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明确姜黄有效成分在不同地区的含量差异,考察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与挥发油之间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姜黄样品,结合HPLC-UV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挥发油测定法分别分析姜黄中姜黄色素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的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功能对测定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姜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姜黄色素质量分数最大值约4.9%,最小值仅约0.2%,相差约24.5倍;姜黄挥发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达4.2倍。姜黄的传统道地产区含量优势明显,不同姜黄色素与挥发油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差异对姜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姜黄的产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提高其品质并推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黄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姜黄药材有效成分类姜黄色素(包括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挥发油的含量.方法 采用NUCLEOSIL 100-10C18(250 mm×8 mm,4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4%冰乙酸(体积比为40∶60,pH=3.0);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为420 nm,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方法考察姜黄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和挥发油成分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根据药典标准,姜黄素合格率为80%,挥发油均未达标.结论 通过检测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的含量可以为姜黄内在质量控制以及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性能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生育期、贮藏期和产地品种对姜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影响姜黄品质的因素研究 ,为姜黄优质种源选择、贮藏及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试验法和定期取样测定。结果 :母姜和子姜之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 ,姜黄素含量分别于 9月上旬和 1 0月上旬达最大值 ( 3.77% ,3.2 8% )。母姜挥发油含量于 9月上旬达最大值9.5 % (ml·g-1,下同 )。子姜挥发油含量随着子姜的逐渐形成和干物质累积而逐渐下降。子姜挥发油含量于收获时达 8.2 %~ 8.5 % ,不同产地品种 ,其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有差异。随贮藏年限的增加 ,根状茎中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姜黄宜在植株枯萎后即采收 ,贮藏年限以 3年内为宜。建议姜黄药材总姜黄素含量应不得低于 2 .5 % ,总挥发油含量应不得低于 7.0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姜黄、莪术、郁金中三种姜黄色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炳先  周欣  王道平  罗文武 《中药材》2004,27(11):813-8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姜黄、莪术、郁金中3种姜黄色素成分即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Ⅲ)含量.  相似文献   

6.
廖婉  张倩  孙良堃  董锋  刘芳  何宇新  李玲  侯曙光  李锐  肖洪涛 《中草药》2020,51(4):1076-1081
目的对姜黄属药材中萜烯缀合姜黄素类化合物(BCE)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建立针对BCE的定性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姜黄属药材中的分布情况;再利用UPLC法建立对姜黄、黄丝郁金及蓬莪术中的BCE及3个主要姜黄素(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定量分析,研究BCE在不同姜黄属药材中的含量差异及其与其他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在定性研究中,通过对BCE一级、二级裂解碎片及质谱裂解规律的分析,发现只有姜黄、黄丝郁金中含有该类成分,而蓬莪术中未能检测出BCE;在定量研究中,BCE及3个主要姜黄素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在99.407%~113.631%,RSD4%,测定发现姜黄中的3个姜黄素类成分明显高于另外2种药材,且BCE在3种药材中含量差异较大,姜黄中的BCE含量是黄丝郁金的4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够为更多BCE类新颖结构化合物的发现和分析提供借鉴,并为提升姜黄属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育期,贮藏期和产地品种对姜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姜和子姜之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姜黄素含量分别于9月上旬和1-月上旬达最大值(3.77%,3.28%)。母姜挥发油含量于9月上旬达最大值9.5%(ml/g,下同)。子姜挥发油含量随着子姜的逐渐形成和干物质累积而逐浙下降。子姜挥发油含量于收获时达8.2-8.5%。不同产地品种,其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有差异。随贮藏年限的啬根状茎中总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逐渐下降。年限为3年内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研究姜黄素(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3种主要姜黄素类成分在不同姜黄品系根茎内的动态积累规律,为姜黄规范化生产、适时采收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不同姜黄品系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姜黄根茎内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相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降低,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可将总姜黄素积累量作为姜黄适宜采收期的评价指标;缅甸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作为高姜黄素含量和高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优良育种 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川产姜黄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姜黄素类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总姜黄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辨状论质"理论,采用分光测色计对川产姜黄的切片与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结合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产姜黄粉末的颜色值L*、b*、ΔE*ab与姜黄素类各成分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4左右;颜色值a*与姜黄素类各成分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7左右。结论川产姜黄的颜色值a*相较于其他值相关程度更高,提示可通过姜黄粉末a*值预测和判断川产姜黄药材品质,从而验证"辨状论质"理论在姜黄药材鉴别中的科学性,为建立快速鉴别姜黄品质的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W Xia  X Xiao  F Liu  Z Su  C Qiao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7):423-4, 434, 447
OBJECTIVE: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species systematiza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of Curcuma drugs. METHODS: Colorimetry, TLC-colorimetry and water vapour distillat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curcuminoids, curcumin and essential oils of 34 samples of Curcuma produced in China.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contents of curcuminoids and curcumin are different upto an extent of over 100 times among the varieties of Curcuma, and those of essential oils to an extent of 6 times. But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samples of the same specie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There is also an obvious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curcuminoids and essential oils in the varieties of curcuma.  相似文献   

