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梗死后30d作为时间判定标准,分为存活及死亡2组,观测包括年龄、性别、意识水平、梗死半球等12项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判断其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检验表明,意识水平、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去骨瓣减压术等5个因素为影响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梗死半球、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发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血中白细胞计数等7个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对于伴有意识障碍、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必要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50例和正常血尿酸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尿酸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血尿酸组(P<0.05);高血尿酸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尿酸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血尿酸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监测血尿酸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00例和尿酸正常组100例,住院期间死于本病者为死亡组,好转出院者为存活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预后。结果尿酸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高尿酸血症组,脑梗死病死率尿酸正常组(4%)较高尿酸血症组(16%)低,存活组血尿酸均值(403±60)μmol/L低于高尿酸血症组(480±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情况,为预防老年脑卒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老年志愿者和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患者血尿酸值,并进行比较。患者经治疗康复后再进行一次血尿酸检测,并与发病时的水平进行比较。对所取得的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期的的血尿酸含量比健康老年志愿者高很多。患者发病时的血尿酸含量比经治疗康复后的血尿酸水平高出很多。表明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含量升高和老年脑梗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预防老年脑梗死发生有临床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了9个可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发病后四周末与入院时减少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百分数为标准,进行前瞻性、单因素和多因素联合分析的研究。结果对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研究表明,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主要相关因素有:院外延误时间、高血压、高血糖、卒中后抑郁、体温、早期康复、内科并发症。结论减少院外延误时间,适当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预防和治疗内科并发症,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体温的处理,尽可能地早期康复治疗,对增进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血尿酸水平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中学生(青少年)血尿酸水平情况,探寻血尿酸升高的原因以及能否早期干预。方法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血尿酸检测大于440μmol/L的共计315人,阳性率8.4%,其中男性295人,阳性率16.1%,女性20人,阳性率1.1%,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不同年龄段之间血尿酸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中学生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与饮酒、饮食结构以及日常的活动量有关,应该引起注意从而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8月来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7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48~79岁,平均年龄59岁,经过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并且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为对照组。将同期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患者78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7~76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的患者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并经头颅CT检查证明为脑梗死,患者符合均按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采用空腹12小时后次日清晨采集肘静脉血4ml,在3小时内检测,样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血清UA、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HDL),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脑梗死组患者血屎酸浓度增加的检出率为46例(58.97%),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增加的检出率为7例(7.1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血清UA、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明显提高,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尿酸与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并进行出血性脑梗死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分析。方法从血压、血糖、血脂、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分析了4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出血情况。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糖越高,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X^2=24.0594,P〈0.001);血压越高,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X^2=13.2149,P〈0.01);脑梗死面积越大,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X^2=-88.8766,P〈0.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X^2=25.3241,P〈0.001);但血脂值的高低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低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在治疗上用抗凝疗法或用溶栓疗法对出血性脑梗死与非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血糖、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等因素关系密切,应对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8年3月收住的926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疑为脑栓塞、皮质梗死、溶栓治疗、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房颤疑为脑栓塞、皮质梗死、进行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或MKI,以早期发现出血性梗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例组)与7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尿酸、血脂、血糖、尿素、肌酐水平, 分析血尿酸等指标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以及血尿酸与脑梗塞患者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血尿酸与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存在正相关性,与血糖、住院时间均存在负相关性,与年龄、病程均不存在相关性。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脑梗塞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尚不能确定(比值比:0.998,95%可信区间:0.996~1.000, 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低于正常者,尿酸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123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进行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为: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5)。提示:早期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脑梗塞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6例患者按病因分为心肌梗死组(69例)、脑梗死组(72例)和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65例);7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UA、Fib水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V、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UA、Fib、MPV、LDL-C指标的改变无交互效应(P>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患者的PDW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C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和APOB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和APOA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PDW、PCT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1)、对TG、TCH、APOB、APOA1、HDL-C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糖尿病合并首次脑梗塞(A组)、42例糖尿病合并再次脑梗塞(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与36例单纯糖尿病(C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相比较。结果 A组、B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均高于C组,且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对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ACI患者123例,根据神经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为56、39、28例,另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所有对象来院时予即刻抽血检验血清尿酸(UA)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情况,并计算 Crouse 积分。结果:中、重度组的血 UA 水平、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率较轻度组、健康组均显著升高。中度组的 IMT、Crouse 积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重度组的 IMT、Crouse 积分水平较健康、轻度、中度组均显著升高。ACI 患者的血 UA 水平与 IMT、Crouse 积分水平呈正相关,稳定性、不稳定性斑块 ACI 患者 UA 水平较无斑块者显著升高,其中不稳定性斑块组 UA 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进一步升高。结论:血尿酸升高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尿酸水平越高,斑块性质可能越不稳定,脑梗死发生时程度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erum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波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2/2013-11月在广医三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2 h的脑梗死患者60例,测量其72 h、第7 d、第14 d的NSE,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不同亚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血清NSE含量以及患者不同时间的NSE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变化与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TACI)组血清中的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余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ACI)组以及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组较对照组以及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A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CI组的NS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NSE高峰值在发病72 h后,发病第7 d后较前有所下降时较前有所下降。血清NSE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重型患者血清的NSE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型组,中型组较对照组以及轻型组明显升高,以上数据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I患者血清NSE含量可对病灶大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给出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有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7例(A组)、2型糖尿病患者35例(B组)和健康对照者24例(C组)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1)A组的TG、LDL-C、FBG、HBA1C、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3组之间血尿酸、IMT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IMT具有相关性(r=0.442,P﹤0.01)。结论血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cy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部分患者2周后复查血浆Hcy水平,并与入院时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性别、叶酸水平在血浆Hcy的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78、-0.239。病例组患者2周后血浆Hcy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性别、叶酸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