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我院就诊孕产妇、需手术和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映红  王文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714+2720-2714,2720
目的探讨贵州六枝地区献血者血液单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ALT+HBsAg、ALT+抗-HCV检测,观察其结果。结果 ALT不合格195例,HBsAg不合格39例,抗-HCV不合格265例,抗-TP不合格45例,抗-HIV不合格8例,ALT+HBsAg不合格3例,ALT+抗-HCV不合格5例。结论对血液单纯ALT不合格原因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以及分析对临床用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等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从而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我院2011年1~12月5846例患者的输血前、手术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项目。结果在所检测的5846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5%,抗HCV阳性率为1.06%,抗HIV1+2阳性率为0.034%,抗TP阳性率为0.3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惠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以及确保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下半年5600例患者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总阳性率为12.17%,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0.48%、抗-HCV0.34%、抗-TP 1.07%、抗-HIV0.017%、抗-HAV 0.26%。结论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 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51-1653
目的 探讨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患病率,分析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感染性指标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4 381例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抗体、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结果 男性患者丙肝和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228%、0.821%,女性患者丙肝和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366%、0.686%,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3、3.631,均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000%、0.329%和0.101%;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07%、0.591%和0.203%;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60%、0.854%和1.722%;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00%、0.131%和0.000%.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丙肝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654、5.743,均P<0.05);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1/2)型抗体、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3、3.854、5.432、3.432,均P<0.05);老年组与中年组比较,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1/2)型抗体、甲肝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3.546、3.6431、3.564、3.433,均P<0.05).结论 骨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均有可能被甲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与分析江阴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度江阴市127502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不合格率为0.0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0.2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为0.19%,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为0.54%、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为0.10%。HBsAg、抗-HCV检测的报废率逐年降低,抗-TP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献血前血液筛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关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4-275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病的必要性。方法查阅本市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34例输血病历,统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0.25%,抗-HCV阳性率为0.68%,抗-HIV(1+2)阳性率为0,抗-TP阳性率为0.29%。结论患者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能够预防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1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速率法(正常值0-40单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3612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6.94%、抗.HCV的阳性率为0.47%、抗.HIV的阳性率为0.0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74%,转氨酶不合格率13.29%。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ELISA法阳性与TPPA确证结果的符合率。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汕尾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梅毒抗体ELISA两种试剂(1号试剂和2号试剂)展开筛查,在此基础上用TPPA法确证,对比分析ELISA法阳性与TPPA阳性符合率。22 330例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查,初筛共有122例为阳性,TP确证阳性77例;不同年份梅毒初筛阳性、TP阳性呈逐年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梅毒阳性率显著性高于女性,且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双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7.36%,高于单试剂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ELISA法阳性筛查基础上,予以TPPA确证,可提升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防止发生医疗纠纷,探讨对需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前妇女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2)]的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对1685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项传染性标志物均占一定比例,HBsAg阳性率为12.34%,抗HCV抗体阳性率为0.42%,TP感染率为0.12%,抗HIV(1+2)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汕尾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5项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方法,提高血液的利用率。方法对汕尾地区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无偿献血的血液5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5项检测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达7.66%,依然较高。ALT、HBsAg和抗-TP的不合格率较多。结论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依然较高,需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提高血液的利用率,降低输血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4.
季建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351-3352
目的了解南通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掌握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不合格人群分类及趋势,探讨无偿献血招募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15 902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通市区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梅毒检测总体不合格率为0.52%(1 114/215 902),且抗-TP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5岁年龄段阳性构成比最高[32.85%(366/1 114)],18~25岁年龄段阳性构成比最低[17.32%(193/1114)];其他类人员阳性构成比最高[42.46%(473/1114)],农民阳性构成比最低[2.60%(29/1 114)]。结论南通市梅毒血清学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逐年增加趋势。必须在献血前加强宣传和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选择先进的检测策略,提高检测水平,倡导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丙型肝炎(HCV)、爱滋病(HIV)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术前、产前、输血前及一些特殊检查治疗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P-ELISA)的检测分析。结果本地区HCV感染率为0.82%、HIV感染率为0.17%,梅毒感染率为4.28%。结论加强HCV、HIV及梅毒的检测。对明确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及院内感染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94-1295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l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O%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金试纸法在检测HBsAg、HCV抗体和HIV-1/2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的2072例急诊手术患者,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法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比较2种方法的阴性符合率。结果胶体金试纸法检出HBsAg、HCV抗体和HIV-1/2抗体阴性分别为2062例,2068例,2070例,ELISA法检出阴性分别为2066例,2070例,2068例。2种方法检测HBsAg、抗-HCV阴性符合率为100%,检测抗.HIV阴性符合率为99.9%。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试纸法和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阴性符合率高,而胶体金试纸法操作简便、反应快速,适用于急诊手术输血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妊娠梅毒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52例,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未治疗组42例,未能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18例妊娠梅毒孕妇自行选择提前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1)112例妊娠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2例(1.8%),二期15例(13、4%)及潜伏梅毒95例(84,8%)。(2)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0.4%(47/52),未治疗组为16.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5.8%(3/52)、3.8%(2/52),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9.0%(8/42)、52、4%(2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20.0%(10/50)明显低于未治疗组80.0%(1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治疗孕妇其孕周与用药治疗关系显示:治疗孕周越早,先天性梅毒患儿发生率越低(P〈0.01)。结论 (1)妊娠梅毒患者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体征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妊娠早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2)妊娠梅毒有危害胎儿的严重合并症,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在输血前感染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状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127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结果 HBsAg、抗-HCVIgG、抗-HIVAb和TPPA阳性率依次为13.30%、0.86%、0.42%和2.05%,总阳性率为16.63%(520/3127);2012年与2010年比较,梅毒增长率为1.39%,艾滋病增长率为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乙型肝炎首次发现率(25.92%)与2010年乙型肝炎首次发现率(39.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已有16.63%的患者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相关输血感染性疾病,梅毒与艾滋病有上升趋势,乙型肝炎输血前首次发现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今后采取预防保证血液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分析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检测129504名无偿献血者TP抗体,总阳性率0.71%,呈逐年上升趋势。无偿献血者男女性别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户口类型、婚姻状态的无偿献血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