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药引与引经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年来 ,我们在辅导执业药师考试的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学员将药引与引经药两者混为一谈。而一些书报也认为药引与引经药含义相同 ,如《中医大辞典》谓 :“药引 ,指引经药 ,即方中使药 ,又称引经报使……”。《中药通报》1987年第1期中“中药药引初探”一文谓 :“中药药引即是引经药”。《中国医药报》2 0 0 2年 6月 9日 7版谓 :“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就是使药”。笔者认为把药引称作引经药是不正确的 ,分析如下。药引是指医师根据药剂的性质或病情的需要 ,要求病家自备的一些药物或辅料 ,加入药剂中一同煎服。所以 ,药引在处方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2.
<正>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中的辅佐药物,其作用有二:一是引药归经,即把其它药物引导到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二是协助主药,起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它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明白的。目前,有些医生对药引不够重视,常常弃之不用,这样,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近几年来,西药提出了“药物——载体学说”,即用载体直接把药物送到病变部位,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所谓载体,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服用中药的一种传统的做法——使用"药引",近些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药引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别看是普通的食物,却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药引的作用,一可补充成药的某些不足,协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二可引药归经增强疗效,引导药物更好地到达病变部位;三可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盐水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主要是滋补肾阴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常宜用淡盐水送服。一般用食盐2克,加水半杯溶化即可。  相似文献   

4.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这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引”即向导,有引经报使之意,是借用一些药物的特殊功能引众药直达病所,或引药力集中于某脏腑,以达增强疗效、解毒扶正和护胃矫味的效果。常用药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6.
<正> 引药又称引经药,在处方中属辅药范围,引药是引导处方诸药到达疾病所在部位的药物,古代各名家对引药的应用一直很重视,如苏州名医叶天士善以艾叶作药引,贺季衡先生善用东海夫人为药引(据笔者考评东海夫人即淡莱),现代医家拟方少用药引,这可能是由于古人将药引述说的过于神秘诡异,所用之引药多神奇怪诞所致,本文拟就此以现代药理学实验为基础,作一番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药引 ,是根据患者病情及医者所开处方内药物性质的需要 ,加入药剂中同煎或另制成汤汁送服成药。它是中药学中独特的配伍形式 ,是中药方剂的特殊组成部分。灵活运用药引 ,可增强药效 ,扩大药物治疗范围 ,减轻其毒副作用 ,故被历代医家广为运用。中医治病最讲究的是立方遣药。临床经常会遇到虽选方用药正确 ,祛病却难中鸱鹄 ,此时若于原方中加一二味药作药引 ,则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无怪清代药学家张睿中在《医学阶梯》一书中云 :“汤之有引 ,如舟之有楫”。尤在泾亦曰 :“药无引使 ,则不通病所。”药引的作用主要有 :其一 ,引药入经 ,直达病…  相似文献   

8.
百家园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则反映了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应用药引使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令邪有出路、防阴阳格拒、减毒、调和诸药、矫味的丰富经验。1 为药至病所而用引刘完素虽未专门论述引药归经的目的与意义,但其选用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以更好地发挥疗效的思想已昭然于所用方剂之中。如用保安丸(川大黄、干姜、附子、鳖甲)治疗症积时,特  相似文献   

9.
彭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47-48
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临床实践中有的用作主药、辅药,有的为佐使药,犹如“导游”一样,将诸药引向一定的作用方向或作用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药引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起着引药的作用,同时根据每张具体处方药物的组成、药性特点、功能主治,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时间、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药引。由于药引自身的功效特点,还可以起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照顾兼病兼症、固护正气、矫除异味、便于服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服中药为何要用药引 ?祖国医学认为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 ,通达表里 ,内联五脏六腑 ,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药引”犹如导游 ,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 ,进行针对性治疗。若能辨证选用药引 ,则不仅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 ,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 ,从而弥补了它的不足 ,还减少了毒副作用。药引是以药物归经理论为基础的 ,药物归经则以中医的辨证方法为依据 ,如脏腑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等。根据以上辨证方法 ,药物的归经有以下几种方法。1 药…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药引?中医把能起到增强药物疗效和能起到引药归经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叫药引。先说能增强药物疗效的药引,风热感冒、高热、口渴时若以芦根、竹叶作药引,清热退烧的作用更强;风寒感冒,恶风怕冷时,若以生姜、葱白作药引,更有利于发散风寒;外感咳嗽、痰多时,若以鲜枇杷叶作药引,止咳祛痰更快;久咳无痰,口渴咽干,若以鸭梨作药引更有助  相似文献   

