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饮出于《医宗金鉴》,笔者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痛经34例,其中服药一个疗程治愈者18例,二个疗程治愈者9例,三个疗程治愈者6例,服药无效者1例(患者有盆腔炎史)。一、方药组成与服法方药:丹参10克、白檀香6克、砂仁3克(后下)、生蒲黄10克(包煎)。加减:偏气滞、胀甚于痛者,酌加乌药、柴胡;偏血瘀、痛甚于胀者,酌加红花、延胡索(醋炒);兼寒者,酌加肉桂、艾叶;兼热者,酌加丹皮、赤芍;偏气血亏虚者,方中丹  相似文献   

2.
医海之窗     
方药组成:没食子、车前子各30克,炒苍术、藿香各15克,炒米壳10克,葎草30克。将诸药混合浸泡半小时后,3次煎煮,1煎1.5小时,2煎小时,3煎0.5小时,将3次煎液混合浓缩50%,加防腐剂(0.3%苯甲酸,0.3%泊尼金乙脂)装瓶备用,每瓶500ml。使用方法:将药液煮沸后,立即倒入盆中,先用毛巾罩住患儿双足熏蒸,令双足出汗,待药水变温时再将双足放入浸泡并擦洗,重点擦洗涌泉穴,约3分钟。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药:党参(或随证选用沙参、太子参)10~20克,黄芪20~30克,白术18克,三棱、莪术各10克,鸡内金30克,陈皮10~15克,甘草3~6克。水煎服。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5~30克,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8~30克;阳虚气逆者加沉香6克,丁香10克,生姜9克;胃阴不足者加麦冬30克;舌淡苔白润、呕吐痰涎者选加茯苓30克,炒莱菔子、苏子各10克;胃痛者酌情加丹参、砂仁、乌药、元胡、川楝子;食后胀满甚者加焦三仙、炒莱菔子;兼肝郁者加  相似文献   

4.
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眩晕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药:白术、党参、车前子(包煎)各10克,苍术、炒山药各30克,陈皮12克,柴胡、炒芥穗各3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6枚为引。每日一剂,分三次服。治疗效果:眩晕消失,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半年以内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1例;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或痊愈半年内复发者为好转,共13例。病案举例:齐某,女,43岁。1986年4月19日就诊。头晕20余年,时发恶心、呕吐痰涎及清水,食欲  相似文献   

5.
方药组成:代赭石(打碎先煎)30克、焙蜈蚣3克、苦杏仁10克、百部10克、炒黄芩3克、陈皮8克、制半夏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5克。煎服方法:每日一剂,煎两次,然后将药汁浓缩成100毫升,再加入冰糖20克熔化,分3~4次温服。1岁以下婴儿剂量减半,或一剂分二日服。  相似文献   

6.
一、组方及治法山楂15克(炒至皮黑),白术10克(土炒至皮黄),鸡内金3克(捣细),石榴皮5克,车前子3克。上药加水200毫升,煎15分钟,约100毫升,过滤去渣后,分数次温服,每日一剂,6个月以内的婴儿,两天一剂或剂量减半。严重脾虚久泻者加党参6克,偏寒加干姜1克、附子1克,发烧者加藿香3克、  相似文献   

7.
方药组成:川芎12~21克,僵蚕10克,芥穗(炒)5克,薄荷(炒)5克,冰糖100克。先将上四味药煎好后,再加入冰糖烊化后服。服法:疼痛无规律者,早、晚饭后半小时左右温服;疼痛有规律者,在发作前半小时温服。另外本方对偏头疼,三叉神经疼、牙疼所致之头痛等皆有一定疗效。病案举例:刘××,男,25岁,工人,五台县人。1970年夏患左侧眉棱骨痛,数日来发作频繁,疼痛  相似文献   

8.
验方选登     
妇女白带特效验方:贯仲100克(捣碎)甘草15克该仁15克,用白开水适量煎两小时,每日吃一煎,连服三天。- 治经血暴下不止验方炮姜、地榆各50克,共为细末,每服15克,童子便为引。日服二次。治膨闷胀饱方:炙水红子25克研末,黄酒冲,顿服即愈。治胃胀、胃痛方:香附500克(醋浸三天取出晒二丑250克良姜500克  相似文献   

9.
方剂和用法药物组成:丁香0.9克、桔红3克、炒麦芽9克、姜半夏3克、姜竹茹3克、太子参5克、川朴1.5克、甘草1.5克。加减法:大便干燥不畅,加生大黄3克;湿阻中焦者加炒白术3克、茯苓4.5克;兼黄疸者加茵陈9克,胃热者加黄芩1.5克。用法:每日一剂,浓煎成100~150毫升,每次服10~20毫升,4小时服一次。多由患儿自吮服,少量用鼻饲。两次药间喂奶,不管是否吐出应按时给药或奶。在开始几次可能依然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肠炎     
<正> 处方:山楂炭、乌梅炭、白术(黄土炒)、桔梗各6克,台党参、结茯苓、淮山药(黄土炒)、建莲子各9克,川椒炭3克。用法:上药第1次用水100毫升,煎取50毫升,再用水60毫升,煎取30毫升。第1、2次药液共80毫升为1日量,4次分服。  相似文献   

