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el-2、bax、e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蜂胶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蜂胶总黄酮组,每组再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后1 d和3 d组,首先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各组bcl-2、bax、e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蜂胶总黄酮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bel-2表达阳性细胞数升高(P<0.01),bax、e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结论 蜂胶总黄酮能促进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bcl-2表达增强,减弱bax与easpase-3表达,从而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因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 3-硝基丙酸 (3-nitropropionicacid ,3-NP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和bcl- 2 /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 3-NPA 2 0mg·kg- 1 或生理盐水后 3d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分别采用TTC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3-NPA预处理对脑缺血 2h再灌注 2 4h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率、bcl- 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3-NPA预处理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减小 ,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bcl- 2表达增强 ,bax表达降低。结论  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 ,增强bcl- 2的表达 ,降低bax的表达 ,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分为模型组、模型 G-CSF组、假手术组。评定神经病学评分;免疫组化双标记法鉴定造血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后各时间点bcl-2、bax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模型 G-CSF组脑缺血24 h时,缺血脑皮层及海马区出现CD34/nestin共标记细胞,48 h共标记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模型 G-CSF组各时间点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结论大鼠自体造血干细胞可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G-GSF动员后,可能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使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并促进缺血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对全脑缺血 /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18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 3组 :对照组、CPR 2 4h组及生长激素组 ,每组 6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模型 ,停跳 5min后开始CPR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海马区神经元中bcl- 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长激素组bcl- 2表达明显较常规复苏组和对照组高 ,而TUNEL阳性细胞少。结论 生长激素可能促进复苏早期神经元表达抗凋亡蛋白bcl- 2 ,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减轻复苏后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颅脑创伤中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按照Marmarou's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创伤组和治疗组又分为伤后10 min、30min、3 h、6 h、24 h、48 h和72 h 7个时相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氧自由基中间产物丙二醛(MD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雌激素治疗组海马区MDA、bax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鼠脑创伤后,雌激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99Tcm-rh-Annexin Ⅴ显像检测单次放疗后早期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 Ⅴ的分布与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标记法标记rh-Annexin Ⅴ作为核素凋亡显像示踪剂。将小鼠肝癌细胞(Hca-F25)接种于小鼠右腋下部位;随机分为A(n=9,对照组)、B(n=10,放疗组)两组,B组另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B1组,n=4;B2组n=3;B3组,n=3)。8d后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cm时,B1、B2、B3组分别接受2Gy、5Gy、10Gy不同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1h后两组同时由鼠尾静脉注入99Tcm-rh-Annexin Ⅴ;4h后行SPECT显像并处死、取材,应用井型闪烁探测器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示踪剂分布,以%ID/g(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表示。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B组肿瘤组织的%ID/g、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多于A组(P<0.01);A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明显高于B组(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在A、B组中肿瘤组织的%ID/g与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801、0.846),而bcl-2蛋白表达与bax蛋白表达间无明确相关性;A组肿瘤组织内bcl-2、bax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的%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明确相关性;B组肿瘤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明确相关性,bax蛋白表达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921、0.723),而bcl-2?蛐bax比值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0.828、-0.687)。结论: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 Ⅴ的分布可以反映放疗后早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状况以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99Tc^m-rh—AnnexinV显像检测单次放疗后早期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V的分布与凋亡调控蛋白be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标记法标记rh-AnnexinV作为核素凋亡显像示踪剂。将小鼠肝癌细胞(Hca—F25)接种于小鼠右腋下部位;随机分为A(n=9,对照组)、B(n=10,放疗组)两组,B组另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B1组,n=4;B2组n=3;B3组,n=3)。8d后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cm时,B1、B2、B3组分别接受2Gy、5Gy、10Gy不同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1h后两组同时由鼠尾静脉注入^99Tc^m-rh—AnnexinV;4h后行SPECT显像并处死、取材,应用井型闪烁探测器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示踪剂分布,以%ID/g(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表示。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B组肿瘤组织的%ID/g、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多于A组(P〈0.01);A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明显高于B组(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在A、B组中肿瘤组织的%ID/g与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801、0.846),而bcl-2蛋白表达与bax蛋白表达间无明确相关性;A组肿瘤组织内bcl-2、bax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的%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明确相关性:B组肿瘤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明确相关性,bax蛋白表达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921、0.723),而bcl-2,bax比值与%ID/g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0.828、-0.687)。