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原发性纵隔肿瘤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河  陆巍  赵芝乔 《河北医学》2009,15(4):440-442
目的:总结近5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4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46例中畸胎瘤19例占41.3%,主要位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4例,占30.4%,主要位于后纵隔;胸腺瘤9例,占19.6%,全部位于前纵隔;淋巴瘤4例占8.7%,主要位于前纵隔。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淋巴瘤。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60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0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38例,畸胎瘤95例,神经源性肿瘤8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5例,其他肿瘤61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459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45例,术后死亡12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我院1971年至1994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97例(不包括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58例,女39例。年龄10~66岁,20~40岁之青壮年为多,平均34.7岁。畸脂类肿瘤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2岁。神经源性肿瘤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4.5岁。胸腺瘤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33岁。1.2肿瘤类别性质及部位见表1。30例畸胎痛中,包括实质性畸胎瘤20例,囊性畸胎瘤7例,囊实混合性畸胎瘤3例。26例神经源性肿瘤中,包括神经纤维瘤14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肿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我科于1995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 4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 3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6岁~ 6 1岁 ,平均年龄 31 7岁。其中神经源性肿瘤 16例 ,畸胎瘤8例 ,胸腺瘤 7例  相似文献   

6.
纵隔病变40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纵隔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67-1997年外科切除的405例纵隔病变组织进行分析。结果:男216例,女189例,中位年龄26岁;肿瘤及瘤样病变230例(56.8%),重症肌无力(MG)172例(42.5%);在肿瘤性病变中,胸腺肿瘤113例(49.1%)居首位,平均年龄40岁;生殖细胞瘤36例(15.7%),神经源性肿瘤30例(13%),淋巴瘤仅6例(2.6%),囊肿29例(12.6%)。前纵隔肿瘤165例(71.7%),主要为胸腺肿瘤;中纵隔肿瘤6例;后纵隔肿瘤30例,主要系神经源性肿瘤。非肿瘤性病变中,MG胸腺淋巴滤泡性增生145例(84.3%),无增生者27例(15.7%);MG伴胸腺肿瘤38例(22.1%),其中微小胸腺瘤12例(6.9%)。结论:MG胸腺伴有淋巴滤泡性增生者,预后好于胸腺非增生和胸腺瘤者,MG胸腺病理诊断对于发现微小胸腺瘤具有一定重要性。纵隔内胸腺肿瘤几乎占肿瘤病变的半数,国人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多数(84.3%)MG患者胸腺表现淋巴滤泡性增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62年8月至1987年8月共收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及囊肿16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临床资料1.性别及年龄:男性97例,女性64例。年龄为1~72岁。20~50岁共111例(占68.94%)。平均年龄为33.25岁。2.病理分类:神经源性肿瘤44例(占27.33%),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其次,纵膈畸胎瘤42例(占26.08%),肿瘤居前纵膈者40例,位后纵膈者2例。恶性变2例。胸腺瘤及胸腺囊肿共37例(占22.98%)。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0例。支气管囊肿及心包囊肿共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理类型中,以胸腺瘤(占42.0%)、畸胎瘤(占20.1%)神经源性肿瘤(占16.5%)最为常见,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5%。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理类型中 ,以胸腺瘤 (占 42 0 % )、畸胎瘤 (占 2 0 1% )和神经源性肿瘤 (占 16 5 % )最为常见 ,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 5 %。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 ,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纵隔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该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正中开胸V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分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正中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7例.其中胸腺瘤23例,占48.9%,畸胎瘤6例,占12.8%,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7%,其他纵隔肿瘤10例,占21.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出血量、胸引时间、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所有纵膈区域(除甲状腺)手术,应作为纵膈肿瘤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仍然以正中劈开胸骨行胸腺扩大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对1988-2001年本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无症状16例,有胸闷,气促,胸痛,发热,咳嗽等非特性征症状者22例,有特征性临床症状者10例。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率100%,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54%。结论 良性原发性纵膈肿瘤,除少数确有手术禁忌者外,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对恶性原发性纵隔肿瘤,应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瘤体较大的肿瘤或特殊类型肿瘤,应高度重视手术前后的处理,手术切口应尽量靠近瘤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EBUS-TBNA 检查的患者110 例。所有患者行 EBUS-TBNA 检查前接受CT 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进行初步筛查。在彩色多普 勒超声指导下,经活检针(18 G)对110 例纳入对象行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 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算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分析EBUS-TBNA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确Kappa 值。结果 经CT 或PET-CT 初步筛查,110 例受检者中, 疑似胸部恶性肿瘤81 例(73.64%),疑似结核病29 例(26.36%)。经手术病理诊断,81 例疑似胸部恶性肿瘤 患者中,75 例(92.59%)确诊为恶性肿瘤;29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22 例(75.86%)确诊为结核病。EBUSTBNA 诊断胸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49(95% CI :0.711,0.904)。EBUS-TBNA 诊断结核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31(95% CI :0.703,0.917)。EBUS-TBNA 诊断恶性瘤纵隔 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604(95% CI :0.697,0.825)。110 例受检者中,2 例(1.82%) 存在轻微不适,但均对该检查方式耐受。结论 EBUS-TBNA 对胸部恶性肿瘤、结核病及恶性瘤纵隔淋巴结 转移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诊断呈高度一致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以往2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和囊肿46例,其中以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和畸胎瘤最常见。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最可靠、简便的手段;CT是一种较好的辅助诊断方法。早期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本组手术切除率为95.7%。本文讨论了各种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了手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威 《安徽医学》2012,33(10):1322-132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116例患有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所实施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116例患者中,实施单纯性肿瘤切除术者84例(72.41%),扩大切除术者26例(22.41%),剖胸探查并切除者6例(5.17%)。结论将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为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实施手术治疗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后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94例纵隔肿物和淋巴结肿大者应用纵隔镜检查治疗,获取病理和切除肿物.结果其中79例CT显示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或经皮肺穿刺未找到病理细胞,纵隔镜检查后74例获得病理诊断,5例未获病理明确.另外15例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8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7例阴性者开胸术中摘除的纵隔淋巴结标本与纵隔镜活检结果均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经纵隔镜活检阴性,而手术切除标本纵隔淋巴结阳性者1例,1例探查.除1例因术后出血需再开胸止血外,本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肺癌临床N2和N3提供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认为良性肿瘤形态多规则,境界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明确。而恶性肿瘤一般较大,轮廓很不规则,对周围结构有包绕及侵蚀。文中还对不同类型纵隔肿物影像学检查定性诊断的要点及特征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纵隔肿瘤384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年来我院收治的3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 384例中,胸腺瘤147例,占38.3%,畸胎瘤70例,占18.2%,神经源性肿瘤66例,占17.2%,纵隔囊肿32例,占8.3%。X线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9.2%,而CT的基本符合率为92.4%;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336例,部分切除者29例,探查加活组织检查者19例。手术切除率为95.1%(365/384)。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1.6%。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经成立,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切口,恶性胸腺瘤手术治疗原则是即使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也应尽早将可切除部分切除,复发的胸腺瘤仍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0月~1989年6月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41例,且经病理证实。手术切除率92%,完全切除率76.3%,姑息切除率24.7%,手术近期死亡率4.8%。本文讨论了本病的发病率、常见症状及各种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