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洁 《现代护理》2006,12(9):858-858
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化学感受器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存在于劲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而颈动脉体是体内最大的化学感受器组织的密集区,也是体内化学感受器肿瘤最高发部位,但偶尔也可发生于颈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节、纵隔、肺、腹部、腹膜后及四肢.颈动脉体瘤大部分为单侧,双侧极少,发生者多有家族史.我科于2005年11月14日收治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利君  黄健男  魏威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1):1007-1009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30例CBT患者术前除按常规护理外做好心理护理,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护理,采用改制的小儿肋骨牵开器进行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和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仅有8例出现神经麻痹,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改善了症状,未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论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讨论4例颈动脉体瘤行颈动脉切除和1例术中阻断颈动脉2h,剥除肿瘤后恢复颈动脉供血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负压引流,逐渐恢复活动,给予出院指导。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体外颈动脉压迫器,替代传统的手指压迫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压迫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有创检查诊断等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情况、神志变化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5月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单纯肿瘤切除、肿瘤切除+颈外动脉切除、肿瘤切除+颈外动脉切除+颈内动脉切除+颈总动脉分叉部切除、肿瘤切除+颈外动脉切除+颈内动脉切除+颈总动脉分叉部切除+血管重建术。结果患者术中出血100~1 000ml,术中输血0~1 600ml,术后复苏过程顺利。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症状,经积极治疗缓解外,余均顺利出院。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过程顺利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手术中应急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正确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完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1例患者除1例术后死亡外,其余均手术成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经11~96个月长期随访,10例患者无任何颅神经损伤表现及局部复发。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起源于颈动脉体,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2 2%[1],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罕见内分泌肿瘤,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 0%。研究[2-3]认为,CBT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中慢性低氧刺激有关。近来发现,大约3 5%的病例发生氧敏感基因的突变,因而认为此基因的突变也是CBT发生的一个原因[3]。临床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偶尔患者可出现疼痛并放射到头部及肩部。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临床护理也比较复杂。现将其近期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贯穿于该病的整…  相似文献   

8.
报告1988~2001年6例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手术配合.其中2例在颈丛麻醉下行瘤体剥离术,4例在低温(32℃)、全身麻醉下行瘤体剥离或合并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的结扎术.手术配合要点:精心作好术前准备;重视颈总动脉体外指压法;术中协助医师保持降温效果及各项用药;根据术式不同迅速备好各项物品.术后有3例出现头痛及恶心,4例伸舌偏向同侧,均于短期好转后出院,手术取得较满意效果.做好手术协作工作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 (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对 18例CBT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护理 ,Matas压迫训练 ;术后做好体位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护理 ,负压引流护理 ,观察切口出血情况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出现脑梗死 2例 ,神经麻痹 8例 ,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改善了症状 ,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 ,因此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患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经验。结果:6例患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患除声音嘶哑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成功、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6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体瘤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缺血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总结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做好血压管理、头颈部联合下肢共同制动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颈动脉体外指压训练;术后注意患者体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血管重建患者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3例,交感神经损伤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女性患者,28岁,藏族,发现左颌下肿物4个月,无疼痛及明显变化。查体:左侧颌下部局限性隆起,触之无压痛,质较硬,边界清。CT表现:平扫示左颈部颈动脉鞘区一大小约 2.8cm×3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行手术切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颈动脉体瘤病人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27例颈动脉体瘤病人均成功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呼吸困难;12例手术后并发暂时性脑神经损伤,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所有病人顺利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非嗜镉性副神经节瘤.好发于青中年,一般临床较少见,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式.手术易损伤颈内、颈外动脉和颅神经,且有时为了控制大出血压迫或阻断颈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手术风险高.我院1998~2010年共行颈动脉体瘤手术18例,其中1例术日自行放弃手术治疗,2例术中探查肿瘤与动脉分叉处包裹,家属放弃手术,余15例手术切除,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1990~1995年21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护理应包括心理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训练、颈动脉造影的护理及其他常规(备皮、备血、留置尿管、口腔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体位、呼吸道管理、切口的护理、术后用药的护理、病情观察。经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均获满意疗效,术后随访除1例术后1年死于心肌梗塞,另1例术后3年死于胃癌外,其余19例均健美操在。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起源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少见肿瘤,亦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颈总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紧密粘连,可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偏瘫。由于其发病率低、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以及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19.
侯军  吴静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89-689
颈动脉体瘤是头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体瘤 ,因其发生部位特殊 ,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 10例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年龄与性别 本组女性 9例 ,男性 1例 ,年龄 2 2~ 2 6岁。1 2 病程与发病部位 病程为 3~ 5年。发病部位为颈部胸锁乳头肌深面。 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无声音嘶哑及呛咳 ;1例曾发生阵发性胸闷 ,晕厥症状。 10例中有 8例为左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深面无痛性包块 ,2例为右侧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深面无痛性包块。体积最大为 6cm×5cm ,最小为 3cm× 3cm ,其中 4例为结节状 ,6例为分叶状。质地中等硬度 …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副神经结瘤(paragangliona)。CBT临床上少见,据统计占颈部肿块的0.22%,常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可有家族性,多为良性,可恶变。本病恶性颈动脉体瘤患病率为6%-10%,后期随访可增加到30%;不切除肿瘤,75%的无症状患者会发展成为有症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