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细胞肺癌是支气管肺癌的少见类型,其发病率低、术前诊断率低、分化低、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手术及化疗效果不佳,生存时间短.我院1978年9月至2005年8月9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大细胞肺癌患者共92例,占同期收治肺癌患者的1.1%(92/8172),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血管肉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原发性肾血管肉瘤的文献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80例患者及2例我院患者。发病年龄(60.1±14.1)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放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合并转移(P0.00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RR=3.396,RR95%CI 1.125~10.254,P=0.030)、转移(RR=7.040,RR95%CI 1.76~27.900,P=0.005)是原发性肾血管肉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肾血管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预后极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治疗和靶向治疗可能提供新的治疗方式,但仍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12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2例,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3例行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2例患者除1例仍在随访外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8~25个月)。 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儿童受者术后肠瘘的发病率为2.8%(18/642),成人为0.4%(2/487)。20例肠瘘患者中儿童受者18例(90%),肠瘘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3.5(3.0~404.0)d。成人2例,肠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年及16 d。术后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部分可出现腹泻、呕吐等。7例患者行立位腹平片,4例可见膈下或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2例患者行胃肠道造影,均可见造影剂外溢。20例肠瘘患者均行病原学培养,70%(14/20)患者细菌培养阳性。95%(19/20)的肠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余1例成人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死亡,均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瘘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且术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监测引流液化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用药方案,一旦确诊立即行剖腹探查及肠修补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放疗后脊柱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放疗后脊柱肉瘤的起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5例放疗后肉瘤患者,其中4例为脊柱原发性巨细胞瘤术后,1例为何杰金病。均予以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及术后化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经2~5年随访,3例死亡,2例复发。结论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首次手术一定要彻底,同时避免脊柱承受大剂量、长期的X线照射,以尽可能预防放疗后脊柱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肉瘤样癌(SRCC)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例S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34~69岁,平均(54.66±9.56)岁;临床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和(或)腰痛7例,无临床症状2例;3例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2例肺转移,1例肝、骨转移。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术后4例行干扰素治疗,2例行化疗,3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提示9例均为SRCC。肿瘤直径4~16cm,平均(9.72±4.84)cm;术后平均随访2~34个月,平均(10.1±2.9)个月;中位生存期7个月。目前仍有1例生存,8例死于肿瘤复发或全身转移。结论:SRCC高度恶性,预后差,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轮状病毒感染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儿童肝移植术后患儿39例, 其中6例发生肝移植术后轮状病毒感染。分析6例患儿感染的症状、合并症、治疗和转归特点。结果  6例患儿中, 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时间为肝移植术后8~197 d (中位数22 d), 其中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腹泻、呕吐, 余3例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生感染距离肝移植的时间越长, 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越轻。6例患儿中, 5例合并EB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2例合并肝或心功能异常。治疗方法主要为减少FK506剂量, 部分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给予对症调节肠道菌群, 止泻治疗, 口服抗生素及补液支持治疗后均痊愈。2例合并严重心、肝功能异常的患儿给予对症处理后心、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儿童肝移植术后轮状病毒感染症状较重, 严重时合并心、肝等脏器功能损伤, 经合理治疗能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及处置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2018年6月10 226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3例因术后出血行再次手术止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甲状腺术后出血时间为术后79~1 382 min,中位出血时间为213 min。所有43例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4 h内,其中术后6 h内出血32例(74.4%),6~12 h出血8例(18.6%),12 h后出血3例(7.0%)。以带状肌表面为界将出血部位归为带状肌浅层出血和深层出血,其中浅层出血28例,以颈部瘀斑为主要表现;带状肌深层出血15例,包括带状肌6例(14.0%),甲状腺周围血管6例(14.0%),喉返神经入喉处2例(4.7%),残余创面1例(2.3%),以咽喉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所有43例患者行一次探查止血后均未再次发生出血,切口甲级愈合出院。 