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型安全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及数据统计对内蒙古地区的植物源农药现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地区已有22科,46种植物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有10科的50种植物有植物源农药研究价值。进而对该地区植物源农药的资源概况、种类和已报道植物源农药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及植物源农药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以期为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军  夏永刚  杨炳友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13,44(9):1101-1104
目的 对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及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0.05、0.2和0.5 mol/L三氟乙酸(TFA)对5种植物多糖进行部分酸水解,并研究其水解特征;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多元统计的方法对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0.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葡萄糖醛酸(X1GlcUA)量、0.05 mol/L TFA水解后透过液中阿拉伯糖(X2Ara)量、0.2 mol/L和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阿拉伯糖(Y1Ara、Z1Ara)量、0.2 mol/LTFA水解后透过液中半乳糖醛酸(Y2GalUA)量为麻黄多糖区别其他植物多糖的特征水解片段.结论 部分酸水解反应结合色谱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单糖组成及其量的变化,可以进一步为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棘豆属植物研究文献分析,对该属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分类整理,以期为科研人员今后开展有关棘豆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目前的研究表明,冰川棘豆具有抗菌作用;小花棘豆、甘肃棘豆具有抗肿瘤作用;镰形棘豆在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活性。棘豆属植物分布广泛,药效确切,挖掘这一丰富资源的潜力,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对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很有必要,在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上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棘豆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物胚胎学研究在植物的育种、栽培、组织培养、生理学及分类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植物胚胎学研究的方法及药用植物胚胎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同时讨论了药用植物胚胎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了胚胎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多元统计学方法为切入点,以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等常见的统计方法为例,对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其数理思想和方法,发现其在中医辨证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分娩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针刺对分娩的综合效果。方法:用Meta统计分析的方法,检索针刺在分娩中的作用相关文献,将研究内容相似的方面进行合并、统计。结果:针刺降低产时分娩疼痛,但不能改变分娩方式提高顺产率,对新生儿窒息率也没有影响。结论:针刺对产程进展及产时镇痛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20年心病中药用药规律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中药治疗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心病治疗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中药治疗心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筛选近2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心病研究的文献,统计检索结果中不同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及其中具有心病治疗作用的中药味数;并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活血化瘀药(21.21%)、补虚药(17.65%)、归心经药(21.82%)、归脾经药(16.11%)在心病治疗研究方面比较活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显示归心、脾、胆、心包经的中药和补虚药均是对心病具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6%,结果与中医学有关理论相吻合。结论:为了有利于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中药性味等特征对其心病治疗作用的影响,建立起客观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更高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开展有关心病治疗方面的实验及临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缬草为败酱科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根及根茎[1]。我国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2],国外在Discorides时代已曾药用[3],说明其入药历史已相当久远。80年代至今国外又有多篇论文对缬草的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肝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国外80年代以来缬草的文献进行了情报学方面的调研,统计其数据分布,讨论其研究现状,为广大医药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选用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1980~1999年为数据来源。缬草的主题词Valerian进行检索,从而得出1980~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对椴树科植物布渣叶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和药理作用进行文献调研整理,为布渣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布渣叶化学成分、质量分析以及药理作用方面的报道,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布渣叶含有多种类型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在调血脂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缺少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结论:对布渣叶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广东道地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应对诱导子的机制。方法:选择SCI检索频数较高的酵母提取物、短波紫外线、低温和重金属4种不同诱导子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和归纳四者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结果:酵母提取物、短波紫外线、低温和重金属均可通过诱发或抑制植物体内特定代谢,产生相应次生代谢化合物,以应对外界胁迫。结论: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应对环境中各种诱导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对于提高植物的抗性具有重要作用,诱导技术在提高具备生物活性和药理价值的植物次生代谢物产率方面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re are three Cheng-Chi-Tang decoctions (CCTDs) including: Ta-Cheng-Chi-Tang (TCCT), Xiao-Chen-Chi-Tang (XCCT) and Tiao-Wei-Chen-Chi-Tang (TWCCT), which are the frequently used purgative remedies to treat "internal heat"-induced symptoms like a bloated and painful abdomen, hard stools and fever, etc. Constituents in each formulation are Rheum palmatum L. (Polygonaceae),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Magnoliaceae), Citrus aurantium L. (Rutaceae), Mirabilitum (mirabilite, crystals of sodium sulfate, Na2SO4) for TCCT; Rheum palmatum, Magnolia officinalis, Citrus aurantium for XCCT; and Rheum palmatum, Mirabilitum,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Leguminosae) for TWCCT.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purging internal pathological heat are far from fully clarified, and few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line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laxative potencies of these formul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three CCTDs 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nitric oxide (NO) and prostaglandin E (PGE2) production in RAW 264.7 cells,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in mice and the laxative effect in mice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CCT inhibited LPS-induced NO and PGE2 production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expression in RAW 264.7 cel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did XCCT or TWCCT. Moreover, paw edema of carrageenan-treated mice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in mice pretreated with 1 g/kg TCCT. TCCT also showed the strongest purgative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formula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CCT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ddition to its traditionally known purgative activities. It may have potential to treat inflammatory diseas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正品大黄不同品种间泻下效价强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王家葵  李傲  王慧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87-1991