11.
一、中药治疗:温肾健脾、醒神固涩。用益智仁12克,桑螵蛸18克、盐水炒破故纸18克,五味子18克,复盆子30克,菟丝子18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二次,(早晚空服各一次),7~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2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3天后控制症状者9例,一个疗程治愈21例,2个疗程治愈1例,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二、单方验方 1.取桑螵蛸4份、煅牡蛎4份、韭菜子2份、枯矾1份、加水煎至每500毫升,含生药150克,加适量的苯甲酸钠防腐及糖调味。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药:山药、生龙骨(先煎)各30克,山萸肉15克,红参(先煎)、白术、桂枝,苏子(炒)各9克,五味子6克,葶苈子、桔梗各4克,枳壳(炒)5克。加适量水慢火煎1小时,渣加水煎20分钟,去渣将两次药液混合,每次服100毫升,1日3次,10剂为1疗程,阳虚甚加附子,干姜,桂枝易肉桂;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表症重者加麻黄、杏仁;痰多者加半夏、陈皮。治疗效果:经连服10~20刘,哮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1年内哮喘未见发作者为临床控制,共22例;服10剂后,哮喘及哮鸣音均有减轻者为有效,共18  相似文献   

13.
<正> 方药组成及用法:钩藤30克葶苈子20—60克泽泻云苓车前子各15克(包煎) 白术川芎各12克僵蚕菊花各10克酸枣仁20克(上药剂量,可根据病情定)。若耳鸣较甚者加蝉退6克,珍珠母、石决明各30克;恶心呕吐较剧者加赭石30克,半夏10克;伴有热象者加柴胡、栀子各10克,黄苓12克。本方煎煮30分钟(钧藤后下)浓取300毫升,一次或数次服均可,俟后再煎二遍(或以两煎混合服用),每日一剂。治疗效果:本组治疗50例,经过一至四年随访或联系,基本治愈34例,显效16例,多数患者于2—3小时显效,渐趋好转至痊愈。  相似文献   

14.
哮喘     
<正> (一)哮喘①处方:杏仁、炒葶苈子各240克,蜜炙麻黄、甘草各60克,制半夏180克,大枣去核120克。用法:上药共炒焦研细末,以大枣煎水,搅拌成糊丸,每粒重约1.5克。日服4次,每次服2~3粒,儿童减半。  相似文献   

15.
二白甘草汤系笔者自拟方,经临床运用,治疗各种胃痛,辄取良效,并无一例不良反应。处方:白芷30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茯苓12克、麦芽15克、黄连6丸、元胡12克(醋炒)、吴茱萸3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者可连服1~3个月。亦可研成粉末,每次服6~9克,早晚各一次。  相似文献   

16.
方药组成:生怀山10克,生苡米10克,酥龟板10克,酥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乌梅肉5克,北五味子4克,白莲肉10克。汤剂即取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2~4次口服,连服5~7天为1个疗程;糊剂即取上药分别用文火炒熟后,共研细粉,每次用茶匙(约10克)1匙,加冰糖(或白糖)少许,用淡盐汤调成糊状食用,每日服3~3次;丸剂即取上药研成极细粉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约4克,淡盐开水送服。兼风寒者加香薷草、厚朴各6克,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青蒿草各6克,兼咳嗽者加桑白皮、杏仁各6克,兼腹泻者加炒山楂、麦芽、神曲茶各6克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自拟滋阴和胃汤治疗胃痛,颇为得心应手。介绍如下: 组成及适应症:百合、白芍(酒炒)各30克,石斛18克,用楝子、炙黄芪各15克,佛手、香橼、炙甘草各10克。水煎二次分服,每日一剂。治胃阴不足,脘部灼痛或隐痛,嘈杂泛酸,口渴思饮,大便干燥,舌光红少津,脉细数者。若郁热偏盛,加栀子、知母(清炒)各10克。食纳呆滞者,加鸡肉金、麦芽各10克。兼气虚者,炙黄芪增至30克,加太子参15克。  相似文献   

18.
处方及用法:茅瓜根、一点红、路边青、大叶桉、黄花母、穿破石(若无,可用柘树叶代)各15~30克(鲜品30克,干品15克),每天1剂,水煎,内服兼外洗。内服者,每次50~100毫升,日3次,半空腹服;余下药液(或复煎液)外洗患处。病例介绍:黄××,男,10岁,宁明县  相似文献   

19.
一、药物组成:珍珠5~6粒(或用珍珠母代),琥珀3克,青黛3克,冰片0.5克,黄丹100克,麻油240克。二、适应证:凡疮疡久不收口者。三、制法:将珍珠粒纳入豆腐内加水煎两小时,取出珍珠晒干研末。用麻油240克,以瓦罐煎油至浓黑,将黄丹100克慢慢撒入油  相似文献   

20.
药物组成:吉林人参50克蛤蚧一对胡桃肉60克苏子(炒)30克白果肉(炒微黄)50克甜杏仁50克川贝母50克法半夏50克麻黄50克,另用紫河车一具,连同坎?,洗净蒸熟(隔水蒸半小时即可)晒干或文火焙干,与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瓷瓶收贮,每服6~8克,早晚各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