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2 h内,尤其是术后6 h内;带状肌浅层出血较深层出血更为常见,两者均有其代表性的主要表现;适时果断的外科干预是治疗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问行胃癌根治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上部癌(U组)21例.胃中部癌(M组)38例,胃下部癌(L组)87例,分析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Borrmann分型分布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组患者平均年龄和原发病灶直径均大于M组和L组(P=0.034.P=0.001).采用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病例亦明显少于M组和L组(辟0.009)。L组患者N分期和TNM分期均早于M组和U组(P=0.007.P=0.020),复发病例明显少于M组及U组(P=0.006),且3年和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U组和M组(P=0.007.P=0.001)。结论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具有较为独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胃中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介于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之间。不同部位胃癌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肺癌术后胸腔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人们发现术后胸腔严重感染后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我院自 196 2年以来肺癌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并得到随访的 14例患者的生存情况报道如下 ,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 :196 2~ 1994年在我院确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 ,术后并发脓胸的患者 14例 ,其中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35~ 70岁。全肺切除 7例 ,肺叶切除7例。鳞癌 10例 ,腺癌 3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按 1996年UICC肺癌分期标准 ,Ⅰ期 3例 ,Ⅱ期 3例 ,Ⅲ期 8例。2 .感染原因、处理及预后 :支气管胸膜瘘 8例 ,残腔感染 6例。胸膜内胸廓改形术 6例 ,其中 1例失败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波西肉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观察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进行肿瘤切除或局部组织活检,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观察其病理及超微结构。结果5例卡波西肉瘤患者中,2例表现为双下肢多发性紫红色斑块;1例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2例表现为扁桃体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光镜下肿瘤由纵横交错的梭形细胞和大量的血管成分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内皮细胞及梭形细胞Vimentin、CD-31、CD-34及Ⅷ-RAg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但程度不同。电镜显示肿瘤由分化不同的瘤细胞、肿瘤性血管及血腔裂隙构成,瘤细胞结构表现甚为复杂,可能起源于内皮细胞及周细胞。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正确诊断卡波西肉瘤。  相似文献   

12.
13.
邹扬  黄勇 《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01-202
统计分析我院1960至1996年2902例胃癌中30岁以下患者55例,行根治术29例,姑息性切除20例.随访率93.9%,二年生存率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21.4%和9.5%。就诊晚和组织分化差导致预后明显差于其他年龄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其发病率低,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不同病理学类型之间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缺少针对该类患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据,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病理学类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别探讨手术、放射、化疗在他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SEER数据库提取1975—2016年期间经病理学确诊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病例,依据ICD-O-3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混合脂肪肉瘤5类,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患者间肿瘤特异生存(CSS)和总生存(OS)的差异,并分析患者CSS与O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29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917例,去分化脂肪肉瘤847例,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302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35例,混合脂肪肉瘤95例。中位随访42个月(IQR:13~90个月)。估算的5年OS分别为高分化脂肪肉瘤74.99%(95% CI=71.65%~78.01%)、去分化脂肪肉瘤42.83%(95% CI=38.87%~46.73%)、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50.13%(95% CI=47.02%~58.86%)、多形性脂肪肉瘤34.69%(95% CI=26.39%~43.11%)、混合脂肪肉瘤57.67%(95% CI=46.43%~67.37%),Log-rank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4,P<0.000 1)。估算的5年CSS分别为高分化脂肪肉瘤87.98%(95% CI=85.23%~90.25%)、去分化脂肪肉瘤57.78%(95% CI=50.46%~61.85%)、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64.99%(95% CI=58.64%~70.62%)、多形性脂肪肉瘤46.02%(95% CI=36.22%~55.25%)、混合脂肪肉瘤67.33%(95% CI=55.71%~76.53%),Log-rank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 1)。不同病理学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各病理学类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在高分化组脂肪肉瘤患者中,根治性和非根治性手术均能提高OS(根治性:HR=0.42,95% CI=0.19~0.92,P=0.031;非根治性:HR=0.40,95% CI=0.18~0.88,P=0.023)和CSS(根治性:HR=0.32,95% CI=0.16~0.63,P=0.001;非根治性:HR=0.23,95% CI=0.12~0.44,P=0.001);化疗会降低患者的OS(HR=2.29,95% CI=1.54~3.40,P<0.001)和CSS(HR=3.55,95% CI=2.16~5.83,P<0.001)。在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中,根治性和非根治性手术均能提高OS(根治性:HR=0.25,95% CI=0.18~0.35,P<0.001;非根治性:HR=0.34,95% CI=0.24~0.47,P<0.001)和CSS(根治性:HR=0.22,95% CI=0.15~0.33,P<0.001;非根治性:HR=0.31,95% CI=0.21~0.45,P<0.001);放疗能提高CSS(HR=0.75,95% CI=0.57~0.99,P=0.043);化疗会降低OS(HR=1.33,95% CI=1.05~1.69,P=0.018)和CSS(HR=1.64,95% CI=1.24~2.18,P=0.001)。