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SHPT患者60例,其中手术组30例,非手术组30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P TH迅速下降;贫血逐步改善,同时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自第6个月起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SHPT患者在PTX术后可迅速降低iPTH水平并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方法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肾性贫血的护理对策。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共收治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30例,通过筛选决定手术方法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透析护理、术后的严格生命体征和钙磷比例的检测,饮食护理等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和好转。结论:手术方法治疗肾性贫血可以有效的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肾性贫血情况,提高机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度,纠正血液钙磷比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侧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tPTX+AT)对慢性肾脏病5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5期并发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药物治疗无效接受双侧tPTX+AT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存在肾性贫血分为RA组和非RA组。比较两组术前至术后18个月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用量。结果两组术后血清iPTH、Ca均明显下降(均P<0.05),Hct在术后3个月内相较术前下降,3个月后呈逐步递增趋势术后第12个月后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开始rHuEPO用量较术前差异显著(P<0.05)。非贫血组iPTH、Ca、Hb及Hct均低于术前(均P<0.05);贫血组iPTH、Ca均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PTX+AT是治疗难治性SHPT有效的手段,能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用量尤其对于术前不存在肾性贫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加部分前臂自体移植术的患者27例,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3,6,12个月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尿素清除指数(Kt/V)以及手术并发症等,并记录各时间段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数据。结果27例患者甲状旁腺切除(PTX)术后,iPTH水平自第1月起即显著下降至理想水平(P〈0.05),并在随后的12个月随访期间内,处于稳定状态。Hb及Hct在术后第3月开始逐渐上升,至术后12月时,分别为(119.2±8.7)g/L和(35.0±3.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PO用量显著减少,至术后12月时,减少至(6317.5±1327.4)U/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FIX可迅速降低iPTH水平并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10例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关节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①10例手术均成功,术中甲状旁腺位置与术前B超定位一致,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②患者术后骨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瘙痒感明显减轻;③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颈部甲状旁腺B超定位指导手术是可行的方法。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5例。均采取同一药物治疗,对照组行次全切除治疗,观察组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移植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钙、iPTH、磷、钙磷乘积及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前臂移植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各种骨病和钙磷代谢紊乱,如骨质疏松、骨折、顽固性皮肤搔痒、心血管钙化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目前临床上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近期的研究新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胸锁乳突肌自体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例肾原性SHPT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方式均为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胸锁乳突肌移植术,收集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钙、磷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钙、磷、PTH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有较大改善。低钙血症为常见并发症,共20例。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胸锁乳突肌自体移植治疗SHPT临床疗效确定,并发症较少,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治疗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资料,其中11例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Ⅰ组),4例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Ⅱ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和6个月患者血PTH、血钙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Ⅰ、Ⅱ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6个月血PTH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值分别为0.000 7、0.000 2,P<0.05;Ⅱ组:P值分别为0.011 6、0.019 6,P<0.05),两组PTH手术前后差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天:P=0.267 0>0.05;6个月:P=0.492 0>0.05)。结论对内科治疗无效的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旁腺全切 前臂移植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术后1天及6个月)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疾病(CKD)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发病率,评价药物及手术治疗CKD继发SHPT的效果。方法回顾统计CKD导致SHPT的发病、治疗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CKD进入肾功能衰竭期,SHPT发病率为49%,大剂量间歇冲击方案服用活性维生素D 3个月,可使甲状旁腺素(PTH)降低50%以上,采用小剂量持续口服法PTH降低20%。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SPTX)复发率为12.9%,甲状旁腺全切术(TPTX)后低血钙发生率为54.5%。结论 CKD导致SHPT的发生较普遍,根据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应用不同剂量活性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PTH,难治性SHPT采用甲状旁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58例(60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5例(46枚)患者行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13枚)行球囊辅助下栓塞,1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并随访2~ 60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21例患者行动脉造影或MRA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栓塞程度:0级栓塞14个,1级栓塞29个,2级栓塞15个,3级栓塞2个.手术相关并发症8例,其中5例为血栓栓塞并发症(4例为支架辅助栓塞,1例为球囊辅助栓塞).平均随访13.9个月,mRS 0分42例,1分8例,2分3例,3分2例,4分2例,5分1例.3例复发,2例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栓栓塞事件是主要并发症,主要见于支架辅助栓塞病例,抗血小板凝集不充分是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旁路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腋-股动脉旁路术治疗的35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其中有间歇性跛者5例,下肢静息痛11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9例.闭塞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29例、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夹层1例.