结论: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V的分布可以反映放疗后早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状况以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沈岚  谭洁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1):784-786,F0004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熊果酸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其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与杀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cl-2、bax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在体外对HT-29细胞有中度增殖抑制效应,在熊果酸作用下,HT-29细胞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征象,TUNEL法显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最高为11.63%,熊果酸的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HT-29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结论:熊果酸在体外对结肠癌HT-29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而caspase-9和bax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黄芪干预组(黄芪煎剂6 g·kg-1·d-1灌胃),每组12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Bcl-2、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Bcl-2、FasL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干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L阳性细胞表达减少,Bcl-2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结论:黄芪可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王锐  李焕英  王卫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16-33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 IL-1ra干预组。术后24 h断头取脑, 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 与局灶性脑缺血组相比,IL-1ra干预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结论 IL-1ra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姚晓璐  黄义久  姚炜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16-26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e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小剂量GBE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GBE治疗组(大剂量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光镜、TI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以及Bcl-2,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不同和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各给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组脑梗死体积与小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Bel-2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均高于缺血对照组,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则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与小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在脑缺血损伤急性期可增加Bcl-2的表达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王宁  刘洁  阎英  张硕  李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265-1268
目的研究PTTG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进行基因沉默实验,将PANC-1细胞分为三组(①.未转染PANC-1细胞、②.转染阴性对照siRNA、③转染siRNA-PTTG),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组③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率为18.4±2.4%;组①和组②凋亡率分别为7.5±2.0%和6.9±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③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组①和组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③、组①和组②间bax mRNA和蛋白表达没有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③caspase-3活性升高,与组①和组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PTTG下调PTTG基因表达导致PANC-1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caspase-3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挫裂伤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患者的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31例脑挫裂伤患者因颅内占位效应而行开颅减压术,术中切除部分脑组织,其中10例脑挫裂伤周围非坏死组织检测到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与bax的表达。结果 全部患者均表达bax,6例表达bcl-2,8例患者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1例p53阳性,bcl-2表达阳性患者预后好于bcl-2阴性患者。结论 脑挫裂伤患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坏死,然而细胞凋亡可以造成继发的脑损害。bcl-2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佳。促进bcl-2表达或抑制bax表达来预防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维生素K2(VK2)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MUTZ-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分析细胞凋亡率和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用RT-PCR技术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用发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细胞的凋亡率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并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和G2期细胞逐渐减少(P〈0.05),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P〈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且在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G1峰,即凋亡峰;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随着VK2浓度的增高明显下调(P〈0.05),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的活性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VK2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MUTZ-1细胞发生凋亡,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维生素K2的干预对荷瘤裸鼠肝癌肺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给予荷瘤裸鼠口服维生素K2(30mg·kg^-1·d^-1),另设对照组,观察两组裸鼠肝癌肺转移和生存期变化。结果:100μmol·L^-1的维生素K2与细胞共育6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28.5±1.6)%,与时照组(2.8±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spase-3mRNA的表达随着维生素K2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100μmol的维生素K2分别作用细胞24h和72h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5±0.250)和(0.603±0.098),与对照组比较(0.270±0.132)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肝癌细胞中未检测到bcl-2mRNA表达。baxmRNA的表达于用药前后无变化。维生素K2干预荷瘤裸鼠后,其生存期(83.6±5.18d)较对照组(58.2±9.47d)明显延长(P〈0.05);其肺转移灶(4.6±1.95个)较对照组(12±6.6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维生素K2能减少裸鼠肝癌肺转移率,能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IGF-Ⅰ治疗组(IGF-Ⅰ组)共三组.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O组用同样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IGF-Ⅰ组分别于术后30 min和术后3 h经后肢内侧皮下注射ICF-Ⅰ.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GF-Ⅰ治疗组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血浆淀粉酶和小肠病理评分均低于各相应时相点,于12 h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IGF-Ⅰ组与SAP组各相应时相点相比均显著降低[6 h:(13.88±1.73)vs.(19.00±2.78);12 h:(10.13±1.55)vs.(17.63±1.60);24 h:(9.50±1.07)vs.(17.25±2.76)],P<0.05;电镜示小肠组织病理变化较SAP组明显改善.bax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1.35±0.18)vs.(0.85±0.12);12 h:(1.21±0.21)vs.(0.86±0.24);24 h:(1.14±0.24)vs.(0.95±0.22)],6 h即达高峰,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24 h即接近SO组;caspase-3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相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0.78±0.01)vs.(0.55±0.04);12 h:(0.79±0.04)vs.(0.57±0.05);24 h:(0.81±0.06)vs.(0.55±0.01)(P<0.01)],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SO组和SAP组均较弱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GF-Ⅰ组各时相点的表达则明显增强[6 h:(0.65±0.07)vs.(0.54±0.04)vs.(0.57±0.06);12 h:(0.69±0.04)vs.(0.56±0.05)vs.(0.53±0.05);24 h:(0.72±0.05)vs.(0.54±0.07)vs.(0.58±0.08),P<0.05].结论 外源性IGF-Ⅰ通过拮抗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可以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 mRNA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