的过程更加科学和客观.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被历代医家视为风、劳、臌、膈四大难证之首,也是现代人类三大主要病死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医传统认为,风、火、痰、气、血、虚六端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随着现代对中风病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医"毒"的理论,逐渐认识到毒邪与中风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危险因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中风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全国人口患病率500~600/10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为中西医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中风病根据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特点,归属于中医内风病证的范畴。对于内风病证的病机,目前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个方面。刘昭纯教授[1]从文献学角度、流行病学角度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内风病证的…  相似文献   

7.
从中风病研究谈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冯学功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年级中医内科博士生250014关键词中风病病位通腑利水法思路中图法分类号R2-03R225.21从中风病病位研究谈中医理论的重建有关中风病病位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外风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风病病因学说的发展 ,并结合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 ,提出外风学说是中风病病因学说的重要内容 ,祛风通络法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基本治法之一 ,临床应加强对外风学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中风病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唐以前以外风立论,宋以后多持内风说.该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临床上不必强为分外风、内风,而应根据"证"的情况,灵活掌握,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风病中医康复的文献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中风病中医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中风病中医康复医疗的临床与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脑梗塞的专述,根据脑梗塞的症状,可归属于“中风”范畴。中风病在历代医家的潜心研究下,其病因病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经过了从外风一内风一内外风3个时期。唐宋以前对中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以“外风”立论。对于中风病病因的认识虽然以“外风”为主,但各医家对中风的具体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则治法的研究也各不相同。从古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医论入手,分析各时期对中风发病规律的认识,并总结其规律,以期探讨病机变化规律,治疗中风病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脑梗塞的专述,根据脑梗塞的症状,可归属于"中风"范畴.中风病在历代医家的潜心研究下,其病因病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经过了从外风-内风-内外风3个时期.唐宋以前对中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以"外风"立论.对于中风病病因的认识虽然以"外风"为主,但各医家对中风的具体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则治法的研究也各不相同.从古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医论入手,分析各时期对中风发病规律的认识,并总结其规律,以期探讨病机变化规律,治疗中风病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风病病症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词,首见于《内经》,指病因,即外受风邪而言;非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之中风病(卒中)。而现今之中风病,在《内经》中有不同称谓。检阅《内经》中风病的相关内容,并参以历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对中风病的有关论述认为,中风病昏迷期有“大厥、煎厥、薄厥、仆击、击仆”等名称;中风病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而痛”等名称;而中风病言语障碍有“瘖(喑)”和既有偏枯,又有言语障碍及神志障碍之中风病中脏腑之“痱”等称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影像诊断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住院的中风病例,每例均有严格的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作了CT或MR扫描.统计分析病类、证类诊断和颅脑CT和/或MR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中经络者在CT和/或MR上多为单发或多发腔梗,病变范围小,累及脑干、丘脑的较少,在证类上以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为多.中脏腑者以脑出血、大面积梗塞、梗塞合并出血为主,病变范围较大,累及脑干、丘脑的较多,在证类上与痰湿蒙神关系较密切.结论 中风病中的头颅CT和/或MR表现与中医证候学中的病类有肯定的相关性,与部分证类也有相关,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临床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崔应麟教授认为痰邪是中风病形成、变化、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然而痰邪随着中风病程的改变,其自身也发生着变化,故提出“基于痰之新久,分期论治”的学术思想。其认为中风病的治疗,应从痰之新久入手,并根据具体病程及兼症的不同,分期论治。同时,其还独创醒脑灌肠液、康益胶囊等,应用于临床,疗效甚佳。笔者有幸成为崔教授的学术思想继承人,在跟师学习中对崔教授的“基于痰之新久,分期论治”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渊源进行了整理;对“痰致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进行了归纳;对“痰致中风”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张立平(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100078)张鲁宁(山东龙口市七甲医院)关键词:中风病;病因;病势;内风;熄风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别,中风病乃内风所致,在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充分表现出内风为病的特性,因此,平熄内风为本...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医中风病的证候诊断,是根据医生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四诊信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1994年)所规定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量化评分表(以下简称证候量表)给以评分,给出包括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主要证候的分值进行判断的。而对每个患者的施治原则则根据医生的经验对患者整体的症状进行判断后给出[1]。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医中风病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病名得以公认,病因病机认识趋于统一,辨证论治趋于规范、完善、成熟,化痰通腑法、活血化瘀法、针灸疗法等得以应用。并研制出了许多新的中药制剂,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共收集12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在发病72 h内,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并进行证候分布分析.结果①基本证候组合以两个基本证候组合诊断例数最多,其次是3个基本证候的组合.②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为风瘀证,占12.3%;其次为风痰瘀证,占8.9%.③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占82.8%;实证次之,占16.4%;虚证最少,仅占0.8%.④单一基本证候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瘀证与风证最多,各占79.5%与55.7%.2证组合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风瘀证与痰瘀证最多,各占45.9%与37.7%.结论①体现<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临床应用的稳定性.②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依此基本证候的诊断标准应较常见证型与主要证型的表现形式为佳.③中风病证候诊断在中药新药开发试验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也称为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往往比较严重,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以及口眼呐斜等,属于危害比较严重一种疾病.近些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不断改变使得中风病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从中医角度来说,中风病属于现代医学当中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范畴,可以采取中医辩证疗法和辩证施护对中风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便从根本上治愈中风病[1].本文就如何采取辩证施护对中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这一问题做相关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