12.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图像模式识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表皮细胞平均周长、下表皮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圆形度、上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副卫细胞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副卫细胞平均周长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被毛情况、下表皮被毛情况等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体视形态学特征参数。结论 :国产姜黄属 11种共 21份材料系统整理为 6种、1种复合体和 2栽培变种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显微鉴定 ,科学可行 ,尤适于近缘品种和易混淆品种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13.
莪术不同种和居群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ISSR-PCR标记技术研究不同种及居群莪术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共8个居群的37个样本进行ISSR-PCR分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5条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34个位点是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86 4~0.999 7。Nei's基因多样性(H)指数为0.152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33 8,莪术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低于种间。结论:莪术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而居群内部的分化程度很低。不同居群的莪术与种的特性和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为莪术的品种鉴定及栽培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数值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中药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47个分类性状 ,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主成分析 ,对国产姜黄属植物进行数值分类。结果与结论 :首次将国产姜黄属植物系统整理为 9种 ,1种复合体、3栽培变种 ,澄清许多长期存有争议的分类学和鉴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Curcuminoids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molecules in turmeric, and poor bioavailability deters them from being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many health and wellness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a completely natural turmeric matrix formulation (CNTMF) and compare its bioavailability with two other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mulations, namely, curcumin with volatile oil (volatile oil formulation) and curcumin with phospholipids and cellulose (phospholipid formulation) in healthy human adult male subjects (15 each group) under fasting conditions. Each formulation was administrated orally as a single 500‐mg dose in capsule form, and blood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t various time intervals up to 24 h. The ingestion of the CNTMF was very well absorbed and resulted in a mean curcuminoids plasma Cmax of 170.14 ng/mL (Tmax = 4 h) compared with 47.54 ng/mL and 69.63 ng/mL for the volatile oil (Tmax = 3 h) and phospholipid (Tmax = 2.25 h) form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extent of absorption of total curcuminoids in the blood for the CNTMF was 6× greater than volatile oil formulation and 5× greater than phospholipids form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urcumin in a natural turmeric matrix exhibited greater bioavailability than the two comparator product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是提取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温郁金C.wenyujin等根茎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姜黄素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具有预防作用和显著的治疗作用。姜黄素可通过抑制结肠炎症、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性等发挥抗结肠癌的作用。主要综述了姜黄素对炎性驱动结肠癌的早期预防作用、结肠癌细胞的治疗作用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姜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产姜黄属植物叶表皮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 ,对姜黄属植物叶表皮结构和特征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结论 :姜黄属植物种间叶表皮特征无明显区别 ,但在气孔、副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密度以及被毛情况等方面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作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羌活中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目前羌活药材的质量现状,为制订羌活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和HPLC分别对22个羌活主产地的29份商品药材样品进行挥发油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份样品中仅3份的挥发油含量能达到2005年版药典的含量标准,产新药材中的不达标的比例达87.0%;统计结果显示,欲达到80%以上合格率的控制指标的挥发油含量应为1.63%,异欧前胡素为0.17%;样品的2种定量检测指标成分含量在采收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异欧前胡素在羌活和宽叶羌活间差异显著。结论:2005年版药典羌活挥发油含量标准过高,建议标准为不低于1.6%(mL·g-1);建议增加异欧前胡素为羌活药材质量的定量指标含量之一,标准为不低于0.2%(mg·g-1)。  相似文献   

19.
栽培措施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姜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密度和播种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姜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增加复合肥、过磷酸钙和尿素施用量有利于增加姜黄根状茎的产量。但随施肥量的增加,根状茎中姜黄素含量和挥发油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姜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2窝/m2,每窝播1个母姜。施肥量为过磷酸钙1000kg·m-2,尿素156.2kg·m-2,氮磷钾复合肥1250kg·m-2。灌溉和净作有利于提高姜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