放疗能提高黏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患者的OS(HR=0.66,95% CI=0.47~0.92,P=0.015)和CSS(HR=0.54,95% CI=0.34~0.84,P=0.007)。结论 年龄是影响不同病理学类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治疗,应以病理学分类为导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是高分化和去分化脂肪肉瘤最佳适应证。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评价患者全身情况。在高分化脂肪肉瘤患者中R0切除不是必须的,R1切除或者局部治疗(包括微波、射频等)也能达到提高患者OS和CSS的作用。而对于去分化脂肪肉瘤,则应争取达到R0切除。放疗是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的最佳适应证,同时也是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在高分化和去分化病理学类型中,化疗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PCI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PCI术后发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现部位分为基底节区组(44例),脑叶出血组(48例),小脑组(16例)及脑干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基底节区组患者出血发生时间最短,其次为脑叶出血组,脑干组出血发生时间最长(F=-3.6146,P=0.0220〈0.05)。同时基底节区组及脑叶组患者出血量最大,脑干组出血量最少(F=-2.7313,P=0.0312〈0.05);四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Glasgow昏迷量表(GCS)及Barthel指数(BI)存在显著差异,均以脑干组最高、基底节区组其次,脑叶组及小脑组最低(F=-4.1122,P=0.0002;F=5.5415,P=0.0000;F=5.6126,P=0.0000)。经对症治疗后,脑干组死亡率最高、其余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11.1200,P=0.0110)。结论 PCI术后以脑干出血发生率最低,但其危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癌手术后支气管切缘癌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114 4例接受肿瘤切除的肺癌患者进行统计 ,分析其中 8项临床因素。结果  89例发生支气管切缘癌。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其切缘癌的发生率不同 ,小细胞肺癌的切缘癌发生率最高。支气管切缘与肿瘤的距离≥1.5cm时 ,93 .1%的切缘无癌残留。结论 行肺癌切除术时 ,支气管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应≥ 1.5cm。  相似文献   

17.
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重点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 结果 5例患者中4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4例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并生存至今. 结论 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早期尽可能彻底的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达到长期无病生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肺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的10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109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44.0%(48/109),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χ~2=8.995,P=0.003)、淋巴结状态(χ~2=12.727,P=0.000)、TNM分期(χ~2=39.544,P=0.000)、残端有无癌残留(χ~2=35.551,P=0.000)、PCNA表达情况(χ~2=5.441,P=0.020)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支气管残端有无癌残留是肺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Ⅱ期和Ⅲ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χ~2=11.299,P=0.001)。结论肿瘤大小、TNM分期高、外科手术切除不完全是肺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影响因素;Ⅱ期和Ⅲ期患者能够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鲁种  王振宁  孙哲  徐惠绵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9):1468-147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不同于中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57例青年(≤40岁)与1761例中老年(>4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组织分化不良、弥漫型生长方式、Borrmann 4型及病变累及全胃者在青年组中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在青年女性组中比例更高.早期胃癌比例在青年组中亦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在青年男性组更高.青年男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青年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9);中老年男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中老年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8).TNM分期、根治度、大体分型是青年人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女性胃癌分化差、病期晚者比例较高,总体预后相对较差;而青年男性胃癌早期比例较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在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中,病理分期、能否手术切除及手术根治程度是决定青年人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mix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mHCCCC)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确诊为mHCC-CC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统计术后生存时间. 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7~76岁;其中男性11例(64.7%);无临床症状10例(58.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例(70.6%);甲胎蛋白阳性( >25 ng/ml) 12例(75.1%);糖类抗原199阳性(≥37 U/ml)4例(25.0%).17例患者中肿瘤均完整切除,即包括转移灶在内的肿瘤切除,切缘离肿瘤边缘1.5 cm以上,同时清扫肉眼可见或影像学提示的肿大淋巴结.术后6、12和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8%、86.5%、57.7%;术后100、200 d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3%、43.5%;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1 d.结论 mHCC-CC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