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RNA干扰 (RNAi)是一种新发现的通过 ds RNA介导的特异同源靶基因沉默途径。 RNAi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RNase 样核酸酶切割 ds RNA而生成 2 1- 2 3nt的 si RNA和 si RNA引导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 (RISC)降解同源性靶基因 m RNA。在某些生物体中 RNAi具有放大效应。通过将 - 2 1nt si R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 RNAi技术不仅可避免非特异干扰素反应 ,更重要的是还可介导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最近将 RNAi应用于许多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基因沉默效果 ,预示 RNAi有望成为一种预防、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RNAi)是指由双链RNA始动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Fire等首先用这一术语描述双链RNA阻滞线虫基因表达这一现象。现已证实,RNAi不仅存在于线虫,也存在于昆虫、植物、真菌和脊椎动物。1999年Tuschl等将果蝇胚胎提取物中小RNA介导的靶mRNA降解,提出了RNAi的作用模式:大于30个碱基对的长双链RNA(dsRNA)被加工成21~23nt的小干涉RNA(siRNA),后者可介导特异性mRNA的降解。如今RNAi在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肿瘤和病毒的基因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相德  朱小东 《广西医学》2008,30(4):521-52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基因沉默(genesilencing)。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信使RNA(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因RNAi所致的基因沉默发生在转录后水平,所以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及其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思  王彪 《医学综述》2008,14(6):821-823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介导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小干扰RNA(siRNA)是RNAi作用中的效应分子。RNAi技术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等热门领域。现就RNAi作用机制、siRNA的制备、设计及RNAi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RNAi是一种细胞内导入与特定基因序列相同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从而特异关闭基因的新方法。随着dsRNA对靶mRNA抑制作用的特异性高效性的确认,RNAi技术得到广泛重视。如今,RNAi技术的新基因筛选、基因功能的鉴定、基因治疗和获得抗病毒植株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RNA干涉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引起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具有序列特异性和高效性,RNAi作为一门新的基因阻断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及基因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RNAi作用机制以及在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右江医学》2016,(2):207-210
<正>自从1998年Fire等[1]证实Guo等[2]发现的正义RNA抑制同源基因表达的现象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以来,RNAi技术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RNAi技术是利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降解细胞内同源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从而阻断特定基因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节辣椒素受体1(VR1)基因表达,对VR1基因的功能及疼痛的基因治疗进行基础研究。方法;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干扰VR1基因在猴肾Cos-7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应用RNAi技术特异性抑制了VR1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浓度的增加,VR1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应用RNAi技术可抑制VR1基因的表达,为开发更有效、安全、合理的镇痛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基因调节机制,被称为RNA沉默或者是RNA干扰(RNAi)。虽然RNAi基因调节的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科学家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治疗作用上,特别是抗病毒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利用小干扰RNA(siRNA)阻止乙肝病毒复制的多个成功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离使用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 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可由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干扰RNA(sm...  相似文献   

12.
RNA干扰(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信使RNA被降解,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从发现RNAi现象以来,对RNAi的了解已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从最初的,对其干扰模式的预测,到如今,能够精确了解RNAi在多个物种中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多面性。RNAi技术也已经在很多领域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RNAi)是细胞内由双链RNA诱导降解与其配对的特定mRNA的过程。细胞内双链RNA在酶的作用下,形成20-25碱基大小的小干扰RNA(si RNAs),由si RNAs进一步掺入多组分核酸酶并使其激活,从而精确降解与si RNAs序列相同的mRNA,抑制该基因在细胞内的翻译表达。介绍了RNA干扰的分子机制、制备方法、以及RNA干扰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RNA干扰(RNAi)指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导入细胞时,该序列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并导致基因表达的沉默。小干扰RNA(siRNA)是RNAi作用的主要介质。其可经体外合成再转入细胞,也可通过各种载体内源性表达。RNAi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通过RNAi抑制肿瘤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一种逆转肿瘤耐药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micro RNA346基因多态性的毛细管电泳(CE)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血液/细胞/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micro RNA346目的基因,BciT130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用CE测定。对CE筛分介质质量浓度、分离电压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筛分介质质量浓度为10 g/L分离电压为12 kV),分别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样品micro RNA346酶切产物,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优化的CE实验条件下(筛分介质质量浓度为10 g/L,分离电压为12 kV,25 min内可完成micro RNA346基因酶切产物检测。方法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0.63%,日间RSD为1.49%~1.56%。用该法测定了96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样品和43份正常人样品,结果均为micro RNA346 Ⅰ型,未发现micro RNA346 Ⅱ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高效、快速、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micro RNA类小分子RNA基因多态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孙平 《医学综述》2011,17(2):164-167
RNA干扰作用(RNA i)是通过双链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RNA i主要是指dsRNA分子进入细胞内,特异性降解与之同源的mRNA,从而特异高效地抑制相应基因表达活性的现象。近年来,RNA i以其高特异性、高效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手段,在功能基因组学、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对RNA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类核糖核酸酶P是具有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根据靶RNA设计的外部引导序列(EGS)能与靶RNA碱基互补结合,形成类似前体tRNA的二级结构,从而引导人类核糖核酸酶 P对靶RNA进行特异切割。因此,基于人类核糖核酸酶P的EGS技术能在mRNA水平抑制病毒及肿瘤靶基因的表达,在抗肿瘤、抗病毒等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从甘草不同器官中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为研究甘草药用成分合成酶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奠定基础。方法比较异硫氰酸胍法、柠檬酸钠法所提取的甘草根木质部、根皮部、根茎、叶中RNA的纯度和得率。结果异硫氰酸胍法能从根的木质部、根皮部和根茎中提取出质量较好的RNA,但不能从甘草叶片中提出RNA;柠檬酸钠法能从叶片中提取出质量较高的RNA。结论异硫氰酸胍法和柠檬酸钠法分别是提取甘草根木质部、根皮部和根茎及叶片中R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