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迪康凝胶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宝烫伤膏组、迪康凝胶组,3组均采用超级控温烫伤仪,造背部深Ⅱ度烫伤.模型组不给药,其余给药1次/d,连续21 d.连续考察21 d内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病理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组织TNF-α和IL-8及Ⅰ 、Ⅲ型胶原.RT-PCR检测组织TNF-α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迪康凝胶组愈合时间缩短(P<0.05,P<0.01),创伤愈合率增高(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证明,迪康凝胶具有良好的组织损伤修复作用.ELISA检测表明,烫伤后两药物组创面组织TNF-α和IL-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而胶原Ⅰ 、Ⅲ组织含量均高于模型组.RT-PCR检测表明,两药物组组织TNF-αmRNA和IL-8 mRNA表达水平均与其蛋白浓度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迪康凝胶能促进大鼠皮肤烫伤后创面愈合,是治疗烫伤创面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72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后,剪去背部全层皮肤造成糖尿病皮肤溃疡,将其随机分成生肌化瘀方1(生肌方:化瘀方=1:2)组、生肌化瘀方2(生肌方:化瘀方=1:1)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干创伤后第3天、第7天和第11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生肌化瘀方1组创面愈合时间较生肌化瘀方2组和生理盐水组短(P<0.05)。创面修复第3天,各组均未检测到Bax和Bcl-2表达。创面修复第7天和第11天,与生理盐水组和生肌化瘀方2组比较,生肌化瘀方1组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呈阳性表达(P<0.05)。结论:祛瘀生肌中药可调节糖尿病大鼠模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是祛瘀生肌法促进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重用化瘀药物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第3天和第11天分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在创面修复的第3天,3组间工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黄膏组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创面修复的第11天,复黄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黄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明胶海绵促进肉芽生长的可能机理。方法:将修饰后明胶海绵、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明胶海绵敷于大鼠背部机械性皮肤全层创面,控制组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于造模后第3、7、14天,测试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中Ⅰ、Ⅲ胶原含量、bGFG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结果:造模第3天时,羟脯氨酸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Ⅰ型胶原含量,生肌玉红明胶海绵组均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及控制组;第7天时,各实验组指标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其中创面愈合率、Ⅰ型胶原含量、bGFG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生肌玉红明胶海绵组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第14天时,Ⅰ型胶原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bFGF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生肌玉红膏组。结论:生肌玉红明胶海绵通过调节创面bFGF水平,Ⅰ、Ⅲ型胶原含量,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有利愈合,减少瘢痕,疗效优于传统生肌玉红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促进肉芽生长与创面愈合的可能机理.方法 修饰后胶原海绵、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敷于大鼠背部机械性皮肤全层创面,控制组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于造模后3、7、14d,测试创面愈合率、肉芽组织中Ⅰ、Ⅲ胶原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造模第3天时,羟脯氨酸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I型胶原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均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及控制组;第7天时,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其中创面愈合率、Ⅰ型胶原含量、bFGF阳性细胞数、羟脯氨酸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显著高于生肌玉红膏组;第14天时,Ⅰ型胶原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创面愈合率、bFGF阳性细胞数、Ⅲ型胶原含量、羟脯氨酸含量,生肌玉红胶原海绵组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 生肌玉红胶原海绵促进创面愈合与减少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调节创面bFGF水平与调节创面Ⅰ、Ⅲ型胶原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剂量小柴胡汤对实验性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肉眼观察、常规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小柴胡汤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6、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12周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含量较6周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小柴胡汤治疗组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不同剂量小柴胡汤组间Ⅰ、Ⅲ型胶原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增加,小柴胡汤能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温和灸天柱穴、大杼穴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Ⅰ型胶原、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设假手术组、芬必得组、模型对照组。结果:对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内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温和灸组与芬必得组、模型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温和灸可以促进Ⅱ型胶原的合成,降低Ⅰ型/Ⅱ型胶原比值,从而增加颈椎间盘的抗牵拉能力,维持椎间盘正常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γ干扰素对大鼠肺纤维化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苦参碱、γ干扰素(IFN-γ)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苦参碱干预组、IFN-γ干预组,各组分别于7 d、14 d、28 d处死5只,行HE染色及Masson 染色半定量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肺组织TGF-β1、CTGF、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苦参碱干预组、IFN-γ干预组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好转.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IFN-γ都能够抑制肺组织中的TGF-β1、CTGF、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表达(P<0.05).结论:苦参碱及IFN-γ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和CTGF的表达来减少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z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氯沙坦组,16周后测血肌酐、尿素氮.对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肾脏Ⅳ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蛋白表达量,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血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组织Ⅳ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Ⅳ型胶原mRNA,TGF-βJ mRNA及CT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TGF-βl和CTGF,减少Ⅳ型胶原积聚,减轻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厄贝沙坦组(65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ⅠCP、PⅢNP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参数。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1、2、4、8周末和厄贝沙坦组1、2、4周末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4、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流速(VE/VA):发病第2天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血清PⅠCP、PⅢ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杏仁甙对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大鼠博莱霉素肺纤维化模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天狼猩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定量分析。