12.
古代“药引”的应用主要是起“引药归经”的作用,实际其运用得法,既能增强药效,又能节省药源和经济开支。但古代很多药引不易取到,后世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提炼和发展了药引,并使其作用逐步丰富起来。现将药引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引药在伤科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药可引导或促进或增强药物到脏腑、经络、组织、官窍等特定的部位,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用活络效灵丹治疗两腿疼痛,以鹿茸或虎骨为引药,认为病在左者,宜用鹿茸,鹿角,或鹿角胶作引;病在右者,宜用虎骨或虎骨胶作引:"一患者两腿痛而仅用鹿角胶,左腿愈而右腿如故,遂复用原方,以虎骨胶易鹿角胶,右腿亦出凉气如左而愈"[1].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引药是何等重要,而其作用也不可不加重视.引经药在伤科运用广泛,异远真人的跌损妙方中详细记载了各个部位的引药[2],一直是伤科引药运用的指南,但随着后世医家的努力,伤科引药不断得到丰富,很有必要再次总结,以便伤科医生临床运用时能够针对病变部位结合运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也谈引经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遣方用药,最重对证二字。但病有寒热虚实及病位的不同,同一功效的药物,也有作用部位的偏重之异。临床用药需要正中病位,才不至于诛伐无过。引经药正可以起到引导诸药直达病位的作用。自张洁古首创归经、引经理论以来,对引经药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常常与药引、使药等概念混为一团,运用上也不甚明确。如《中医大辞典》对药引定义说:“药引,指引经药,即方中使药,又称引经报使……”将  相似文献   

15.
药引,是中医特有的用药方式。中医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多为“使药”,能起到引药归经、提高药效、照顾兼症、调和药性、降低毒性等作用。张仲景《伤寒论》和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均有药引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788种中药,多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可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应用药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之效。  相似文献   

16.
开窍药对血脑屏障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开窍药作为“引药”的理论基础及对血脑屏障的作用。研究表明,开窍药作为“引药”对提高相关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引经药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经药 ,亦称“引经报使药” ,俗称“药引子” ,在中医方剂组成中称为“使药” ,常与君、臣、佐药相配伍而组成方剂 ,协同发挥最佳疗效。引经药是说用某一药物在治疗上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着显要作用 ,同时可引导其它药物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主导治疗作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 ,通过配伍引经药 ,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 ,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 ,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及病邪。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 ,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立了“引经报使”理论 ,他认为取各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疾病时,强调“药引”的作用。所谓“药引”是指有病家自己准备的,在治病处方中特别选定的某种药物,用来引导诸药直达病患处,使药物迅速发挥其疗效,加快治疗疾病的进程。常用的“药引”中有不少是食物,如生姜、芦根、葱白、大枣、醋、莲子、竹叶等。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服用中成药总是喜欢用白开水送服,其实有许多中成药用药引送服更为合适,忽视药引的作用是不可取的,药引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用,有时还兼有调和、制约矫味等功效。与中成药适当配合,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服用中成药千万莫“冷落”了药引。 酒 凡治疗体内寒湿痹、跌打损伤及妇女血寒经闭等疾患的中成药,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为佳。酒性辛  相似文献   

20.
中药引经药,可引药入经,有引经报使的意思,其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当辨明疾病所在何经、何脏而选用该经的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