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27岁。13年前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年前持续发作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曾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成功控制心动过速,术后1年7个月再次复发。体表心电图考虑房速可能。心内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行高密度标测提示右房游离壁疤痕相关的房速,沿疤痕区向下腔静脉线性消融后,心动过速终止。  相似文献   

2.
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已被公认 ,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成功率可达 90 %以上[1,2 ] 。本文就我们用RFCA治疗房速 1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中男 6例、女 9例 ,年龄为 16~72岁 ,平均 (48 30± 15 30 )岁 ,均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 ,心动过速发作时平均心室率为 (175 0 0± 15 5 4) /min(145~ 2 0 5 /min)。经常规化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证实 2例合并冠心病 ,另 1例 16岁患者因心脏明显增大 ,考虑已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其余 12例无…  相似文献   

3.
<正>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相对比较少见,而左心耳来源的房速更为少见~[1]。本文报道1例起源于左心耳的局灶性房速的临床特点及处置策略。病历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近1年来常感心悸,呈突发、突止,发作时心率明显加快,外院多次做心电图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近3个月来心悸呈持续性,剧烈活动时感喘气、胸闷,无胸痛、黑矇、晕厥等,先后服用  相似文献   

4.
侯应龙 《山东医药》2003,43(28):55-56
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的射频消融治疗 ,是通过消融导管将射频电流输送到引起房速的靶病变组织 ,产生凝固性坏死 ,从而消除房速基质 ,使房速得以根治。由于射频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加之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速的长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部分患者还可因房速的持续发作而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故采用射频消融手段对反复或持续发作、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的房速实施根治已经成为房速患者的理想选择。1 房速的术前诊断体表心电图对房速的定位诊断价值有限 ,目前主要用于房速的定性…  相似文献   

5.
1例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示窄QRS波 ,PR间期相似文献   

6.
1例男性患者,61岁。因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在房速发作时,高频电刺激左房右前壁房速终止,患者出现高迷走神经性反应,待患者症状缓解后,继续于该部位消融,消融过程中亦有迷走反应,血压、心率下降,考虑该部位系神经节分布之处消融成功。随访1~3个月,无房速再发。  相似文献   

7.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组织,与房室结传导无关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室上速的7%-10%,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到1998年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心律失常登记的资料显示房速的发生率在其登记的资料上已上升到18%。房速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占儿童室上速的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CARTO 3 Version 6.0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标测中的应用经验和技巧。方法 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因房速行导管消融术的11例患者(以上患者均曾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术中放置6F十极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在CARTO 3 Version 6.0系统指引下,利用PENTARAY高密度标测电极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在扩展的“早接晚”(EEML)功能中设置高阈值为75%~80%,对应的低阈值为25%~20%精准确认房速的关键部位及消融靶点,消融终止心动过速,验证消融线阻滞且心动过速不再自发及诱发则手术成功。结果 11例术中均为房速心律,EEML能够提供清晰的瘢痕阻滞区,明确其房速机制,经标测后证实其中8例为单源性房速,余3例可经心房刺激诱发或自行转化出2种以上不同机制的房速。房速平均周长为(256.5±37.1)ms。肺静脉相关房速4例,其余包括顶部依赖折返2例、二尖瓣环折返1例,左房瘢痕相关折返性房速3例,右房瘢痕相关折返性房速1例。首次消融中所有患者房速终止并无法再次诱发。中位数随访时间8个月,1例房速复发并接受第二次消融...  相似文献   

