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葡萄糖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代谢紊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50例萄糖代谢紊乱并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要对胰岛素、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GLU)、血清尿酸(UA)进行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否对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炎症因子(HOMA-IR)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UA)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再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的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进行对照分析。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对葡萄糖代谢紊乱有着密切关系,代谢综合症的主要部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医学治疗葡萄糖代谢紊乱时,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要引起临床医学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性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选择经B超和(或)CT证实的NAFL患者19例,用弹性酶治疗,剂量每次3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并行B超和(或)CT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降低(P<0.01),B超和(或)CT发现脂肪肝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弹性酶治疗NAFL有效,且安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肝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给予祛肝脂合剂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得出结论。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TC、TG、LDL-C、HDL-C等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酶学指标也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肝脂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祛肝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给予祛肝脂合剂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TC、TG、LDL-C、LDL-C等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肝功能酶学指标也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肝脂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干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6例,平均年龄(79.2±5.7)岁。分为非脂肪肝组和NAFL组。分析两组患者载脂蛋白B和其他代谢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NAFL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吸烟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FL与ALT、apoB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44、0.364,P〈0.05),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NAFL患者的TC、LDL-C、apoB、ALT、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Cr低。老年人发现NAFL后仍应干预血脂,进一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性肝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及就诊经B超检出的216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22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及胆囊B超、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胆囊炎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2);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较非脂肪肝组高无统计学意义(P=0.070)。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甘油三脂、空腹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0,0.028);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19)。结论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更易于伴见异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肥胖的关系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9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NAFL分为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分别记录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身高(H)、体重(W)、腰围(WL)、血压(Bp)、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脂、血清转氨酶、纤维蛋白原(FIB)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NAFL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T2DM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相比较,BMI、WL及HOMA-IR明显增高(P<0.01);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增高(P<0.05);Bp、Sc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转氨酶、FIB、OGTT-2h血糖及OGTT-2h血浆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脂肪肝组中维吾尔族患者WL较汉族明显增加(P<0.01),而UA较汉族降低(P<0.05);无脂肪肝组中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比较,WL明显增加(P<0.01),FPG及HOMA-IR增加(P<0.05)。WL及TG是NAFL的危险因素(P<0.01,OR值分别为1.055、2.358)。结论:T2DM合并NAFL患者存在明显的超重、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及IR,WL与TG是NAFL发病的危险因素。维吾尔族T2DM患者比汉族患者具有明显的中心性肥胖及其所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探讨脂肪肝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体重指数、血清生化学指标和乙肝病毒.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174例,HBV合并酒精性脂肪肝2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94例,酒精性脂肪肝19例.各组的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C)经过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血清HBsAg阳性与脂肪变和脂肪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与病毒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清肝解毒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PL)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12例NAFL患者进行B超、血浆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C)、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体重指数(BMI)测定,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中药清肝解毒散对NAFL治疗后B超、TG、TC、SGPT及BMI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清肝解毒散对NAFL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前期临床观察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基础上[1,2],进一步研究验证脂易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切疗效.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1例,按3:2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01例.治疗组150例服用脂易消治疗,对照组101例服用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B超体征改善程度、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B超体征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体征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肝功能检查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Υ-GT),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还有组问差异显著性.结论 脂易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其疗效与易善复相当,某些方面优于易善复.  相似文献   

11.
护肝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护肝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内科门诊的82例NAF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肝片组42例,血脂康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护肝片和血脂康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护肝片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血脂康组的77.5%;治疗后,护肝片组ALT由治疗前的(95.54±46.5)IU/L降至(36.28±10.55)IU/L,血脂康组由(95.35±48.41)IU/L降至(45.17±11.08)I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护肝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学  陈敏 《广西医学》2006,28(9):1362-1364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186例脂肪肝组和60例非脂肪肝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CG)、餐后2 h血糖(PBG 2 h)、血清尿酸(UA)、血压水平.结果 脂肪肝组BMI、TC、TG、FBG、PBG2h、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高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并存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并发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酶的变化与其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的变化的关系。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酶异常的56例,肝酶正常的62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腰围、臀围比较无差异。禁食10h后,于第2天晨起抽取静脉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结果肝酶异常组的FBG、FINS、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肝酶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酶的异常与FBG、FINS、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有关。结论肝酶异常与FBG、FINS、HOMA-IR的变化有关,另外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酶异常与CRP升高也有着密切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肝酶升高,同样提示肝脏有进展的炎症病变,尽早有效治疗可以防止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尿酸(UA)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住院患者427例,年龄67~89(75.3±12.1)岁,男332例,女95例,分为非脂肪肝组和NAFL组,分析两组患者血UA水平和其他代谢指标(转氨酶、血糖、体质量指数、血脂、肾功能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对其发病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比较NAFL组的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脂肪肝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GPT高、肌酐低、UA高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均与脂肪肝呈正相关(P<0.05)。结论 NAFL患者的UA、TG、BMI高,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LDL-C低。预防脂肪肝应重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UA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单纯性脂肪肝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维生素及保肝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TG均降低、HDL-C均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TG、TC、LDL-C、FFA均降低,HDL-C均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HOMA-IR均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降低,ISI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血脂康不仅可以改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与治疗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86例,按诊断标准分为非脂肪肝组(197例)和NAFL组(89例)。分析两组患者CAS和其他代谢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NAFL组的血尿酸(UA)、ALT、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L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68,P=0.021),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NAFL患者的UA、TG、BMI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LDL-C低。老年人发现NAFL后应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应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等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13532例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体检者的腹部B超检查、血脂、身高、体重、腰围、BMI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4807例,中位年龄53岁。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X^2=1640.394,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比较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18、31.928,P〈0.01),51~60岁组检出率最高;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94,P=0.402)。脂肪肝组的腰围平均值、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低于与非脂肪肝组(均P〈0.05)。脂肪肝组各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X^2=112.974~895.500,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见(54.36%)。在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中,腰围超过界值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腰围在界值内者(X^2=120.982、45.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BMI、TG、LDL—C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女性、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病关系密切。控制体重、血脂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脾虚湿阻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并辨证为肝脾虚湿阻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NAFLD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其疗效可能与调节血脂、血糖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患者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状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OSAH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B超以及血液检查。根据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分成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和重度缺氧组。比较3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NAFL发病情况。结果重度缺氧组FBG、GT均明显高于轻度缺氧组以及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HDL明显低于轻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GPT明显高于轻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NAFL总发病率较中度缺氧组及轻度缺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SAHS的CIH状态与NAFL的发病密切相关,CIH程度越高,NAFL发病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