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再手术的作用。方法: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术等手术。结果:17例随访疗效优良12例,可5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在多方检查,搞清原因的基础上慎重操作,能达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兵 《当代医学》2011,17(20):58-59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内窥镜直视下行突出髓核组织切除术。结果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70min,出血5ml~20ml,平均术后下床时间36h,平均住院时间5(d3~10d)。随访时间12个月,下肢坐骨神经痛VAS评分术前为(8.5±1.2)分,术后3d时为(3.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术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Mac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对30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骨科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266例,其中12例为再次手术病例占其4.5%。除一例第1次手术在本科做外,其余11例均为外院做后复发转至我院,现对12例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有:(1)髓核复发,其中同侧5例,发生在对侧3例。(2)定位错误2例。(3)瘢痕组织增生3例。(4)合并侧隐窝狭窄未处理3例。(5)相邻间隙新发突出3例。结论:术前全面查体,尤其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术中定位,彻底减压;术后充分引流,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贾庆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36-136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共收治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他们实施了单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优26例,良13例,可8例,差3例,总有效率94.0%;其中全椎板切除术29例,基本治愈24例(82.8%);单侧椎板切除术21例,治愈19例(90.5%)。结论单侧椎板扩大开窗术、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对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窗147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9例。结果 术后超过平均2年以上随访,优良率为91.8%。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术前准确诊断、术中仔细操作、术后重视康复训练等方面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5年~1997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者19例(外院11例,本院8例),术后效果满意,本文就再次手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初次手术年龄为25~61岁,平均42岁;再次手术年龄为25~63岁,平均44岁。农民9例,工人6例,干部2例,其它2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天~8年,平均3年2个月。随访时间:1~9年,平均4年半。术后疗效按吴振东[1]标准评定,优1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2临床表现: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4例,双下肢痛3例,间歇性跛行9例。腰椎旁压痛、放射痛16例,直腿抬高试验<30°11例,30~60°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2010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6例。手术方式:A组(椎板开窗式)、B组(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式)、C组(全椎板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10年,术后都获得满意疗效,各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准确的诊断和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手术应在彻底减压并摘除髓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腰椎结构的破坏,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121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艺才 《海南医学》2007,18(12):162-16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发生L4/L5及L5/S1.L4/L5最多见,本组共80例,占66.1%.在中央型、外侧型及远外侧型中,以中央型多见,共75例,占61.9%.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快速、准确、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手术后进一步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整体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CT或C形臂引导下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再用神经射频仪将温度升高到80-90℃对靶点加热,且能够复制出疼痛来,治疗4个周期,每个治疗周期100 s。结果该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级与良级共46例,优良率达92%。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芍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海 《海南医学》2004,15(5):30-30
目的 探讨白芍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内服中药白芍甘草汤。结果 本组 5 0例中 ,基本治愈 3 0例 ,显效 15例 ,有效 5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白芍甘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好 ,组方严密配伍合理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30 patients whose diagnos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the study. Thickness of bilateral fat,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fat, thickness of bilateral yellow ligament and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were measured by MRI at L3/L4, L4/L5 and L5/S 1 levels. According to clinical symptom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all space levels.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epidural fat at the symptomatic levels was shorter than that at the non-symptomatic levels in each disc space. The symptomatic levels had no effect on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teral fat and lateral yellow ligaments. Conclusion: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c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adults. It is affected by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in normal adults may therefore prove to be inappropriate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可膨胀脊柱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22例,均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应用JOA评分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复查时X线片和CT观察椎间融合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83 min;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280 mL;术后随访16~40个月,平均34.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7.6分,改善率达75%~100%。复查X线片、CT示椎间高度丢失率为18%(4/22),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为86%(19/22),无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较小,出血量少,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射频靶点微创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在C臂X线引导下,A组患者用22G×10 cm射频套管针经小关节内侧缘行病变间隙椎间盘穿刺,经椎间盘造影确认穿刺针位于椎间盘突出物的中心(靶点),插入射频电极,连接射频仪,测阻抗150~250Ω之间,分别用高频100Hz0、.5~1 mA低电流,低频3Hz、0.5~2 mA高频电流进行感觉运动测试,行70℃、80℃、90℃射频治疗各30 s,无异常反应再行90℃300 s射频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将射频套管针退出椎间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射激素复合液(20 g/L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7 mg,神经妥乐平7.2 u),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A、B2组患者2周优良率分别为62.2%、63.4%(P>0.05),3个月优良率为75.6%、88.9%(P<0.01),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8.9%、96.7%(P<0.01)。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微创、并发症少,联合应用激素复合液,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46例青年武警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结果随访平均2.5年,综合治疗疗效优82.6%,良10.9%,一般6.5%,优良率为93.5%。结论创伤是青年武警官兵椎间盘创伤突出症发病的主要诱因,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积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磊  林欣  邢汝鹏  王冰 《北京医学》2006,28(8):473-475
目的探讨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46%.3例患者马尾神经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结论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后,应积极手术以彻底解除神经根的压迫,防止神经根变性致不可逆损伤,尤其是已有马尾神经损伤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高龄并非是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