9.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消融导管将射频电流输送到引起房速的靶病变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房速基质,使房速得以根治.由于射频消融术在房速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加之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速的长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部分患者还可因房速的持续发作而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故采用射频消融手段对反复或持续发作、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的房速实施根治已经成为房速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反复单形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对8例反复单形房速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反复单形房速的发作方式与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相似.房速时心电图PP间期和心内电图AA间期极不规则(200~450)ms,平均最大与最小AA间期的差值为(169±75)ms,但P波形态和心房激动顺序恒定.房速的病理机制为非折返性.成功消融8例患者的房速,其中7例的成功消融靶点位于肺静脉开口部或肺静脉内.平均随访(10±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反复单形房速是一种不同于阵发性或慢性房速的少见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能被射频消融术所根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生理机制、导管射频消融方法及结果。方法入选先心病外科术后房速患者,首先行电生理检查明确房速起源心腔。之后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导下行靶心腔的电解剖标测,明确房速机制后对大折返关键峡部或局灶房速的最早激动点进行消融。结果共入选26例,诱发出30种心动过速,其中单纯为三尖瓣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3例;单纯右房疤痕折返房速4例;右房疤痕房速合并房扑6例,其中3例为两者同时存在形成"8"字折返,3例为两者先后出现;单纯局灶性房速2例;合并有疤痕折返及局灶两种机制的1例。首次消融手术成功率96.2%(25/26),随访(38±23)个月,有6例患者复发。共经三次消融后,总体手术成功率88.4%(23/26)。结论先心病外科术后的房速以三尖瓣环大折返房扑最为常见,其次为游离壁大折返;总体而言,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解答部分     
答案一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频率为136 bpm,由未下传的房性早搏(PAB)终止。由于完全性室房(VA)传导伴长VA传导时间,以致于心房起搏的不应期后才出现逆行P波。每一QBS波后跟随的心房活动(如图1箭头示),被起搏器心房电极感知,触发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后又逆传入心房,再被感知后,触发心室起搏,如此循环不已,形成PMT。故此心动过速是心房感知、触发心室所致。这种心动过速的诊断应考虑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PMT。但窦速或房速可通过P波的形态区别于PMT。PMT在下肢导联有倒置P波。窦速时,颈动脉窦按压可降低窦率和心室起搏频率,房速则无反应。因为按压颈动脉窦可产生VA传导阻滞,PMT则可被终止。磁铁试验可使DDD起搏器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外科修补术后形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脏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因ASD术后房速于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20例,在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右心房,根据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结果指导消融。结果:入选患者共诱发20种心动过速。8例患者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房速,10例为同时围绕三尖瓣环及右房游离瘢痕的8字型折返,2例为围绕右房游离壁瘢痕顺钟向折返房速。对所有右房游离壁或前壁瘢痕至下腔静脉距离进行测量,双环折返及围绕三尖瓣环单环折返分别为(31±4)mm和(14±2)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所有入选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5±14)个月,2例复发。结论:ASD术后患者间隔部位起源房速发生比例低。90%均为三尖瓣环相关房速。游离壁瘢痕至下腔静脉的不连续性为双环大折返房速提供了电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例局灶性房速患者,其中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例,2例常规导管消融失败。在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标测指导下对房速的最早激动点或同时对最早激动点至出口优势传导通路进行消融。术后进行随访。结果:5例右房房速被确诊。其中右心耳2例,窦房结旁(高位界嵴)1例,游离壁1例,冠状窦口附近1例。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例在右心耳处片状消融成功。全部病例没有并发症,随访无一例复发,2例心脏扩大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局灶性房速导管消融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常规治疗手段.房速的起源点主要集中于界嵴部、三尖瓣及二尖瓣环周围、肺静脉内、冠状静脉窦口及希氏束旁区[1-5].而随着射频消融治疗的广泛开展和射频消融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一些罕见的起源于特殊部位的房速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这类房速发生率低,临床资料有限,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及电生理特点尚缺乏全面的认识.现将我中心自开展房速射频消融以来发现的3例起源于无冠窦旁的房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消融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RP心动过速中,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最为多见,掌握各种长RP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正确诊断房速及定位的基础。一.房速的诊断及鉴别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及PR间期的改变对识别房速有重要帮助。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一致。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相似文献   

17.
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 ,可发生于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短阵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性和慢性发作。根据新近房速分类方法 ,它包括局灶性房速、大折返性房速 ,后者包括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与手术后切口性房速。 9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速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特别是局灶性房速、典型房扑效果尤为显著 ,借助于新的标测工具如三维电磁导管系统 (Carto)、非接触式球囊心内膜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 ,手术切口性房速、不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1 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电解剖标测系统分析3例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机制并导航消融。方法3例房速患者(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2岁,心动过速病史19±11年。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所在心腔,使用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心房三维模型,完成电压和激动标测,分析心动过速的机制并确定缓慢传导区(即关键峡部),使用冷生理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3例患者临床常规检查初步排除结构性心脏病,电压标测均显示被标测心房存在疤痕区。病例1为围绕三尖瓣环顺钟向的大折返房速,关键峡部位于三尖瓣环与后侧壁的疤痕之间。病例2为围绕上腔静脉逆钟向的大折返房速,关键峡部位于右房侧壁疤痕与上腔静脉之间。病例3为左房8字形折返,关键峡部位于左房顶部的两片疤痕之间。3例患者均在关键峡部消融成功,随访9~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电解剖标测可以揭示大折返房速的基质,阐明折返机制,并有效指导消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认识随心内电生理技术的进展而日渐深入,但特殊部位的房速临床相对少见,尤其具有良好变时性的房速易误诊为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本文报道1例右心耳房速误诊窦速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9,24,47岁,均因胸闷、心悸入院,心电图检查均提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临床表现为无休止性房速,心电图提示2例为左心房(耳)来源,1例为右房来源,三维电生理标测显示3例均为心耳起源的房速,2例为左心耳房速,1例为右心耳房速,1例通过心内射频消融成功治愈,另2例通过"内外科杂交"手术,经胸腔镜途径精确钳夹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