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已逐渐被人们重视.我们从1985年6月~1995年12月采用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5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范叔弟  冯志鹏 《武警医学》2004,15(2):137-138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以食管的原发性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食管无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升高,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该处而滞留于食管内,从而逐渐使食管的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证见吞咽困难、甚至食入即吐、食后胸脘满闷、下端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形体渐致消瘦、精神不振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外邪侵犯,饮食不调或情志内伤,酒色过度而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本病是少见病,其发病率约为0.5-1/10万,国内中医学界采用传统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近15年来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外科肌松解术、球囊导管成形术和贲门支架成形术。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使用的新介入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优势和疗效,将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忠兵 《人民军医》2004,47(10):611-614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吞咽困难、体重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和胸骨后疼痛等。食管吞钡检查可发现贲门鸟嘴样狭窄和食管扩张,LES压力测定显示静息压力升高,吞咽引起的反射性LES松弛失调、减弱或消失。此病并非罕见,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大批人群发病率的统计资料。1997~2003年,我们收治贲门失弛缓症200例,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3,其中20~40岁者占57.04%。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驰缓症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以往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普通导管扩张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近年采用大直径、高压力的新型气囊,进行扩张治疗收到了明显疗效,已成为当今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然而该气囊属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因而自制气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疗效,实属必要。我科应用自制气囊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收到了这一预期目的,现将随访超过6个月的13例病人的治疗和自制气囊的研制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自1997年1月~1997年8月住院或门诊病人,年龄18—46岁,平均34.3岁,男…  相似文献   

6.
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回顾总结Boston贲门扩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6例方法与疗效。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程序置入加强导丝和Boston专用球囊至贲门狭窄部,狭窄严重者需用20-25mm球囊预扩张。用注入15%造影剂方法,循序渐进与间接性扩张,扩至最大直径持续5min后松解,3-5min再次扩张,连续3-4次。结果:26例中球囊放置成功率100%,1次扩张成功24例,2例2次扩张。术后随访2周-31个月,平均10.6个月,无1例复发,吞咽困难缓解率100%。3例轻度食管反流症状。结论:采用Boston直径40mm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取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最早是在1672年由William描述[1],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食管痉挛及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l sphincter,LES)松弛障碍,导致咽下的食物不能进入胃腔,停留于食管腔内。  相似文献   

8.
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直径3.5-4.5cm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透视监视下应用大球囊对3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扩张治疗。结果:34例中1次扩张治愈32例,2例扩张2次治愈。术后随访24—35月,吞咽困难缓解率100%,l例有轻度食管返流症状,无l例复发。结论:利用大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收治贲门失弛缓症13例,采用经胃镜置入镍一钛合金支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例1,女,47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加重2月于1989年5月入院。自诉近1年不明原因渐感吞咽困难,以进食初及进固体食物时明显,常有梗噎感。每当情绪不佳时,进半流食亦感困难。曾多次就诊,考虑“梅核气”,服中、西药效果不佳。近2月,每餐进食50g左右,进食时间明显延长,约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外科ih疗已有80。历史,Heller术式是基本方法,对手术途径和是否附加抗运流手术问题,至今意见尚未统一'。笔者自1983年3月一1993年3月对54例责门失弛缓症随机分A组(经胸改良H。ifer术)和B组(经腹改良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幽l"]成形术)进行手术,现报告如下。llha床资料54例中,男18WIJ.-k36例,年龄18-55岁。病程最长20a,最短la零4个月。l、11期间例,Ill期27例,fi一期10例。术前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粘膜充血水肿,部分患者粘膜糜烂散在浅表溃疡;活检:食管粘膜下炎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改变。按随机方法分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首先采用超声检查,诊断贲门失弛缓症38例,同时进行了X线钡剂食管及胃肠造影,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结果: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失弛缓症的食管管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管壁厚度亦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蠕动明显减弱,甚者消失,扩张的食管腔内见有潴留的内容物。结论:超声对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取代传统的X线钡剂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王松  谢东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05-106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以食管体部缺乏正常运动、下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狭窄,是较早被人类认识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实验性犬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支架取出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贲门段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苄基二甲基十四烷氯化铵(BAC)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LES)内环周注射法,24条毕格犬成功建立实验性贲门失弛缓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条,分别植入普通食管支架和新型贲门支架;支架留置4 d后取出.于造模前、造模后和支架取出后1周,1、3和6个月,对各实验犬作食管测压和计时食管钡剂造影(TBE)检查,并于支架取出后每一随访时间点各处死3条实验犬,取贲门段食管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支架植入、取出和随访检查均顺利实施.两组均未发生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支架移位率较低(实验组1条,对照组5条);实验组LES静息压降低更显著(支架取出后6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TBE 0~5 min乘积差更大(支架取出后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LES静息压组内多重比较显示实验组有效维持期更长.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标记染色均显示食管贲门段组织炎症反应在随访1个月时达峰值;Masson三色法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增生指数于随访3个月时趋于稳定状态.结论 本实验中,新型暂时性贲门支架治疗犬贲门失弛缓症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均优于普通食管支架.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45岁.间断性吞咽困难4年伴右颈部肿物6个月.体检:右侧颈部可触及大小为4 cm×5 cm肿块,与皮肤有粘连,质软,轻触痛,不随吞咽而移动,局部皮肤无破溃.  相似文献   

