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中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根植于医学、物理、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之中。在中医学中,系统自然观正确指导着中医针灸学的应用和发展,临床上运用针灸诊治疾病时充分体现出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认为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分为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四个方面。现通过临床举例,就上述四方面阐述针灸临床中的系统自然观,论证系统自然观在针灸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在腰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常规西医治疗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我院2016年5月接受中医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78例腰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分型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2例,应用针灸辨证分型加中药舒经活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西医组有效率为76.19%,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辨证分型结合舒经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廖川  周金和 《光明中医》2009,24(12):2309-2310
目的:观察牵引针灸加中药辨证治疗颈椎病效果.方法:对照组:42例颈椎病用牵引针灸治疗三疗程(7天为一疗程);观察组:42例颈椎病用牵引针灸加中药辨证治疗三疗程(7天为一疗程)对照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0%,观察组总有效率91.7%.P<0.05.结论:牵引、针灸加中药辨证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颈椎病一种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深呼吸补泻法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呃逆的疗效。方法 26例虚寒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性呃逆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隶属于系统生物学。近年来,该方法在中医学领域研究颇多,尤其对针灸研究做出较多贡献,为探讨其在针灸学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针灸的现代化发展,该文通过搜索近5年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有关针灸的代谢组学研究,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概况、代谢组学在腧穴作用规律中的应用和临床作用机制3方面进行综述,为将来针灸在实验及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不寐证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80%,治疗组有效率93.9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中药针灸辨证施治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手术结合中药针灸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疼痛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手术结合中药针灸辨证施治的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是指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概括所形成的关于该阶段病理特点的规律性认识.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整体、综合、辨证、动态及多样性的特点.证候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和靶向,也是联系疾病与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腰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实施诊治的腰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腰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用以往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展开诊治,观察组采取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方式实施救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处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5%,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腰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能够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给西方医学带来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医领域。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讨论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但是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与古代社会的差异,中医学循证已成大趋势。回顾这些年来中医循证之路,群策群力,却收效甚微。中医学本身就存在着“循证基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基因的作用发挥出来。中医循证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循证理念,而临床实践则应该侧重于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产生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它强调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将系统生物学宏微并举的成果渗透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形成中药复方研究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从药材和制剂的获得、药理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到中药复方二次开发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实质,并进行新药创制,对中医药传承、发扬和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脑方药的中医机制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从改善脑供血角度探讨养心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物质代谢和保护脑血管的角度探讨健脾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脑的自身功能的角度探讨补肾方药益智的机制,有利于阐明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为这类新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加速中医药方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实施的中医药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社区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西药降压治疗,同时进行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综合干预。①采用中医保健干预疗法包括情志治疗、饮食治疗、运动保健、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②采用中医体质、情志、饮食等理论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及心理指导;③采用辨证论治及方药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3.88%,对照组有效率83.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预防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晓露  廖敏 《四川中医》2009,27(5):99-10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优势。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8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疗效为98.75%,在显控率,改善咳嗽、咯痰、喘息症状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连续观察60例,以2010年肛肠科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等待手术天数历史对照组(1.91±0.15)天,临床路径组(1.22±0.06)天;平均住院天数历史对照组(14.65±0.66)天,临床路径组(13.2±0.61)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检查费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中药薰洗液使用天数历史对照组为(5.15±O.78)天,临床路径组为(6.78±0.2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历史对照组为78.33%(47/60),临床路径组为96.67%(58/60):中医药治疗率2组均为100.00%。结论:临床路径可改善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按文中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