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3,(9):1144-114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胸痹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9.0%,两组疗效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症状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腹痛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赪辉  范秀风 《陕西中医》2012,33(3):348-34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肉桂、附子、延胡索、细辛、白芥子、川芎、乳香、没药、丹参等)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症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符合诊断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单纯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观察30天后分别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在总有效率及喘息、咳痰、胸膈瞒闷、喘鸣音症状缓解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热补"针刺法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接诊的121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90.16%)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P0.05);观察组用药后出血停止时间、腰痛与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予以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安胎效果,该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每年三伏、三九天予以穴位贴敷治疗6次,连续3年;观察组在穴位贴敷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穴位贴敷及内服中药次数的增加,疗效有提高的趋势。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顺肝益气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方法:95例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饮食起居护理与情志调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顺肝益气中药穴位贴敷。每天1次,5天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果:2组呕吐症状停止所需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顺肝益气中药穴位贴敷可提高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3,(9):1216-1217
目的:观察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应用甲钴胺片、怡开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2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60.6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滋阴通络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伏天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8例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206例,采用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中药组70例,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贴敷组52例,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结果:观察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观察组〉贴敷组〉中药组;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多则疗效越好。结论: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引起的呕吐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到2015年6月,我科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症状病例98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1天,63例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55例腹痛消失;治疗后2天,24例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20例腹痛消失;治疗后3天,1例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12例腹痛消失;治疗后4天,1例患者腹痛消失。治疗4天后所有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均消失。治疗期间共发现不良反应2例,为轻度皮肤过敏,变换部位贴敷,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好转。结论:介入治疗所引起的呕吐腹痛痛可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轻松处理,安全且副作用小,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气管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穴位贴敷加内服中药,对照组35例仅内服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85.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内服中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中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愈率为18%,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但治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等方法进行施治,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加艾灸疗法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加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2例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4.9±0.6)d,观察组为(3.7±0.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中药内服加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设中药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予以654-2针肌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10分钟后均可缓解腹部疼痛,作用相当。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依从性高,是治疗小儿腹痛较理想的一种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丹凤  张兰  张宏敏 《陕西中医》2018,(10):1375-1377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癌患者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肺癌手术后出现便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3例(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53例(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53/53),对照组92.45%(4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肺癌患者术后便秘疗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指导下,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嗽(肺阳虚型)的疗效。方法:46例病例均采用本院自制中药药膏进行穴位贴敷,选取适当穴位,每年三伏天期间,选取初伏、中伏、末伏贴敷,连续跟踪观察3年。结果:连续治疗3年后,总有效率87%。结论:三伏天期间穴位贴敷对慢性咳嗽(肺阳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中药穴位贴敷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化治疗,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大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协同缓解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