术式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19例,腋-单侧股动脉旁路术16例,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术后患肢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远期随访时间3~80个月,总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81%.结论 腋-股动脉旁路术具有侵袭性小,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脑积水及脑积水分流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大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向枕大池中注射250 mg/mL高岭土混悬液0.05 mL,对照组用同样方法向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0.05 mL,34只完成脑积水模型的实验组大鼠,再根据观察时间随机分成A(3d)、B(1周)、C(3周)、D(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d)、E(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35只完成脑积水对照组大鼠,随机再根据观察时间分为A1(3d)、B1(1周)、C1(3周)、D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3d)、E1(3周脑积水模型分流术后1周)组.D、E组在显微镜下分别行侧脑室-皮下分流术,D1、E1组大鼠用和D、E组大鼠相同的方法,只是不放置分流管,通过脑室病理切片,MR观察脑室系统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脑积水症状逐渐加重,分流后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症状得到改善.脑织织切片脑室指数测定:A组为0.165±0.076,B组0.293±0.096,C组0.487±0.133;对照组各亚组各对应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为0.029±0.010.A、B、C组和A1、B1、C1组比较均P<0.001,A、B、C组间比较P<0.05.D组侧脑室指数0.322±0.054,E组0.031±0.012,分别与D1、E1组比较,D、E组间比较均P<0.001.结论 高岭土枕大池注射法制作的大鼠交通性脑积水模型及脑积水脑室-皮下分流术模型,适用于脑积水发病机理及分流术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对脑积水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2年6月3个月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并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等来综合分析和评价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2012年4、5、6三个月儿科总病例数为334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数为325例,占总病例数的97.3%;其中频次、剂量供用不合理占用药病例数的36.3%;联合用药病例数占51.3%.结论 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及品种选择基本合理;用药的频次及用量还需进一步规范;联合用药频率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ASP 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PHI 30R)治疗非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为T2DM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0例非初发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P 30和PHI 30R治疗,剂量稳定后维持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馒头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及馒头餐后2 h C肽(2hC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功能。结果 治疗后,ASP 30组FPG(7.28±1.65) mmol/L、2hPBG(9.39±1.31)mmol/L、HbA1c(7.18±0.97)%、HOMA-IR(0.49±0.25)均较治疗前[(9.34±3.72)mmol/L、(13.26±3.30)mmol/L、(9.22±1.95)%、(0.85±0.60)]明显下降(P<0.05);同样PHI 30R组FPG(7.90±2.84 mmol/L)、2hPBG(10.87±2.78 mmol/L)、HbA1c(7.02±1.26)%、HOMA-IR(0.65±0.31)也较治疗前[(9.11±2.91)mmol/L、(12.58±3.23)mmol/L、(8.81±1.66)%、(0.93±0.39)]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组的FCP、2hCP、HOMA-β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示,ASP 30组治疗后的2hPBG(9.39±1.31 mmol/L)更低于PHI 30R组(10.87±2.78 mmol/L)(P<0.05),而其他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SP 30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优于PHI 30R。ASP 30和PHI 30R均能明显改善非初发T2DM者胰岛素的敏感性,但ASP 30并不占优势,而二者均未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琪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4):307-310
2013年3月底中国上海确诊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了科学认知和有效防范这一新发传染病,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治策略以及H7N9禽流感病毒的特性等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采用1%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麻醉.距梨状肌下缘远侧约1.5 cm处切断坐骨神经,切除远端1~2 mm,采用无创伤线(10/0)做神经外膜+束膜缝合.A组:局部注入2.5s神经生长因子0.3 μL.B组:坐骨神经缝合处注入生理盐水0.3 μL.术后2、4、6、8周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光镜观察,8周时神经电生理检测、电镜观察,观察局部给药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结果 A组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B组,在取材时发现A组缝合处神经愈合良好,B组有1例神经瘤和1例感染.A组神经传导速度快[(11.04±0.34)m/s]、潜伏期短[(1.84±0.16)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厚、直径较大、数量多、排列规则,再生良好.B组神经传导速度慢[(8.94±0.37)m/s]、潜伏期长[(2.19±0.25)ms],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较小、数量少、排列不规则,再生较差.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NGF局部给药具有明显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选择喉罩型号的方法在使用中的效果,比较术后咽喉部并发症.方法 择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按照实际体重选择喉罩;B组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再根据体重选择喉罩.患者入室,常规行全麻诱导,插入选定型号的喉罩.行喉罩的通气和对位检查,各项检查完成并达到满意后固定,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间隔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手术结束患者清醒后,拔除喉罩,观察并记录喉罩上是否带有血丝.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喉罩密封压(21.00±2.08)cmH2O要低于B组(24.00±2.83) cmH2O,B组的插入时间(15.05±2.56)s短于A组(16.95±3.20)s、咽喉部黏膜损伤发生率最低(5%)、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最低(1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达到选择喉罩完成通气的目标,但按照标准体重计算,对咽喉部黏膜的损伤更小,咽喉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并探讨其病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3例NSCLC患者肿瘤细胞和44例患者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和间叶标志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细胞为52.4%,显著低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70.5%(P<0.05),且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丢失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表达丢失显著正相关(r=0.539,P<0.05);在低分化腺癌为34.4%,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的61.7% (P <0.05),在男性肺癌患者为43.2%,显著低于女性患者的64.5%(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Vimentin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细胞为36.4%,显著高于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20.5% (P <0.05),且癌细胞vimentin表达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显著正相关(r =0.814,P<0.05);在低分化腺癌为62.5%,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30.0% (P <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与vimentin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8,P>0.05).结论 EMT现象存在于NSCLC,且在低分化腺癌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