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n-HA/PA66植入钛板内固定术,对其疗效及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植入物未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有良好的恢复和维持,术后6~8个月时获得植骨融合,n-HA/PA66人工椎体后缘存在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结论 n-HA/PA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n-HA/PA66人工椎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5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n-HA/PA66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通过与同期在我科行钛网植骨融合的颈椎病患者对照,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改善明显,植骨融合率100%.n-HA/PA66人工椎体组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钛网组有5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比较,n-HA/PA66人工椎体组在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局部反应等方面与钛网组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钛网组.结论:n-HA/PA66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应用于颈前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取30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和自体髂骨组.所有山羊均行颈3~4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切除术,分别植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rhBMF-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术后4周、12周行X线检查 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12周时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山羊颈3、4椎间均可形成骨性融合,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力学特性,复合rhBMP-2后使其具有骨诱导性,加快了的椎间融合速度,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取30只成年雌性山羊,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组和自体髂骨组。所有山羊行颈3、4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切除术,分别植入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术后4、12、24周行CT检查;术后12、24周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24周时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山羊颈3、4椎间均可形成骨性融合,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力学特性,达到了良好的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取30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和自体髂骨组.所有山羊均行颈3~4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切除术,分别植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rhBMF-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术后4周、12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12周时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山羊颈3、4椎间均可形成骨性融合,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力学特性,复合rhBMP-2后使其具有骨诱导性,加快了的椎间融合速度,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构重建和自体髂骨结构重建两种手术方法稳定性、融合率和疗效。方法56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组(A组)19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组(B组)3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JOA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测量D值(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前高(heightofanteriorbody,HAB)、融合节段后高(heightofposteriorbody,HPB)以及Cobb角(颈椎活动度)。依据融合标准判定并计算术后各时期减压节段融合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每-参数术后各时期值与术前值的差值。结果术后3个月,A、B组减压节段融合率分别为89.5%(17/19)、83.8%(31/37),术后6个月全部随访病例达到骨性融合。与A组比较,B组融合节段后高差值(术后1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动Cobb角差值(术后24个月-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此前各个时期活动Cobb角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同时期JOA改善率、D值差值、融合节段前高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减压-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维持融合节段后高及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HA/PA66)人工椎体加自锁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 本组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手术 治疗.结果 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愈合,重建椎体高度无降低,术后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优良率达89.2%.结论 n-HA/PA66人工椎体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自锁钛板内固定有效防止了人工椎体脱落、骨不连接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提高植骨融合率[1],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e/polyamide 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n-HA/PA66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46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评价手术节段植骨融合率、塌陷率、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Odom’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Odom’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良率80%。46例患者在术后6月时获得100%植骨融合率,未发现1例患者塌陷;椎间曲度由术前(2.29±3.04)°矫正到(8.04±3.06)°,术前较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58±2.35)°,平均丢失角度为(1.45±1.96)°;术后6个月平均椎间隙高度(7.76±0.55) mm,较术前(4.40±1.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椎间隙高度(7.36±0.59) mm,丢失高度(0.41±0.28) mm。结论:n-HA/PA66颈椎融合器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DF)与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ACCF)对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3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8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B组,15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天数略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天、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节段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术后1年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的标准。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AccF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在维持融合节段高度方面比AcDF差,存在钛网下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权正学  蒋电明  欧云生 《重庆医学》2008,37(15):1687-1689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椎间融合结合钛板颈前路手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成功随访24例,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融合效果.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20.5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JOA评分从术前(9.3±2.1)分提高到术后(1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2).术后X线片未见人工椎体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或螺钉松动及折断,无明显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时间(8.6±3.4)个月.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1.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的早期疗效观察。2007年1月起,对15例患者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9例,女6例;年龄35~63岁,平均41.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5个月。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个月至2.7年,平均1.7年,症状均改善。结论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在减压的同时可重建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恢复椎间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蒋电明  权正学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重庆医学》2007,36(11):1010-1012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爆裂骨折32例、原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体肿瘤2例.结果 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与上下相邻椎体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没有降低、术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纳米羟基类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后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n-HA/PA66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给予同种异体骨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观察近期疗效指标、椎体融合情况及远期疗效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曲度及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融合例数多于对照组,融合器沉降例数、异位例数少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0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n-HA/PA66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椎体融合、提高机体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能量损伤致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实施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进行评价并讨论。方法 手术分两步进行:(1)局麻+颈丛麻醉,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2)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示16例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显明  邓少林  黄欣  权毅  屈波 《四川医学》2009,30(5):691-693
目的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2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椎间植膏、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在术中与术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动态稳定器(DCI)在颈椎病合并老年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DCI组和融合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每组50例.DCI组采取颈椎前路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植入,融合组采取颈椎前路自身髂骨植入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 DCI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融合组(t =5.535,2.113,2.996,P<0.05);DCI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显著高于融合组(t=10.74,9.971,P<0.05);术后6个月,DCI组的恢复优良率为98%,显著高于融合组(86%),x2 =4.891,P<0.05;DCI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融合组(16%),x2=11.97,P<0.05.结论 颈椎前路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