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旴江医学是江西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明代龚廷贤为旴江流域杰出医家之一,其所著《万病回春》一书广为后世流传学习,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颇具影响,书中所记载的对月经病的治疗经验值得借鉴参考。该文从月经病的基础病因病机入手,提炼该书对月经病的基本诊治思路,再逐一概括月经病四种表现的具体治法,以期为诊治月经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调经药方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择《妇人大全良方》中调经相关药方159首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理论及相关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妇人大全良方》调经药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在《妇人大全良方》中选取的159首调经药方中,使用药物236种,药物使用频次1356次,每个药方平均用药8.5频次;活血祛瘀、补血、温里、清热凉血、补气等,是《妇人大全良方》中较为常见的药物功效类别;159首调经药方中,总计药物归经频次3581次,其中,排列前五的分别为肝、脾、心、肺、肾。结论《妇人大全良方》调经药方在治疗月经病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医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损天然之气血,便是调经之大法”,《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亦谈到妇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傅青主、张景岳两位妇科大家强调了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妇科病应遵循的原则。这两句话应该作为妇科病治疗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单月经病,带下、胎产疾病以及妇科杂病的治疗,均应注意气血、阴阳的培补与保存,忌攻伐过度而致气血、阴阳的损伤。笔者师从许润三教授、郭志强教授等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近10年,见到临床上存在辨证欠缺乃至治疗误区,例如,闭经的病人常常连用活…  相似文献   

4.
朱丹溪又名朱震亨,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一生致于临床,被誉为杂病大家,独特的学说理论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很有指导意义,作者通过研读学术理论,概括出其对月经病气血失和、痰阻、六郁、相火妄动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临床从调和气血,活血化痰、理气解郁、补脾胃化阴精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以求更好的指导现代临床对于月经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5.
1中医学对痛经发病原因及机制的认识中医古籍并无“痛经”病名的记载,对痛经症状的最早描述,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首次出现“经行腹痛”病名。  相似文献   

6.
正当归芍药散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古今医家对其论述较多:《金匮要略》原文对其描述仅短短数语,"妇人怀娠,腹中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专言其与"妇人、痛"之紧密联系;梁彦闯先生对该方所主病证病机概括为营血亏虚、脾络不通、脾失转输,水气不化,并认为其应用核心在于肝脾同调,血水同治,精炼总结了其病机要义~([1]);伍炳彩先生从妇科病证、内脏下垂、胸腹疼痛、血水互结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的运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历史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巧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31-133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 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 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运用活血化瘀这一治则已有悠久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瘀血病因病机的记载。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更详述了瘀血的病症和治疗方药,奠定了血瘀的辨证论治基础,又经清代王清任、唐容川的不断补充。近年来,我们根据“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对临床中疑难病、慢性病、难治病症及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慢性病、难治病症的研究发现,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而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故以血瘀在上述病症中多见。现行气活血传瘀法在临床上行之有效是客观事实,但我们也必须运用辨证来分析问题才能全面。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其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以其疗效显著、理论独特,受到中医学者及临床医家的青睐。并因其制方巧妙、功能独特、适用广泛,成为现代经方研究的热点。李燕宁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深得堂奥、屡有显效。李燕宁教授即善用《伤寒论》小柴胡汤条文,又善于分析临床各类疾病病机,实践中强调治病应抓主症,并详察病因病机实情而随证加减衍化,方能灵活用之。基于李燕宁教授临床案例,对李燕宁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及其合方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案例观察,分析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病因病机、加减及合方运用,为扩展小柴胡汤加减临床应用及疗效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摘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多寐病的论述,总结出《伤寒杂病论》中多寐病的病因病机及诊疗特点,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掌握其中多寐的论述特征及治疗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多寐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优势,完善糖尿病的治疗,将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痛经西医妇产科学有原发性痛经及继发性痛经之分。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治疗原发性痛经,现代医学着重于降低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抑制子宫收缩等,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如骶前神经节切除术有一定疗效,但有局限性且难以推广[3]。兹将中医药研究概述如下:1病机分型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论因瘀血而致经水不利引起痛经的证治。《丹溪心法》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经候过而作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理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依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解释,并以此为指导发展了独特的治疗技术犤1犦。同时采用现代医学研究技术对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研究使中医疗法的疗效有了客观的依据。1中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对痴呆认识较早。《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瞀,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又《灵枢·天年》亦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矣…  相似文献   

14.
梅核气是中医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变较轻,后果不甚严重而对其深入研究者并不多,但患者往往思想负担较重。笔者从70年代开始对本病的发病、诊断、鉴别诊断、处方用药作了一些探讨,观察门诊病历SO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简述如下。l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记载梅核气的症状和治法者首推《金匾要略》,书中云:“妇人咽中如炙育,半夏厚朴汤主之。”另外,明确提出其症状并冠以“梅核气”病名者,应属《赤水玄珠》,其卷三提出:“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回:“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笔者在临床中体…  相似文献   

15.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当归、川芎、芍药、桂枝、吴茱萸、阿胶、丹皮、生姜、半夏、甘草、麦冬组成,用治妇人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而引起的崩漏,亦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或月经不调等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证》:“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为汉代张仲景作。它是祖国医学经典医籍之一,也是治疗杂病的最早专著。全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在《内经》脏腑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施治体系,为内伤杂病的证治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此书是学习和研究内伤杂病的基础书籍。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详细的论述,且历代医家多有争议,本文通过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作为总纲,阐述脏腑是如何在阴阳上体现对不寐的影响,使治疗时能更好的抓住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五脏各有所欲,各有所苦,《内经》早有明示。《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五脏之所欲、所苦,后世奉为圭臬。然其文简而义深,前贤论述又多随文释义,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则浅析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帝内经》涉及眩晕病的相关条文进行解析、归纳,可以认为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4个方面,分别是外邪侵袭、脏腑内伤、五运六气、气机失常。而与该病相关的脏腑主要为肝、肾、脑,同时足太阳、足少阳、足厥阴等经脉亦与眩晕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认为,眩晕病是由于本虚而风邪侵袭所致,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士奎就《内经》"辨病"与"辨病论治"的讨论提出:●有学者讲:"在中国医学书籍里始终没有讲到‘病’这样东西。"其实,《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防治疾病及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内经》中的"治未病"、辨病诊断、辨病因病机、辨病论治、专病专方、专药等中医临床医学论述,是《内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