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60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病例3960例,术后有60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取其切口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8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观察记录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在分离的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52株,革兰氏阴性菌有27株,真菌3株;其所构成比分别为63.41%,32.93%,3.66%。革兰氏阳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8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肠球菌属9株,链球菌10株,构成比分别为21.95%、15.85%、10.97%、12.16%;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孢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鲍曼不动杆菌7株,构成比分别为13.41%、9.76%、8.54%。通过分析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通过分析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结论发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医院应该采用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趋势,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住院时间>48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体格检查,并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同时抽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53.74%;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73.4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53%,革兰氏阳性菌占26.72%;四种常见的致细菌占65.53%,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四种常见病原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临床常用抗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Microscan WalkAway40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分离病原菌10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0株(79.9%),革兰阳性菌204株(20.1%)。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3%)、大肠埃希菌(18.2%)、铜绿假单胞菌(14.0%)、金黄色葡萄球菌(1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7.8%和47.1%,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在41%~6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3%。MRSA检出率为14.6%。结论我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 2018—2021年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变迁情况。方法:收集南开医院 2018年 1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住院和门诊患者临床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采用 VITEK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按照 CLSI 2020年版标准判定,数据采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 2 3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 147株,占 48.13%;革兰阳性菌 1 141株,占 47.88%;真菌 95株,占 3.99%。检出率前五位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1.78%)、人葡萄球菌(15.00%)、肺炎克雷伯菌(12.59%)、表皮葡萄球菌(9.74%)和屎肠球菌( 4.97%)。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0.58%和 12.67%。非发酵菌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 CR-AB)检出率分别为 52.94%和 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 MRSA和 MRCNS)检出率分别为 26.67%和 72.7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有增长趋势,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加,应密切关注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病原菌谱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自2011-10—2016-07诊治的53例创伤后骨髓炎感染处分泌物及术中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完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40例,阴性13例,阳性率75.47%。送检标本190个,阳性标本131个,标本阳性率68.95%。单种病原菌感染27例(67.50%),混合感染13例(32.50%)。培养出病原菌18种(共88株),革兰氏阴性菌45株(51.14%),革兰氏阳性菌42株(47.73%),真菌1株(1.14%)。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多重耐药菌(MDR)23株(26.14%),1株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机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结论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约各占一半,但MDR和耐药性均有所增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 2018—2021年我院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 2018—2021年天津市南开医院胆道感染病原菌,采用 VITEK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按照 CLSI 2020年版标准判定,数据采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汁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 4 9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3 306株,占 67.39%;革兰阳性菌 1 494株,占 30.45%;真菌 106株,占 2.16%。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 2.31%、12.99%。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 CRAB)检出率分别为 62.88%、 70.59%。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检出率分别为 45.71%、 64.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 /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均较低,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 VRE)检出率 0.67%。结论: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肠源性细菌为主,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菌增加,应密切关注胆道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颅内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药物耐受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术后颅内感染病人156例,采集病人的脑脊液标本,对脑脊液培养检查及培养的病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术后颅内感染病人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4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株,占42.2%,主要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84株,占57.1%,主要菌株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真菌1株(0.68%)。革兰阳性菌中耐药率较低的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普遍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绝大部分抗生素均耐药,仅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为0。结论术后颅内感染病人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革兰阳性菌更大,且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普遍较高。目前针对革兰阳性菌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奈唑胺或者万古霉素仍是有效的。革兰阴性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多黏菌素对其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血流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监测, 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21年1至12月所有分离自血培养的病原菌,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收集51家成员单位11 013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782株(25.3%), 革兰阴性菌8 231株(74.7%)。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 141株(37.6%)、肺炎克雷伯菌2 076株(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 078株(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7株(6.3%)、铜绿假单胞菌401株(3.6%)、屎肠球菌397株(3.6%)、鲍曼不动杆菌308株(2.8%)、粪肠球菌296株(2.7%)、阴沟肠杆菌276株(2.5%)和其他克雷伯菌属233株(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行率分别为25.3%和76.8%, 未检测到对糖肽类和达托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比罗的敏感率>9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肛周脓肿相关致病菌的分布以及药敏特点,为其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结果 146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占87.8%;革兰阳性菌19株,占12.2%。数量在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09株(69.9%)、肺炎克雷伯菌18株(11.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5.8%)。156株细菌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34株,占21.8%,除1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余均为大肠埃希菌。对革兰阴性菌,前3种敏感抗菌药物分别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西丁,前3位耐药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四环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对革兰阳性菌,前3种敏感抗菌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前3位耐药的抗菌药物为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并列)、环丙沙星及四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并列)。结论肛周脓肿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分离出18种病原菌共71株,其中6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9株(占6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株(占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率为37.9%,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产生率为2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的产生率呈增高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SB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