16.
谢中培  谢伟中 《人民军医》1998,41(5):268-268
1994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施行自体阔筋膜片移植覆盖食管肌层创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3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15~42岁。均有间歇性吞咽困难病史,经药物治疗无效且逐渐加重,病史3~9年。7例明显营养不良,X线吞钡造影示食管明显扩张及典型鸟嘴样征象。1.2 手术方法1.2.1 阔筋膜片切取 均为右侧卧位。在大腿外侧中部作一5cm纵行切口,潜行分离切取宽2cm,长8cm阔筋膜片,用无菌盐水纱布包裹备用。局部筋膜缺损直接缝合。1.2.2 筋膜片移植覆盖 经左后外侧切口第7肋间进胸,不切开膈肌,游离出食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食管支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女性14例,男性7例,年龄20—68(28.3±47.6)岁,病史2~19年。按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Ⅱ级(能进半流食)2例,Ⅲ级(能进流食)10例,Ⅳ级(不能进食)9例,均置入特制加大直径(28mm)的全膜支架体部,加用回收线及防滑线,经过7~14d后取出支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贲门通畅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状态的变化。结果21例顺利完成治疗,吞咽困难症状均完全消失;取出支架1W后,对21例再次行Stooler分级,均为0级,随访24个月无复发。不良反应:置入支架期间2~3d,21例有F胸及中上腹部隐痛不适,其中15例恶心、呕吐,但无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无一例出现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支架移位。结论大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是引起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营养摄入,直至危及生命,外科治疗创伤大或因其它疾病为手术禁忌证,而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多。球囊扩张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我们于1994,6~1995,12治疗15例予以报告,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儿,男4例,女6例;年龄2~14岁;病程2月~5年.临床症状:10例均有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呕吐多在进食后发作.8例进食困难,9例不同程度消瘦;2例有胸骨后沉重感,7例经胸或腹行贲门肌层切开术(Heller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探讨不同直径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暂时性贲门支架直径分为3组,其中20 mm组(A组)30例;25 mm组(B组)30例;30 mm组(C组)75例。1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放置135枚暂时性贲门支架。支架放置后3~5 d,采用内镜取出。所有支架安放和取出成功率100%,无操作死亡。结果3组介入治疗前后贲门管腔直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A组随访半年、1、3、5、8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6/30(20.0%)、6/30(20.0%)、5/22(22.7%)、6/16(37.5%)、5/9和3/3;B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4/30(13.3%)、4/30(13.3%)、3/23(13.0%)、4/18 (22.2%)、5/11(45.5%)和3/4;C组随访大于等于半年、1、3、5、8年和10年以上患者吞咽困难复发率分别为0/75(0%)、1/66(1.5%)、4/48(8.3%)、6/33(18.2%)、6/18(33.3%)和2/5。结论30 mm直径作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贲门失弛缓症暂时性支架成形术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