目的:考察《中国药典》所载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应上的差异及原因,为进一步运用量化指标客观的评价泻下活性奠定基础。方法:以Bliss法计算小鼠泻下效应的ED50,比较3个品种间效价强度,测定结肠肠壁细胞Na+-K+-ATP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泻下相关组分番泻苷A,结合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游离型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泻下组分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游离蒽醌类、总番泻苷类含量。结果:3个品种大黄间泻下效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泻下质反应为指标,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及甘肃产掌叶大黄的泻下ED50分别为0.37,0.99,1.83 g·kg-1。3个品种效价强度比为4.94∶1.85∶1。而对小鼠结肠肠壁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抑制作用,也存在品种差异,唐古特大黄的酶抑制作用强于其他2种。不同品种大黄泻下组分含量差异也较为明显。结论:大黄的3个品种泻下活性与泻下组分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临床处方和成药最终疗效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大黄提取物各成分(15 g·kg-1)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大肠推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大黄水煎液、醇提液相比,泻下活性存在一些差异。结论:唐古特大黄提取物不同成分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但与大黄水煎液和醇提液相比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大剂量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平均用药16天,有效率为95%,显效率为81.25%。本药使用简便,疗程短、疗效高,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SRAP标记分析正品大黄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分析3种正品大黄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12个不同来源地的大黄为材料,通过SRAP分析,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4对引物组合共得到272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99条呈现多态性,占73.2%,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标记能有效分辨3种正品大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78 4~0.941 6。聚类分析表明正品大黄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是一致的。结论:SRAP标记为正品大黄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covering historic, botanical, phytochem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rhubarb and related species, to lay stres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 phylogeny,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urgative activ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official rhubarbs were exclusively restricted in the Sect. Palmata e.g. Rheum palmatum R. palmatum var. tanguticum R. officinale; the following criteria may serve as their standard, viz., the presence of sennoside derivatives and rhe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duced form of rhein and aloe-emodin, the leaves with any kind of palmate incision. Comprehensive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f incision, existence of sennosides or rhein and purga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黄生、熟、炭等3种常用饮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揭示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及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掌叶大黄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黄3种饮片进行HPLC指纹图谱定性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并以空白饮片为载体的组分填充模拟炮制方法,进行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的验证。结果:从掌叶大黄共分离鉴定34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2个检测波长HPLC指纹图谱及17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比较结果证实,熟大黄、大黄炭与生大黄相比变化显著,泻下作用代表成分蒽醌苷总量分别降低了55%和95%,相反,蒽醌苷元总量分别增加了75%和46%。另外,熟大黄和大黄炭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生大黄2.4倍和1.3倍。泻下和解热药理实验结果显示生大黄作用最强,而熟大黄和大黄炭基本无泻下作用。结论:通过大黄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饮片主要药理作用的比较,证实基于传统药性理论的苦寒药性是按照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的顺序逐步减弱,基于现代药效学研究的泻下作用强度也按同样的顺序逐步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其缩合鞣质、蒽醌苷、苯丁酮苷类化合物含量的递减,没食子酸、蒽醌苷元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紧密相关,基本揭示了其药性变化与化学成分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大黄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大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性元素以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CP-OES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大黄及贵州土大黄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61%。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8.75%,故确定其所对应的Fe、B和As为大黄所含特征元素。聚类分析方法将5个大黄样品基本按地域性聚为2组;将6个样品聚为3组。结论:Fe、B和As是大黄特征性元素,不同产地大黄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呈一定地域分布性。本试验可为大黄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黄不同工艺产物泻下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志华  祝晨 《中药材》2002,25(8):569-570
目的:研究大黄溶剂工艺、SFE-CO_2工艺与SFE-CO_2及药渣树脂精制工艺产物的泻下活性。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考察各工艺产物对小鼠小肠和大鼠大肠活动的影响,观察小肠容积的变化,同时以肠段称重法考察了各工艺产物对小鼠小肠与大肠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各工艺产物泻下活性的强弱为:SFE-CO_2及药渣树脂精制工艺组>溶剂工艺组>SFE-CO_2组。结论:分极性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药物寒热属性对泻下药作用时辰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观察药物寒热属性对泻下药作用时辰差异的影响,采用炭末推进法观察了温下代表方剂三物备急散对小鼠泻下作用的时辰差异。分别于酉(18:00)、子(24:00)、卯(6:00)、午(12:00)四个时辰灌胃给药0.23g/kg,结果卯时给药组排便量较其它时辰用药组明显增多,炭末排出时间也较其它时辰用药组明显缩短,此结果与大承气汤在卯时对小鼠泻下作用最强 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药物的寒热属性对泻下药作用的时辰差异无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应用寒下剂或热下剂,最佳给药时间均在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