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8±3.4)个月。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和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93%(57/6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于术后1周及1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 scale,VAS)评分及改良的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有明显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术后1周优良率达93.0%,术后1年优良率达94.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年内疗效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型椎间盘突出(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骨一科收治30例接受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治疗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2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14~21岁,平均年龄(18.50±2.13)岁;体重指数15.95~31.60kg/m2,平均体重指数(22.04±3.71)kg/m2。收集术前和术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以及围手术期数据。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5.63±14.1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3±31.57)min,(6.13±2.03)d,出血量(8.30±6.17)mL。随访期间,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患者的优良率为86.87%(26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外伤致腰腿痛加重行二次手术。结论靶向穿刺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TED)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采用PTED下椎间盘切除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采用ODI评估患者腰椎生理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3、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1、3、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 0.05),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呈明显降低趋势(P 0.05),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 0.05)。术后4例出现术侧足拇趾麻木,2例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未出现神经根或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TED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6年12月,采用靶向穿刺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1例,其中男90例,女41例,年龄18~44岁,平均(33.50±7.55)岁。采用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本组1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虽发生4例硬膜损伤,但无不良后果。手术时间平均(112.84±26.2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7±26.33) ml。随访12~28个月,平均(17.41±6.20)个月。腿痛VAS评分由术前(5.89±1.06)减少至术后12个月(1.02±0.75)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3.17±1.51)减少至术后12个月(0.99±0.90)分;ODI评分由术前(55.15±10.86)减少至术后12个月(10.76±6.78)分,而JOA评分由术前(8.91±4.10)分增加至术后12个月(26.29±2.29)分,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术后1个月优良率98.47%,术后6个月优良率94.66%,术后12个月优良率91.60%。本组131例中,原间隙复发5例,复发率为3.8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靶向穿刺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5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4例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4.6 min;手术出血量15~40 m L,平均24.0 m L;住院天数3~7 d,平均4.3 d;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88±1.33)分,术后12个月为(1.96±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67±1.27)分,术后12个月为(1.8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值为(68.8±8.4)%,术后12个月为(2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PETD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12例;年龄30~55(35.2±6.4)岁;L3,46例,L4,522例,L5S110例。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麻醉,透视下双侧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4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双侧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双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应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1、3、6、12月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从双侧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神经根进行减压,可以有效应用于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2018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6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的为TESSYS组,共34例,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的为开放组,共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VAS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ESSY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早期并发症1例,开放组早期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随访6~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3个月,TESSYS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12个月,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TESSYS组优良率94.12%;而开放组优良率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TESSYS术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引起神经根管狭窄,利用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方法对20例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椎间孔镜下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前平均腰痛VAS评分为5分,术后即刻为1.5分,术后3个月为0.5分。术前平均腿痛VAS评分为7分,术后即刻为0.3分,术后3个月为0.1分。1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2例患者为良。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椎间孔镜可对突出的腰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以及黄韧带进行减压,有效地扩大神经根管,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2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42±15.5)min。住院时间5~7(5.6±0.7)d。1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5.4±3.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9(7.5±0.8)分,术后为0~3(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为40.0%~82.9%(74.6%±13.1%),末次随访时为8.6%~14.3%(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例,良7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43例(70个退变间盘)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82岁,平均44.7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7个月。突出节段:L3.,44个,L4,536个,L5S130个。椎间盘退变分级:Ⅲ级42个,Ⅳ级28个。经椎间盘造影、透视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5h,平均1.4h;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7d。43例均获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发生脑脊膜破裂1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4例,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前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术前ODI指数为(74.22±16.61)%,末次随访为(17.88±8.20)%,术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7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2090 min,术中出血量2035 ml。术后即刻腰腿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中发生硬膜损伤、导针断裂各1例,术后发生神经根损伤、下肢感觉障碍1例,水肿反应1例。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根据改良Macan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高。仅1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下肢轻度感觉障碍,经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责任节段确认方法、手术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2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入路内窥镜技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中采用神经根牵拉试验验证手术效果并确定责任间隙。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采用Macnab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8个月,平均26.5个月。患者术前腿痛及腰痛的VAS评分分别为(6.6±1.9)分、(3.3±1.6)分,ODI为(68.9±15.0)%。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腿痛及腰痛VAS评分分别为(0.7±0.7)分、(0.6±0.7)分,ODI为(14.6±5.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nab评价标准评价,优20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6%。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应用内窥镜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及定位非常重要,多数邻近的2个间隙突出可以设计单切口完成,局部麻醉术中的神经根牵拉试验可以作为最后明确责任间隙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操作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对20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腰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男8例,女12例;年龄33~60岁,平均47.5岁。病程3~10年,平均6年5个月。比较分析20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末次随访时优1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18/20)。结论在熟悉掌握操作技术的前提下,使用椎间孔镜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疾病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VAS评分标准,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7.50±1.27降至4.80±2.44,(P〈0.05);ODI评分由39.70±16.69降至36.30±17.37,(P〈0.05);优良率为30%。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对再发的神经根腹侧压迫,是有效而有优势的,但就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影响其临床症状的因素较繁杂,多数情况下因背侧瘢痕粘连或内固定占位不良等限制,椎间孔镜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处理的,总体疗效低于再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改良TLIF(通道组),44例采用非通道改良TLIF(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椎旁肌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痛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康复策略采用早期功能锻炼与腰椎稳定的原则进行,手术效果按照视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89.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办法:采用有效的康复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复发,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25~130 ml。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3例1周内复发,2例行PTED返修,1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术后9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1.4%。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