结果建模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时,博莱霉素组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博莱霉素组大鼠比较,第28天时苦杏仁甙组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O.01);3个时间点苦杏仁甙组大鼠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博莱霉素组(P〈0.01)。结论苦杏仁甙通过抑制Ⅰ、Ⅲ型胶原的形成,可有效地减缓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形成,提示该药有可能用于人类肺纤维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Ⅰ和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其mRNA表达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并用光密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胶原mRNA。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胶原组织化学染色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Ⅰ型和Ⅲ型胶原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反应性纤维化心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卡托普利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胶原形成作用的影响. 方法: 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由四氯化碳(CCl4)诱导. 36只 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洛沙坦干预组),每组12只. 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400 mL/L CCl4(精致橄榄油配制,每3日1次,共6 wk).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精致橄榄油. 洛沙坦干预组同时给予洛沙坦(洛沙坦50 mg/kg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1次/d,至6 wk. 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利用VG染色对肝组织胶原表达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采用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肝窦区超微结构、肝组织AT1R表达、Ⅰ, Ⅲ型胶原和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光镜下观察,C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P<0.05). ②B组大鼠肝组织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A组(P<0.01), C组大鼠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低于B组(P<0.01). ③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B组大鼠肝组织Ⅰ, Ⅲ型胶原和Ⅰ, Ⅲ型前胶原mRNA的平均吸光度(IA)值较A组明显升高(P<0.01,P<0.05),C组较B组降低(P<0.01,P<0.05). ④肝组织AT1R的表达与肝窦区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2,0.658,0.859和0.501,P<0.01). 结论: 洛沙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作用减少胶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12周后给予雷米普利l mg/kg,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实时PCR法测定胶原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升高,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雷米普利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肌肥厚状态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提取处理成分群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并与达美康对照,共治疗8周。测定心脏湿重/体重比、心肌羟脯氨酸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各组心脏/体重比值与空白组比较,全方组未显示出差异,其余各组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也显示出相似的效果;各组心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中药全方、水提醇沉及正丁醇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提取物能阻止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异常增生,维持Ⅰ/Ⅲ型胶原正常比值,作用似优于达美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剂对兔骨骼肌钝挫伤后内源性IIb型肌球蛋白重链(MHC)、Ⅰ型及II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3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活血止痛膏高、中、低剂量组与青鹏膏对照组、外伤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3只为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大白兔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受伤第1天即于伤处贴敷相应药物。各组伤后3、10、20、27天各处死大白兔3只,取腓肠肌标本,共6个。RT-PCR技术检测内源性Ⅱb型MHC、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结果:①伤后第3、10、20天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和青鹏膏组内源性Ⅱb型MHCmRNA表达量高于外伤组和低剂量组(P<0.05);第10、20天活血止痛膏高剂量组内源性IIb型MHCmRNA表达高于中剂量组(P<0.05);②内源性I型胶原mRNA表达量:第3天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20天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和青鹏膏组表达量低于外伤组、低剂量组(P<0.05);第10、20天中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P<0.05)。③内源性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第3、10、20天活血止痛膏高、中剂量组和青鹏膏组内源性Ⅲ型胶原mRNA表达低于外伤组和低剂量组(P<0.05);第3、10、20天高剂量组和青鹏膏组表达量明显少于中剂量组(P<0.05)。三个检测指标各个时间点青鹏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膏可有效促进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Ⅱb型MHCmRNA表达,减少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其作用与青鹏膏相当。  相似文献   

18.
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雄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n=20)和假手术对照(n=12),于手术后6周观察心脏及心脏重量指数(HMI)、左室重量指数(LVMI)、右室重量指数(RVMl)、心功能指标、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Ⅰ型及Ⅲ型胶原比值以及心肌组织的氧化代谢指标.结果 心肌梗死后HMI、LVMI、RVMI增加,心功能下降(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均增加,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升高(P<0.05,P<0.01);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二者的比值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胶原含量、胶原Ⅰ/Ⅲ比值均存在相关.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氧化应激可作为防治心室重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SD大鼠愈创模型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生肌化瘀方干预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分别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第3、第7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11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3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3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而第7、第11天TGF-β3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有调节创面TGF—β1、TGF—β3分泌的作用,以益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观察卡托普利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卡托普利组LVMI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Ⅲ型胶原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血浆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01),卡托普利组明显降低血浆AngⅡ(P<0.01)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P<0.001).结论心肌纤维化是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的1个重要的病理改变,卡托普利具有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循环和局部Ang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