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尤华彦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41-144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诊PCI术后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参附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治疗14-21d后QRS波记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LPO显著降低,SOD明显升高.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于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梗死进展,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退热效应、抗心肌损伤作用及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 73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硝酸甘油、溶栓、β-阻滞剂、酸抑制剂等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开始发热时间较对照组延迟,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发热天数短于对照组;肌钙蛋白 T(cTnT)的降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缩小.随访 2年治疗组心肌再梗死、心脏性死亡的例数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AMI有良好的延迟发热和退热效应,有明显的抗心肌损伤和缩小梗死面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CD63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盾叶冠心宁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PAC-1、CD62p、CD63水平,并统计治疗4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2组PAC-1、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内观察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溶栓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再通患者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CK恢复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周后左室收缩功能和心功能、心电图ST段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低于对照组,CK及CD—MB峰值时间及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患者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有助予缩小其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对保护缺血心肌和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内皮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指标、内皮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内皮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状态,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葛根素组(3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500mg/d,疗程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游离脂肪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C-反应蛋白水平及用Ideker QRS记分法测定梗死面积。结果治疗前血浆自由脂肪酸、MMP-9、C-反应蛋白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43、0.42、0.39,P<0.01);与治疗前比较,葛根素组自由脂肪酸、MMP-9及C-反应蛋白分别降低30%、41%、23%,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可明显缩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可能与降低血浆自由脂肪酸、抑制炎症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溶栓、抗凝、稳定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左心室舒缩功能及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和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对前列地尔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前列地尔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5 d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结果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5 d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4/36),4例在药物滴注后3 h均可自行消退并继续使用。对照组未出现静脉炎。结论前列地尔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吸氧,解痉,抗感染,利尿,强心,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功能参数变化(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过敏、凝血功能异常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QRS记分法观察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组 (治疗组 )及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 <0 .0 1) ;而对照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略高于治疗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能显著限制并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4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前部内膜弧长(ASL)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PSL),治疗4周后同时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另外,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细胞数(CEC)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LVEDVI、LVESVI和ASL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及左室峰充盈率(PF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TPFR)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MDA、CEC显著降低,而SO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为预防及逆转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兔的心功能及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 将4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对照组、药物组,每组14只.采用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AMI兔模型,假手术组反穿线不结扎,各组均造模成功6只.假手术组、梗死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0.4g,每日3次,实验周期为3周,分别于术后2天、21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21天后处死家兔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术后梗死对照组及药物组即刻可见左室前壁及心尖部颜色变暗,搏动减弱,心电图显示两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持续弓背向上抬高并与T波融合;术后21天药物组与梗死对照组比较,LVEF增高(P<0.05),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术后2天比较,药物组术后21天LVEF增加(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能够显著降低AMI兔术后21天心肌梗死面积,增加LVEF,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对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4 5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TCA(PC TA组 ) ,并与同期 4 8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而未行PTCA者 (非PTCA组 )进行比较 ,分别观察入院时、住院 2 4h及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Killip分级 )和发病 3个月的心脏左室射血指数 (LVEF)。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 2 4h和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及发病 3个月的LVEFPTCA组均明显优于非PTCA组。结论 急诊PTCA能较好保护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电针内关穴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高频电针内关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内(治疗前、治疗5、15、30分钟,1、2、3、4、6小时)血压情况及治疗2周后血压、心功能、死亡率。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各时点升高血压的效果及2周后左心功能的改善等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2周后的死亡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电针内关穴可成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活血、益气中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特点。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致心梗后心力衰竭,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组(8 g·kg-1)、益气组(8 g·kg-1)、气血组(16 g·kg-1)、西药组(卡托普利10.125 mg·kg-1),另外有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于大鼠心梗后次日给药、疗程分别为4,8周。采用阻抗法测定心功能;病理染色图象分析测定左室腔周长和面积、单位面积内心肌细胞核数、单位面积内胶原的含量;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都改善了心衰大鼠左室收缩功能、减小左室腔面积、抑制胶原增殖、AngⅡ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活血组给药8周改善心脏指数(CI)、减小左室腔面积、降低心肌AngⅡ的结果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区别;活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益气药组。结论:活血、益气中药均有抑制心衰左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发展的作用,且活血组8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DanshenDrippingPill,CDD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对家兔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仅(TNF.仪)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治疗对AMl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对40只健康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40只建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DDP组、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术后24h生理盐水0.5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天灌胃;CDDP组:术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CDDP270mg/d溶入生理盐水5mL灌胃;单纯移植组:术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X10’个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标记HUCBMCs生理盐水0.5mL,生理盐水5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术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X10’个GFP标记HUCBMCs的生理盐水0.5mL,C.DDP270mg/d溶入生理盐水5mL灌胃。每组随机选取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术后1、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I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1eftventricularfractionalShorting,LV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TNF.Ot蛋白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测GFP阳性细胞。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功能指标LVFS及LVEF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术后1、4周均可见GF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治疗AMI,可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的存活率,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抑制促炎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蒌片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丹蒌片组给予丹蒌片超微粉混悬液3 g/(kg·d)连续灌胃5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天,3MA组分别于第1天及造模前15 min给予3MA 15 mg/kg腹腔注射。治疗5天后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缝线下穿不结扎。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TUNEL染色法评价心肌凋亡水平,TTC染色法评价心肌灌流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BNIP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1),心梗面积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LC3B、BNI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和3MA组LVEF、LVFS升高(P<0.05),心梗面积比以及心肌LC3B、BNIP3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丹蒌片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丹蒌片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坏死面积,提高心功能,从而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自噬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在急慢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心肌及左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5 2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TCA并植入支架治疗的AMI患者,按AMI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组(A组)和急性心肌缺血组(B组) ,每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分成2亚组。在PTCA术中,判定梗死相关血管(IRA) ,并评估干预前梗死相关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在PTCA治疗及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对IRA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术后第3周使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显像仪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行节段室壁运动分析。结果 A组形成侧支循环例数较B组多,LVEF明显高于B组,左室室壁瘤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CK -MB和CK峰值均明显比B组低,A、B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A、B组中各亚组比较,有侧支循环亚组的LVEF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亚组,左室室壁瘤形成的例数、CK -MB和CK峰值明显较无侧支循环亚组低,2亚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急慢性心肌缺血在发生AMI时,均可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而在慢性心肌缺血中,侧支循环形成较好,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AMI相关区域心肌的活性,限制AMI直接急诊PTCA并植入支架后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室壁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潘南金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改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潘南金组及对照组各40例,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潘南金组予潘南金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同时加服片剂2片/次,3次/d。对照组则予极化液静点,1次/d。2组均在CCU监护1周后转入普通病房,共治疗3~4周。结果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潘南金组为25%,对照组为65%,2组比较P<0.01。出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以上者,潘南金组为58%,对照组为45%,2组比较P<0.05。结论对AMI患者尽早应用潘南金治疗,可明显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可列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